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疗中心》建设管理由江苏省卫生厅组织全省急救中心(站)相关人员编写而成。本书共分十二章,对各级急救中心(站)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为江苏省今后若干年内急救中心站的建设与管理制定了标准。本书可供各急救中心(站)参考和使用,也是从事急诊医学和院前急救的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病”范畴,在“失眠”、“善忘”、“癫证”、“百合病”、“梅核气”等论述中亦有记载。中医学治疗该病有明显的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优势互补,能够降低西药抗抑郁剂的副作用,较快的缓解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及周边症状,并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因此,许多临床医生趋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本书从多年临床经验出发,以科研数据为基础,参考外文献,从病因病理、病状学、治疗学等角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医、西医对抑郁症的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旨在能对广大内科医生选择治疗抑郁症的方示提供参考。本书适合于校医学本科生、研究生,从事中医、西医的基础、临床教师及广大内科、精神科医生阅读。
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介绍了100首常用方剂的比较应用,主要从组成、功用、主治病证及辨证要点方面进行比较:第二部分介绍了100味常用中药的比较应用,主要从中药的功效、主治病证方面进行比较。附录部分收载了200味常用中药的药理研究。 本书以国家现行的教材、教学大纲为依据。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可作为中医院校学生学习方剂、中药的辅导读物,亦可供中医院校老师和中医临床医生参考。
在我国约有一半的家庭之中成员可能患有痹瘫症,而按摩则是治疗痹瘫症行之有效的最理想、最安全的治疗方法。因此学习好和掌握好痹瘫症的按摩技术对家庭或自己从事按摩工作都非常重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头痹、而痹、指痹、腿痹、半边瘫、全身瘫等的按摩治疗技术,其中按摩方法部分比较详细,让读者学到比较全面的、实用的按摩技术。要注意的是在书中的前面部分讲了按摩力度、按摩时间、疗程天数等,因而在后面部分一般不重复写出,读者可参照前面部分的论述。
本书共6章,在简单介绍X线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与腹膜后腔以及骨与关节、头颈五官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思路。本书内容系统,文字简练,注重实用,旨在帮助读者绘出一张粗线条的“大网”,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织密这张“网”,使之疏而不漏。适合影像科医师、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以及临床医师学习参考。
本书是作者联合全省当代中医儿科专家集体讨论并提供师承经验而写成的临床经验荟萃。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分小儿病因、小儿诊法、小儿治法、小儿保育四章;各论分初生儿疾病、小儿时行病,共八章。集思广益,不拒众流,总论、各论都取各家之长,对山东中医儿科各流派经验做到兼收并蓄,每条内容都按概述、条辨、附方、病因、突出主证,有常有变,条分缕析,符合临床使用。
本书为《医学影像鉴别诊断指南丛书》之一。共分5章,先后介绍了泌尿系统疾病、肾上腺疾病、腹膜后间隙病变、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等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内容涉及X线平片、CT、MRI、DSA等影像学诊断特征及影像学诊断图片。全书条理清晰,语言精练,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影像科中青年医师、医学院校影像学专业学生及临床泌尿外科、妇产科医师参阅。
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清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年)肇城景福局刻本影印。 本书为鼠疫防治的专著,录医案三十八则,按病情轻重缓急、施治及时合理与否、用药有无失误为序归类,记录了若干误药不救的原始病案。
全书分为十三章,分别对泽泻的本草学、植物学、鉴别、GAP研究、采收与加工、贮藏与霉蛀防治、化学成分、质量分析与控制、药理研究、临床应用与常用配伍、与泽泻相关的专利进行论述,力求为读者提供有关泽泻的较全面资料与信息,满足读者的需求。
本书编写的内容,既参考了医学院校本科及专科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还紧密扣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五版,并适当扩展了部分 参考内容,以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和能力的培养。 本书所选图片是由主编等几十年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悉心收集的大量优质标本摄制而成。其中,也凝聚了几代技师及教师们的艰辛劳动。全书共份两大部分。部分为光镜图片,共选载光镜标本图片365幅。标本以常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为主,辅以特殊处理和特殊染色。第二部分为电镜图片,精选了透射、扫描、冰冻蚀刻等标本图片共86幅,部分为自制标本,部分引自原版书。对引用的图片,除标注外,并向原作者致以诚挚谢意。 全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图像真实、清晰精美、色彩鲜艳,文字简洁,专业术语均采用中、英文对照,实用性强。
中医骨伤讲究内外兼治,强调七分手法三分药,故对手法治疗的重视明显高于药物。《杏林心语--一位中医骨伤医师的临证心得/华夏中医论坛丛书》作者王家祥曾师从十多位传统中医骨科名医,融各家所长,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治疗思路和治疗风格,本书即从手法、方药、临证心得、医案、医论医话五个方面展示作者独到的中医骨伤科临证心得。本书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是作者临证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临床实际所得,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适合广大中医骨伤科医师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两篇。上篇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医学期刊的类型、等级划分、文稿要求、鉴别与遴选等内容;下篇则提供了我国各种生物医学期刊的详细信息。本书信息量大,内容翔实,适合生物医学工作者撰文投稿时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