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论和国内外*实践进展,系统论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与管理的关键概念、机制、实施路径和策略,为当前我国构建 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 和解决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贡献学术理论和政策建议。 本书结构系统,论述严密,逻辑性强,且与实际密切联系,能够为多层次医疗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为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作为一本参考用书为医疗行业发展和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实践支持。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家卫计委、中医院管理局2010 2017年各项文件、规定为依据,结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医疗工作实际,在原有图书基础上予以更新、补充、完善,更加注重规范执业行为、加强医患沟通、提高诊疗技术和病历书写质量。本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病历书写基本要求,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及格式,入院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入院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病程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知情同意书,专科病历书写重点要求,处方、医嘱书写要求及格式,医技科室常用申请单及报告单书写要求及格式,住院病案首页书写要求及格式,电子病历管理要求,病案(病历)管理质量与控制。本书适合各级医院医务人员书写病历时参考,有助于促进病历质量持续提高。
民营医院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诞生和壮大的,它的出现是对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医疗体制的积极补充。本书紧紧围绕民营医院发展主题,从行业总结、经营管理、政策分析、资本观察四大方面,结合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营医院发展案例,生动描述了民营医院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客观剖析了正反两方的管理经验,并系统总结了我国关于民营医院不同阶段的主要政策,深刻分析了 新医改 政策对民营医院的作用。同时本书还详细地介绍了民营医院领域中的资本流派与运作情况,为民营医院如何正确运用好资本手段获得发展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本书旨在为人们了解民营医院提供途径,为民营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借鉴,为民营医院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医德修养》从医德的本质和作用人手,回顾了中外医德的产生、发展与相互碰撞、相互渗透,提出了医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并结合临床不同学科的实际进行了阐述,同时还提出了医德评价的标准与方法。法律是道德的*要求,教材注重把道德与法律紧密结合,在不触犯法律的基础上鼓励到达更高的道德标准。本教材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贴近临床实际,因为参加编写的作者多为临床一线的专家、教师,经验丰富。二是案例多,便于读者学习与思考。三是针对临床的不同学科提出了具体的医德要求,使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更容易从所在岗位把握医德内容。四是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本教材附有与医德相关的大量誓言、宣言以及法律法规,便于查询。
本书是一本介绍医院与药店药品应用及管理实用技能的书籍,书中概括了药品应用终端全程化模式。全书共分为医院药品管理基本知识、门诊药房处方调配技能、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技能、中药处方调配技能、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医院药房管和中药房管理技能、医院药品采购技能、医院药库的管理技能、开办药店技能、药店药品采购技能、药品的验收技能、药店药品储存与养护技能、药店药品销售技能、连锁药店药品管理技能以及非处方药的管理等十七个单元。本书按照药品使用与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编写,与医院药房与药店的工作情景相一致,突出岗位实用技能。本书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医药类相关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医院药学岗位及社会药店药学岗位员工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帮助医疗机构了解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的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为医疗机构提供有关JCI医院评审标准、评审认证资格、如何申请评审认证、评审准备工作、实地评审以及评审结论等重要信息。
《北京DRGs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涉及DRGs如何分组、如何实现风险调整、如何在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中发挥作用、如何应用于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核心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系统介绍,不仪有助于科研技术人员了解DRGs的开发和本土化过程,也有助于卫生管理者加深对DRGs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的理解。
本书共分八章,分别阐述了医师管理制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框架,英国、美国、加拿大和德国这四个西方发达国家在医师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特点,中国的医师管理制度的特点,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在从卫生系统宏观设计到医师管理制度具体安排上的主要差异,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在医师管理制度的安排上对中国的启示。为了便于更为具体地阐述本书的观点,在本书在后安排了三个附录,阐述了三个本书正文中提及的重要而技术性较强的问题,即医生工作量的测量、支付方与服务提供方的合约以及用于医疗服务管理的病例组合(Case-mix)工具。
作者长期以来将我国口腔医疗服务管理作为其研究内容,对国内外众多的口腔诊所的开业管理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积累了数以百计的口腔医疗人力资源成功案例。《口腔诊所开业管理丛书:口腔医疗人力资源(第2版)》分为人力资源基础理论、口腔医生职业特点、口腔诊所人员职类、口腔诊所执业能力、医护人员招聘选拔、医护人员绩效考评、医护人员薪酬福利、口腔医师满意度调查、医护人员教育培训、医护人员职业礼仪、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口腔诊所团队建设、医护人员离职处理、口腔诊所学术交流、国内口腔医学期刊、国内口腔医学院校、口腔医师职业紧张、口腔医疗职业防护、口腔医生特殊管理等共二十章,我国部分省市口腔医生基本结构调查报告、陕西省口腔医生分布现状调查、口腔医师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等共三个附录。内容系统、全面、规范、
本书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和《安徽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精神,对与护理相关评审条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并结合各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以“追踪法”作为主要评价手段,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内容包括护理质量管理及其发展、护理质量管理工具及其应用、三级综合医院评价相关要素汇总和三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督察标准及管理范例。本书对各级各岗位护士更好地掌握三级医院评审护理标准会有一定的帮助,对各级各类医院迎接等级医院评审,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起到指导作用。
