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共分八章,章为概述,包括范围、术语和释义、化妆品安全通用要求。第二章为化妆品禁限用组分要求,包括1388项化妆品禁用组分及47项限用组分要求。第三章为化妆品准用组分要求,包括51项准用防腐剂、27项准用防晒剂、157项准用着色剂和75项准用染发剂的要求。第四章为理化检验方法,收载了77个方法。第五章为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收载了5个方法。第六章为毒理学试验方法,收载了16个方法。第七章为人体安全性检验方法,收载了2个方法。第八章为人体功效评价检验方法,收载了3个方法。
《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自2011年出版至今,深受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和相关医师的欢迎和好评,已成为血流感染领域的经典著作。 本次修订,对章节和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完善和更新。全书共3篇共26章。重点通过图解形式,阐述常见病原菌、少见菌和疑难菌在不同培养基培养后涂片的镜下形态;更新和补充了引起血流感染的少见及疑难病原体的照片;增加了血培养细菌和真菌生长曲线特点,厌氧菌血培养、分枝杆菌血培养、真菌血培养、特殊要求血培养(巴尔通体血培养、支原体血培养等),以及寄生虫血液检测等;扩充了高致病菌血流感染和危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管理、临床诊断和治疗,包括血流感染早期微生物诊断、抗菌药物的选择以及感染病灶的早期适宜控制等。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兼具性和实用性。书中附有彩图(照片)500余
本书收录了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管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例,分为药品(33例)、食品(54例)、医疗器械(31例)及化妆品(23例)等4类。每个案例分3部分: 案情简介 、 处罚依据 案例评析 。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剖析,用以指导基层监管人员的日常工作。
《药林外史》是一本从社会、文化、人文思想等角度探讨中医药学发展脉络的专著。 从古到今,社会上不断出现一波又一波时髦的用药风潮,就像演戏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出出戏的导演并不是医生,而是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思潮。坦率地说,历代本草书记载的共物功效,并不全来自医生的经验。三教九流,都曾或多或少地对药物的使用产生影响。同样的药物,医学用来治病,道家用于长生,染家用来染色,江湖术士用来变把戏…… 古代文人学士,也不时借助药名玩弄些文字游戏,各种药名诗应运而生。乡曲之间,还流传着药物剧,于是一个个草木虫鱼之类的药物,被塑造成不同性格的人物,演绎着一部《草木春秋》。还有诸多小说中出现的蒙汗闷香、仙草灵芝,就如同武术中的点穴、气功一样,神神秘秘,似真似幻。
本书是适应中医临床用药发展需要而编写的。全书共收载了常用中药18类539味,其中主药418味,附药121味,并介绍了古今用药的经验、某些中药研究成果和多种新的中药剂型。对每味药都具体地叙述了来源、成人、药理、功能、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还列有一章有毒药物的中毒与解救。全书简明、实用、新颖,是中西医临床医师、药师、护士、医学院校师生较好的参考书。
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药系主任国家精品课程中药学负责人钟赣生教授主编,包括总论和各论,共28章。内容主要根据中药学教学大纲要求,对有关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析。总论1-7章,分别为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剂量与方法。各论8-28章,分类 以图表形式介绍了不同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章末则为各类中药功用归纳小结、功效及主治病证背记表。 本书主要供中医院校学生、教师参考使用。
医院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医院药事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运行和发展中不可替代,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医院药学部门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是医院监督贯彻有关药事法规的重要保障。 《医院药事管理(供临床药学、药事管理、药学等专业使用)》共分16章,其中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医院药事的组织管理,分别对医院药事管理的概念、职责、要求进行了简述;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为药品采购存储与质量管理、药品调剂管理、静脉用药调配管理、医院制剂管理、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讲解了医疗机构药品从采购、存储、调剂到使用的全部管理内容;第八章至第十一章主要为临床药学方面的
本书是《常见病合理用药丛书》之一,面向广大群众普及睡眠、失眠知识和合理用药知识。包括失眠的原因、症状、诊断、药物治疗与调养,另外还有心理疗法、运动疗法、音乐疗法等,重点在于治疗失眠的中西药物的合理应用,帮助患者认识失眠,战胜失眠,提高睡眠质量。本书适合失眠患者及基层医务工作者阅读。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八卦医学丛书:中国八卦本草》是书体例,悉本中国八卦医学。首出八卦本草沿革,上迄选古,下至清朝,以明中国中药本草来龙去脉、历代医药学家著作源流本末。次论八卦本草学说,本出太极,旁涉基因,以清中药治病之理,正本清源,规律以陈。再论八卦本草分类,详明本草科目产地、气味归经升降沉浮、用药八卦之理、配伍七情之义、组方主治救能、称量炮制宜忌。纵横交论,以明药法。
《中医方药临床臻萃》附有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为进一步学好方剂学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为方便学习者查阅临床方剂,《中医方药临床臻萃》还以图表的形式附有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证的辨证分型、治疗法则、常用处方等,既简明扼要,又一目了然,诚为学习中医方剂之识记宝典。 《中医方药临床臻萃》不仅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全科医生、西学中、成人教育、职业和继续教育、中医药爱好者的参考用书,还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职称晋升考试的参考书。
危重症学是 21 世纪现代医学发展的代表,在我国是近 30 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医院团队合作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水准。《常见疾病临床药学监护案例分析——危重症分册》以病例引入,重在培养临床药学思维。根据疾病和所展示病例的特点,注重“横纵结合”,尤其是横向的思维展开,而以往的院校教材注重的多是纵向的知识传授。
《药物分子设计》以分子的多样性、互补性和相似性及其相互交集作为经纬,所阐述新药设计的原则和技巧,既包括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也体现了完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学性质的不同着眼点,力图反映出多学科互相渗透的发展趋势。
本书共六章。前五章分别介绍了絮凝剂、缓蚀剂、阻垢剂、杀生剂、清洗剂五类共200余种工业水处理药剂的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物化性能、合成方法、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及其在工业水处理领域中的用途、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特点和注意事项,对药剂的安全卫生与防护、包装与储运作了详细说明,并推荐了生产厂家。同时,还介绍和推荐了外研究的并且有开发价值的新品种及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第六章根据外水处理工作者的科研与实践经验,编排了有协同增效效应的各类水处理复合配方共300余条。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详细,可供从事水处理科研和生产的技术、工程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临床中药辞典(第2版)》共收载常用中草药1375种。依笔画顺序排列,每味药均简要介绍其来源、产地,并按[异名][性昧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现代研究]等项内容进行详细记述[异名]部分,包括原名、别名、俗名、地方名、炮制前后的处方用名:[功效应用]部分,先以中医、中药传统理论及中医辨证用药特点,阐明各个药物的主要功效和适用范围,再以现代病名概括西医的主要应用规律,为了便于读者临床时参考应用,在传统应用部分,还附以常见的临床配伍规律及方名;[现代研究]部分,除说明其主要成分外,还介绍了与临床关系比较密切的药理学研究成果 《临床中药辞典(第2版)》适合干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药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