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科学史 2》 通过手绘漫画的形式,陈磊(混子哥)及其半小时漫画团队向读者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次工业革命时期,各个学科走向科学化的过程:拉瓦锡给铅条盖上真空罩,让化学结束了元素全靠猜的困境;阿伏伽德罗从律师转行切原子,成功提出分子论;人类异想天开要发明永动机,却让热力学大步向前发展;环球航行发现物种演化秘密的达尔文,结束了上帝作为专享造物主的局面 不摆吓人的艰深理论,没有沉闷的史实堆砌,看人类从连蒙带猜到有理有据,让各个学科走上科学化的奇葩之路。翻开本书,在嘻嘻哈哈中读懂人类如何从蒙昧走向理性。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 通过手绘漫画的形式,陈磊(笔名:二混子)及其半小时漫画团队向读者呈现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牛顿时代,科学萌芽与发展的过程。毕达哥拉斯为了坚持自己的理论将学生踹进河
内容简介 《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上下册)》约请北京协和医院跨40个科室102位知名医学专家,讲述执医生涯中印象最深的故事。这些故事呈现出的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切,却都带着医之术的专业担当、医之学的科学探究,闪耀着医学的人文光芒。全书分上、下册,分为“治愈篇”“帮助篇”“安慰篇”三部分。 “治愈”篇:讲述医学专家严谨求精的仁术,记述临床治疗不断创新和人文关切相知相融的案例,特别是疑难病例救治中专家们善于探索、敢于突破的故事。 “帮助”篇:讲述医学专家救死扶伤的仁心,抒写医患之间的互动和温情,体现医患相长的温暖和人文互动。 “安慰”篇:讲述医学专家大爱无疆的仁怀,通过医患之间真诚沟通和真情关怀的故事,加深对生命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全生命周期卫生与健康服务的认识。
作者收集外关于慢性病发病和治疗方面的文献资料,结合近10年来对大量慢性病患者的观察研究,分析慢性病为何久治不愈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指出治疗慢性病不能仅仅依靠药物的作用,而应当注重预防,要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补充营养素、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对策和措施,达到控制病情,进而完全康复之目的。本书内容资料丰富,文字通俗易懂,读者从中可了解慢性病治疗的新理念、新思路及新方法,适于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亦可供各级医护工作者、慢性病防治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书中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详细介绍了单健民先生一生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其中医家小传介绍单健民教授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术思想形成过程等,记述了其立志学医、磨砺成才的心路历程和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全面展示了单老的生平和医学贡献;专病论治充分反映了单健民先生临床独到之处,是其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诊余漫话为单健民教授多年临证的体会及部分学术研究、读书心得。
管理机构在批准新药上市时会考虑它的价格吗? 每种药物都必然能治愈或者说治疗某种疾病吗? 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从公元前60000年前的草药到未来的基因治疗技术,杰拉尔德博士将带领我们探索制药发展史中的250个里程碑,了解古老的药物、疫苗、特殊的疗法及存在争议的医疗事件,认识为人类药学作出伟大贡献的药物学家、医生和药物开发公司。本书着眼于250个在改变生命、挽救生命,甚至是危及生命的药物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时刻,书中除了介绍像戊硫代巴比妥(“吐真药”)和苦艾酒(“绿仙女”)这样罕见的奇迹,还讨论了医用、药物代谢、超说明书药物使用、注射死刑和处方药滥用等多个主题。每个条目下,除了可读性极强的文字,还有精美的配图,带领你走进炫彩夺目的药学世界。 如今,药物与人类