全国高等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第二轮规划教材,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经过市场调研和专家多次论证,主要适用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适当兼顾其他层次学生及相关专业及非在校人士使用。
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也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应用学科,它运用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卫生事业的具体特点,探索适宜的卫生服务方式,合理配置并及时提供卫生资源,*限度地保障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健康水平。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实践为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宝贵的机遇,而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探索与方法创新则为卫生改革提供了科学论证和决策依据。
《口腔诊所开业管理丛书:口腔诊所感染控制(第2版)》分为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口腔医疗的病原体污染、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口腔诊所感染管理、消毒灭菌基础知识、清洗消毒灭菌设备、交叉感染消毒防护、口腔器械消毒与灭菌.口腔诊所消毒制度,口腔医疗废弃物处理、消毒室的设计要求、感染控制管理机构、感染控制监测方法、感染管理质量标准共15章。内容系统、全面、规范、实用、可操作性强,对口腔诊所感染控制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口腔诊所开业管理丛书:口腔诊所感染控制(第2版)》适合于各级口腔执业医师应用,也适合于高等口腔医学院、系、中等卫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作为教学用书,以及供各级医院口腔医学进修生学习使用。
由于患者及医院环境的复杂性,在教学医院住院部进行临床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临床教师需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熟悉范围广泛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患者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医院教学》一书是由临床教学领域的专家JeffWiese撰写,给从事病房教学的主治医师及住院部医生提供病房教学的独特理念和实用建议。《医院教学》就以下方面为教职人员提供工具和技求支持:如何建立和沟通教学期望与责任;如何进行教学查房,并保证查房涵盖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使用图片、类比、记忆法及其他“诀窍”促进学习;如何进行临床推理、沟通、时间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教学。《医院教学》还包括了独特的“教学脚本”部分,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展现了15个内科病房常见的问题。 作为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临床教学系列丛书之一
《医政管理规范:医院麻醉科建设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第2版)》不仅更新许多内容,还分别就麻醉科的进展、工作内涵、人员配备、技术标准、操作常规、科学研究、信息化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较为翔实的阐述。特别是,新增了麻醉科医疗质量及麻醉学科建设管理工作评价的标准与细则,为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麻醉科的医疗质量与管理水平,坚持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具有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从院长的角度来研究、认识和掌握自己岗位的特殊理论,从时代背景、岗位挑战、基础理论、概念内涵、外延拓展、特殊法则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理论阐述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系统性、创新性。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院长领导力的理论渊源,并针对当前医院院长的工作能力、环境、素养以及岗位特征等进行了理论探究与分析,试图对院长领导力作出新的注解。 全书共分七章:直面现代医院院长领导力、变革时代呼唤院长领导力、院长领导力的基础理论、重新审视和定位院长领导力的新内涵、院长领导力的新模式研究、探索院长领导力的新外延、院长领导力的特殊法则。
《临床护理管理丛书:医院护理服务接触点流程》分关键接触点服务流程、共性接触点服务流程、护理操作服务流程、内科接触点服务流程、外科接触点服务流程、专科接触点服务流程以及门急诊接触点服务流程六大部分,对每个接触点的护理服务均使用流程图的形式,便于护十直观地、标准化地学习操作流程,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临床护理管理丛书:医院护理服务接触点流程》既适用于新护士的岗前培训,也适用于开展护士群体接触点服务流程规范化培训;既可用于个人自学,也可用于大规模的集体培训教学。
卫生部卫医发(2008)27号、28号文件中,将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列入重点工作。中国医院协会在卫生部医政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每个单病种的每一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解释与计算公式、质量信息输入、评价分析流程都进行了详述。并附有医院自我评价试用表、“单病种质量报告系统”网上直报简介。 适于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以及医学院校师生阅读。
全国十几所医学院校参编的“住院医生综合能力建设”一书,就是中国住院医生培训改革项目的成果之一。本书的宗旨就是以医生培养全球标准和国家标准为基准,强化受训者的医学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书中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阐述了如下重要题目:医学伦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医学法律及患者权益,循证医学原理与医疗质量改善,临床科研设计与应用,人际沟通能力,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系统与医疗卫生服务,现代医学目标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临床教学与评价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除了经济领域,在教育,卫生等社会领域,不公平的现象也广泛存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卫生公平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书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及农村内部在卫生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对造成卫生不公平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可操作化的建议。
本比较全面系统论述医院感染的教科书。全书共分七章,介绍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引起医院感染的各种微生物,并从医院感染微生物的生态学特点(体内与体外的)论述人体各系统的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相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特别强调预防为主,提出控制和预防感染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组织和管理、医院建筑设计要求、医院感染监测以及隔离消毒的具体方法。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本书在微生物、临床和预防3个方面均有所加强,内容力求充实、讲清理论、重视实际,反映国内外*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专业本科生使用,同时可作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专业的成人教育和相关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