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施今墨对药(第4版)》由老中医施今墨的得意门生吕景山编写,在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较详细地介绍了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每对药的组成、药物图像、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组方简便,疗效确切,按其功效分类编排,是学习、应用中药和方剂颇有价值的参考书,为军医版书之一,日本、韩国已先后译成本国文字出版;台湾省已用繁体字出版。《施今墨对药(第4版)》适于各级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人类了解自然,认知世界,认真记住一棵草、一朵花、一棵树,或取其叶,或取其茎,或取其根,给它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和故事,给它一个一眼就忘不掉的俗名,给它一个敢怒不敢言的绰号,给它一个佶屈聱牙的雅称,给它们一份本是人类独享的文化待遇。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新会陈皮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成果,包括新会陈皮的药用历史、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对于指导医药人员和普通老百姓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陈皮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国内本专门介绍
中医学经过三千年不断发展,已积累奇效良方逾数十万首,其中膏、丹、丸、散、酊、油、锭、栓等类剂型的方(简称 膏丹丸散 )即占半数以上。由于这类方结构精炼,用法奇巧,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病家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些医方各具特色,即便在同名方中,也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而结构迥异,疗效迥殊,甚至还存在不少有药无量、有方无名、用药怪异难觅、过用剧毒大毒药物的处方。如何在众多医方中选择结构精当而又安全高效的方剂以供现实所需,已成为当代临床、科研、药物研制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但至今尚无较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通过系统整理,把这类医方从浩瀚的书籍中筛选出来,以供当代临床科研和新药开发之参考,正是《膏剂分典》编著的用心所在。
《内》《难》《本》《伤》,中医四维,不通不可以为大医。然方出《伤寒》,药归《本经》,乃临证之基,在实操层面更重于《内》《难》。《本经》乃《神农本草经》之简称,论药之本,世无第二,后世诸家,基本循此书之筋骨,各凭经验羽翼其上,但时增术繁,瑕瑜共见。各代精研中药之大家,无不在这个轮回里来来去去,书越多,术越繁,道越隐。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数据之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关联。古人皓首穷经,亦不免喟叹书山无顶、临证无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I问世之后,很多学习研究之法,亦需应时而变。本书之精髓,正是以AI之利,阅尽书山,海纳众医经验,提炼出简练、高效、可靠的中药使用路径,为众说纷纭的中药界树立一些路标,令深入杏林者有道可循。
本书精选800余种常用中草药,编写上注重日常应用,将识别方法与使用内容细分版块列述。书中的“功效主治”“实用验方”部分落脚于实用,“功效主治”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宜忌,尤其是对于多部位入药的植物,进行了拆分讲解,详述各个部位的功效主治;“实用验方”则以常用方、常见病、操作简单为原则对方剂择优选录。“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部分着力于识别,详细介绍各药的形态特征,辅以“生境”与“分布”供读者综合判断。书中每一中草药都保障附有高清原植物图,并尽可能搭配花、果图以全面展示植物的真实面貌。
本书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李庆业教授等编。作者根据现行中医高等院校《方剂学》教材和自己多年教学、临床经验,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释。特别是把所有方剂中所含有的理法方药内在联系,亦用图表描述清楚,可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用药的客观规律,学会中医的方法,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习惯,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本书以炎帝神农为核心人物,以炎陵县炎帝陵文旅内容为基础,图文并茂,着重探索炎帝神农与中医药文化的渊源、内涵以及当代价值,从炎帝其人、炎帝与炎帝陵、炎帝与诗词书画、炎帝与华夏文明、炎帝与中医药源流、《神农本草经》的诞生与药物成就、炎帝神农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多个维度展现炎帝神农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价值及文化意义;目标读者对象为中医药文化、历史、文学、旅游爱好者;旨在形成具有趣味性、知识性且在思想性中突出创新的文化普及著作。
本书为任之堂主人余浩的临床中药学讲稿之二。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脏腑用药法,以脏腑为纲详细讲解了临床常用的药对,既讲解了现行教材对药物的论述,也阐释了《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论述,旁征博引,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下篇为能量四门与升降开阖用药法,注重从道家角度、象思维角度对药物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心得加以发挥。书中散在诸多临床体悟和实践效方,均为作者无数次实践总结所得,用之临床颇有效验。 全书以口语的形式妮娓道来,既有对中医经典、中药理论的真知灼见,也有对象思维、道医理论的深入思考,既有精彩的医案,也有独到的临床用药经验,可读性佳,实用性强,尤其适合中医初学者阅读。
中药的诗意,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经》起,到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诗词歌赋,均可见其踪迹。药名体,作为一个特殊的诗词文化现象,承载了中医药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尤其是人文。以诗歌为载体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承,对诗歌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书收集了从南北朝至清代药名体诗词共一百五十七首。药诗文化,流传千年,收集整理,意在传承。
《疼痛妙方绝技精粹》里所介绍的秘方、验方和绝技,都是通过笔者多年临床验证行之有效,且屡试屡验,成为重复性强的精粹良方。笔者(刘有缘)虽然尽了全力,想从各方面、多角度、多方位展示名家们经验,但是由于个人阅历有限、学识水平有限、资料有限、经验有限,缺漏的地方很多,祈望同仁、读者多加指正。笔者从医30多年,在总结名老中医的秘方、验方的基础上,应用临床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笔者有勇气拿起笔来,将自己在治疗疼痛方面经验写成书,供同道参考使用。
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最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以《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古代药物治病的传说和故事为线索,选取有代表性的常用中药50种展开。这些故事有李时珍的亲身经历,也有这位伟大的药学家对前人记录的转述,全书从生动有趣的故事讲到药物来源、鉴别、 制、性味、功效、主治以及临床验方、使用注意等。本书不仅深入浅出、美观精致、雅俗共赏,难能可贵的是,编写团队以原创性、科学性为本,以原文新译、真图对比、验方筛选等手法,对古代认知和现代研究做了很好的融合阐述,做到了取精华、弃糟粕、汇古今、扬发展。所以这既是一本有文化底蕴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经常翻阅参考的工具书。
本系中药研究进展课的配套用书,资料新、全,贴近临床,中医药特色明显。以临床运用为中心,系统总结中药迄今、最实用的研究成果,分上下两篇。上篇综述中药基原、品种、栽培、制剂、炮制、药化、药理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各领域取得的成就。下篇撷选中医药治疗疗效突出或有特色的20种左右的常见病、多发病。围绕中药治疗特色,就专药专方、现代药效研究、有效成分确定、配伍原则、用药选择、中药产品开发等方面,总结疾病用药规律,探索中西医结合方案。内容不仅对本科高年级医药学生及研究生如何更好地运用、研究中药提供帮助,对于临床医师、中药研究人员也大有裨益。
希尔维亚·克莱切特著Miss葵译的《立体白玉绗缝技法全书(精)》这本实用的制作指南告诉你如何结合传统的立体缔缝技法和针法,加上额外的装饰,创作出华丽的作品。跟随作者一步步的指示创作出10个精致的立体缝作品——从针插、针包、抱枕,到水桶包、壁饰、缔缝被和桌旗,然后根据设计开始创作独属于你自己的作品。附页包含了10个作品所有必需的实物等大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