古代一直视生育为女性的重要职责,本书首先通过梳理古代相关文献,探究身体的性别差异,并探讨了近世医学中没有子嗣的原因、怀孕时间的选择与胎儿性别等重要问题。其次以脉诊为主梳理古人诊断妊娠的多种方式和特点。再次关注分娩前的社会风俗、医疗照护及传统助产技术的特点。本书引述大量史料,这些史料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物质条件,牵动着社会发展,有助于我们反省传统中国如何认识女性、对待女性,及中国人的医疗救济、身体观念。分析这些史料,或可帮助我们探讨在当时医学认识下的妊娠本质与女性的实际处境。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收录范围 本书包括化工(化学工业、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轻工和纺织技术(陶瓷业、造纸业、印刷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食品业、纺织业、服装业等)三大部分。每部分收录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二、条目选择 以与上述三大类有关的技术思想、原理、发明与革新(专利、实物、实用化)、工艺(新工艺设计、改进、实用化)以及与技术发展有关的重要事件、著作与论文等为条目进行编写。 三、编写要点 1.每个事项以条目的方式写出。用一句话概括,其后为内容简释。 2.外国人名、地名、机构名、企业名尽量采用习惯译名,无习惯译名的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辛华编写的各类译名手册处理。 3.文中专业术语根据具体情况稍加解释。 4.书后附录由人名索引、事项索引及参考文献组成,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人名、事项后
《藏书的艺术》是一部2500年欧洲藏书物质文化史的kai创性著作,作者为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研究员约翰·威利斯·克拉克。全书围绕欧洲的藏书建筑、藏书制度、藏书装置、藏书类别、藏书插画以及众多藏书故事而展开,作者采用诸多图书馆珍藏的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后的di一手数据信息,系统梳理了2500年欧洲藏书建筑的历史变迁和藏书文化的图像记忆,讲述了人们因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写书藏书并为此兴修建筑、创设制度、改进装置和设计工具,这一系列行为如何潜移默化塑造了敬畏阅读和尊崇智识的社会文化。
约翰·马克斯(John Henry Marks)是一名英国医生,他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成立的当天(1948年7月5日)获得医师资格。他长期参与国家层面的医疗政治活动,在1984-1990年担任英国医学会主席,任期内广受好评,一直致力于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辩护。本书是马克斯的自传,也是一部医疗社会史著作。著者凭借作为家庭医生的长期经历、高层医学政治的深度参与,以及作为全科医学历史学家的细致观察,在本书中深入浅出地呈现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形成和改革进程,其中既有风起云涌的国家大事,又穿插了不少温馨有趣的生活细节,值得医疗体系研究者及对此有兴趣的读者细细品读。
《点穴解穴疗伤秘诀》中详细介绍了点穴、解穴的基本功,以及与点穴有关的手法、脚法、身法等的具体练法,并科学、地介绍了人身经络要穴的有关知识,清晰明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便于广大武术爱好者习练。
谢观一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代,自幼饱读经书,少年如饥似渴汲取新知,旧学新学驾轻就熟;青年时代游历社会,铸就一身才干,故能承担起社会多种角色,样样工作做出成绩,结出硕果;他不仅在医界成就卓著,地理、历史、古文也颇有成果,同时具有非凡的组织才干,他善于综观全局,洞悉世事,保存国粹,溶纳新知,为推进近代中医学发展作出不少开创性的贡献,是近代医界不可多得的一位通才人物。 本书为谢观的代表作,是一部历史学佳作。书中先总论医学大纲、医学流变,继而依中国历史演进,介绍了从上古至民国几千年间中医学的发展演进,对名家医学流派、医学歧义进行探源溯流,逐一考证,并对其正误得失科学评价,条分理析,同时参照儒学的发展,揭示医学与儒学演进的相互关系,指出中医学的发展方向。本书高屋建瓴,堪为一读。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6卷,收录1936—1938年的竺可桢日记。1936年4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仍兼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奔波于杭州、南京两地。家庭成员有妻子张侠魂、长子竺津(希文)、长女竺梅、次子竺衡(希平)、三子竺安(彬彬)、次女竺宁。1937年1月,竺可桢赴香港参加远东气象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中受到歧视,为维护民族尊严而愤然退出会议。“七七”事变后,竺可桢应召参加庐山谈话会。上海“八一三”战事发生后,竺家自南京珞珈路迁至杭州。上海于11月失守,浙江大学举校迁往浙江建德(一部分在西
“班组安全行”是我社2008年以来陆续出版的一套班组安全生产知识普及丛书,出版以来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有的品种销量累计接近10万册,是一套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图书。本书为“班组安全行丛书”中的一册,依照国家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改版,主要讲述企业员工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和技术,有利于员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在工作过程中做到安全生产。
