《中医女科十大名著:妇人良方大全(大字本)》,又名《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集要)《妇人良方》等。作者陈自明,字良甫,宋代临川人。作者深得《内经》要旨,博览历代医家著述,结合临证经验和家传验方,于嘉熙元年(1237年)撰成《妇人大全良方》。该书计二十四卷,分调经、众疾、广嗣、胎教、候胎、妊娠、坐月、产难、产后等九门。前三门为妇科,后六门为产科。编排体例是:门下设论,论后附方及治验。全书共计269论。内容丰富,纲举目张。陈自明序中说:“采摭诸家之善,附以家传经验方。”《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提纲挚领,于妇科证治,详悉无遗。”《中国医籍考》则评价道:“良方出而阁阅之调,将大备矣。”南宋以前,中医妇产科专著内容比较简略,论述多散漫无统,流传于世不多,陈氏集各家之大成,按证缕析,先论后方,使
《活解温病条辨》是“老中医白话讲经”系列之一。 《温病条辨》原著为清代医家吴塘(字鞠通)所写。全书共5卷,将温病归结为9种,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这是对于温病很完整的一种分类方法。书中创立了“三焦辨证”的学说,温热病体系的辨证和治疗,诊断明确,便于施治,对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法有很大的发展。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实用方剂,现在仍广泛运用于临床。《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为医界所推崇。 《活解温病条辨》是通过多种形式,以现代逻辑思维方法,对《温病条辨》原著进行全面而灵活的解说。主要方式:按篇或小节对原文进行注释如现代白话翻译;文中插入趣味性的图画辅助说明;对每卷、节的内容归类,尽可能用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结合各卷、篇阐述的病理、法、方、药等,增补了方剂趣
本书为元·李仲南撰著,孙允贤校定,是我国古代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22卷,详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骨伤之疾治疗方药。卷1为诊脉图诀,风、寒、暑、湿四中四伤钤图方论;卷2 7列伤寒、杂病证治;卷8为“南阳活人书伤寒集要方”;卷9 10“和剂局杂病方集要”;卷11 14辑录宋元间诸医诊病治验方;卷15 22分述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证治方药。书中的过伸法处理腰椎骨折、有无“粘膝”征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最富特色.对中医创伤骨科的诊断治疗颇具贡献。 该书本之医经,伤寒有法,杂病有方,以脉、病、因、证、治列为五事,钤而为图,贯穿彼此,互为发明,简明扼要,易学易用。为便于学习和理解,撰有导读,书后并附有索引,故可供 一般学习中医者和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参考之用。
《叶橘泉实用经效民间单方》是叶橘泉方证代表作之一,由《合理的民间单方》《实用经效单方》集结而成。作为“方证药证”学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叶橘泉先生认为“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以及辨症求‘证’,论治施
补阳还五汤原为王清任治气虚血瘀的经典方,后世医家屡有演绎,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更为广泛。本书分三部分:上篇从理论上对补阳还五汤的方义、功效、主治进行研究,并汇集了古今医家对补阳还五汤的认识和评价。中篇突出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男科、五官科、皮肤科等临床各科,以临床病案为主,结合编者临床经验,按病证逐一加以论述。下篇综述了国内外对补阳还五汤的实验研究,阐述了补阳还五汤的全方及各组成成分的药理研究。本书内容丰富详实,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研究的成果,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其他对中医药感兴趣者参考。
李兴广主编的《常用中药宜忌速查(详解400余味中药的宜忌病证)》详细介绍了400余味中药的宜忌病证,以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等20类中药的来源、功效、主治、剂量、所宜病证、专家特别提示等为主要内容,并对单味中药的使用方法及适宜人群进行了重点介绍。《常用中药宜忌速查(详解400余味中药的宜忌病证)》适合临床中医师、中药师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