本书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于大视角、大环境、大学科,动态地审视医学学科,主要探讨了医学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中西传统医学交流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联;学科的概念、医学学科的概念、传统医学学科的特点及其研究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结构性与关联性、相似性与差异性、中西传统医学对称性、地上史料与地下实物一致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相结合、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传统医学与历史、哲学、宗教等学科的相关性研究;古代简帛医书中体现的中医学动态版图,中西传统医学学科的历时性梳理及共时性比较等。第二部分聚焦传统医学中相关分支学科的概念及其内涵,以及有关重要问题的比较研究。 主要有:“中医”“中药”“西医”等作为学科概念的发展变迁及内
本书记录了富马利于1884-1917年在中国期间生活、行医、翻译西方著作等片段,着重反映了在广州创办女子医学堂及柔济妇孺医院(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经历、在广州行医的种种遭遇等。附录收录了收录了译者从不同的期刊杂志中搜索到的与富马利相关的文献、与原著正文相互印证的图片及清末民国时期有关广州女医学堂的文献等。
自古以来,饥荒、瘟疫和战争就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其中瘟疫为害尤甚。本书内容有趣,涉及面广,探讨了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作者利用鲜为人知的史料,展现了疾病对文明、军队以及历史上著名领袖人物的侵害,说明有权势的个人和强大的国家也可能或已经因疾病的致命打击而衰弱。 古典时代,瘟疫耗尽了雅典和罗马的活力。14世纪,黑死病蹂躏了欧洲,促使教会内部异端教派的兴起,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终结;性病可能导致了亨利八世没有男性继承人,而这对英国的安全至关重要——甚至对欧洲的政治和宗教影响巨大;性病还使俄国沙是伊凡四世患上了可怕的精神病,并使其成为暴虐的沙皇制度的始作涌者。在墨西哥,天花是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人的盟友;在俄罗斯,斑疹伤寒帮助俄国人打败了拿破全大军。维多利亚女王无意中将血友病传给
温州医学之盛,有两个闪光时段,一是南宋,一是晚清民初,很有一些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东西。南宋的“永嘉医派”,围绕编著、增修、校正、评述《易简方》,开展热烈的学术研究和论争,其学术成就足以与河间、易水鼎足而三,共同开创了宋金元时期医学学派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而在中国医学史占有一席之地。近代温州以利济医院、利济学堂为代表的灿烂的医学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名医迭出,佳作屡见。本书收集了中医原书发各种版本,并对他们进行比较,辨其源流,然后选择时代较早、内容完整、校刻精者为工作底本。该书尽量参考了前人的校勘成果,充分吸收了其合理意见。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们天花像水痘但比水痘更为严重,其实天花的严重后果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没有接种过的人群来说,大约会有10%-30%的天花患者终死亡。本书让您了解天花的历史,从本书中你可以知道人类如何通过科学的力量战胜天花这个“恐怖的死亡之主”! 天花病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一百八十年前,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三分之一。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本书介绍了这“天花”这种传染病从产生到消灭的这段历史!
《世界技术编年史》是国内从事技术史、技术哲学的研究人员用了多年的时间编写而成的,按技术门类收录了古今中外重大的技术事件,图文并茂,内容十分丰富。《世界技术编年史.通信.电子.无线电.计算机》的问世,将为我国科学技术界、社会科学界、文化教育界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部门的研究提供一部基础性文献。《世界技术编年史.通信.电子.无线电.计算机》包括通信(声光电通信设备、信息记录设备等)、电子无线电(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电路、无线电、广播、电视、多媒体、激光等)、计算机(计算器具、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相关技术等)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