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编撰。徐氏针对当时医界的现状和某些弊端,结合《内经》、 《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及其历代中医名家贤言,从不同方面予以阐述,目的是以正异说,明其渊源,故称《医学源流论》。书中所论内容广泛,个人观点鲜明,医论多不过干言,但阐述透彻,富含哲理,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徐氏尊从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及其博学识广与丰厚的临证积累。其中某些篇章,如 用药如用兵论 论说格外精彩,广为流传,被后世视为论药佳作。本书是一部流传甚广且颇有影响的医论著作,对当今中医临床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半松斋初刻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以及经典医籍相关内容重新整理,书前撰有导读,便于读者学习。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范临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提高静脉用药质量,促进静脉用药合理使用,保障静脉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处方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药品调剂的一部分。 本规范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和其他静脉用药调剂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其他部门开展集中或者分散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书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书中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详细介绍了单健民先生一生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其中医家小传介绍单健民教授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术思想形成过程等,记述了其立志学医、磨砺成才的心路历程和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全面展示了单老的生平和医学贡献;专病论治充分反映了单健民先生临床独到之处,是其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诊余漫话为单健民教授多年临证的体会及部分学术研究、读书心得。
本折页采用易懂、易读、易记的“三字经”的形式,配以生动、形象的漫画,旨在让广大机动车驾驶人掌握应急避险与逃生技巧,在意外险情发生时,沉着冷静地应对。
在股市的技术分析中,有关股价K线方面的书,坊间书局的中外著作不胜枚举,有心学习K线分析的股民,本来应该可以透过这些渠道了解K线。但是,据笔者走访书店书局的结果发现,很多K线方面的著作是翻译书,有的翻译自日本,有的翻译自美国。然而,翻译书的内容经常文法倒错,往往一句话就可以诠释清楚的观点,它却引用一些想不透的字眼,把读者搞得糊里糊涂的。多年来,这个问题在中国大陆或者台湾股市,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因此,基于传播教育的立场,笔者遂兴起重新整理K线理论的念头,为广大的股民朋友们尽点心力。 笔者曾经日夜思索了数个月,不知如何下笔写这本书?虽然,在亚洲地区的股市,K线学几乎是所有初涉股市者必学的基本知识。但是,K线理论虽是技术分析最初阶段的基础,从某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门最深奥难解的学问。一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作支撑。否则,我们很难在这个全球化的舞台上保持自己的从容与独立。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中国文化到底赋予了我们怎样的品格与精神! 只有在全面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经济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国家的自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多支离破碎,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为此应运而生,它是对中国文化精粹的一次全景展示。 作者以其在北京大学五十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挚爱,厚积薄发,以聊家常般的平实语气,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体系,总结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
本书特点: (1)以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攻方向,特别对疑难杂症深入实践研究,探索治疗方法为群众解除疾苦。并将临床大量病例验证进行经验总结。 (2)这本书阅读对象是病人和群众。它不是教科书和专业医药书,而是用医案形式记录诊治过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宣传卫生知识与养生之道,使病人看了就懂,真正地面向病人,面向大众。 (3)采用中西两法检诊,主要以细问病史、物理体检、手摸心会为主,减少大型设备繁琐检查,降低检诊费,争取时间解决痛苦。不然病人带着痛苦,花了不少钱,在医院转了几个圈还不知道是什么病,痛苦依然。 岂不是“劳命伤财”? (4)治疗方法简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如推、拿、针灸、局封、神经阻滞、 中药内服或外洗等,无损伤、痛苦少、见效快。 (5)用药简单,就地取
本书以表格形式共收集目前临床上开展的近700项检验项目,每个项目都包括了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同时,本书提供了详尽的目录、常见疾病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项目中文索引和英文缩写索引供读者从不同角度查阅所需查阅的检测项目。本书内容全面、新颖,简明扼 要,实用性强,是各位患者的良师益友。
《中国的中医药(英文版)》包括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CM;Policies and Measures on TCM Development;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 and Ens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CM;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CM等内容。
本书共分五卷,卷一总论中医一般理论,如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分辨法;分论汗、吐、和、消、清、温、补等治法以及中医的诊断方法等;卷二分析促景伤寒论的理论及证治;卷三分述内科杂病,如虚劳、吐血、脚气、疟病等症治;卷四除分眼、耳、咽喉症治外,还叙述了外科症治;卷五为妇人们,分述妇科病如调经及产前后的症治。 此书论治切实,故可作为学习中医的基础读物。
本书既是写给与病人直接相关的专业人士的(如医生、护士、心理医生、医院教士及社会工作者),也是写给照顾病人的那些非专业人士的(如医院里的志愿者、病人的家人和朋友)。本书的主旨在于指导他们与病人进行沟通,改善他们同病人的关系。 本书章提出证据表明病人对他们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不满。资料显示广大医生对此问题也有共识,而且他们也认识到医生与病人应当进行良好交流。 第二章到第六章由戈登博士撰写。他首先提出医务人员应采取一种新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不是“家长式”的而是“合作式”的。然后他陈述了建立这种关系的一些技巧并通过列举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来解释这些技巧。 第七章到第十一章由爱德华博士撰写,重点阐述慢性病人或垂危病人的特殊问题和需求,然后举例说明一些相关沟通技巧的应用。在
我们衷心地希望本书成为薄的但内容又是非常丰富的实用医学统计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并为学过一点初等统计的学生或实际工作者提供他们的第二本统计书。这里没有作任何数学或统计理论的推导,只是希望能用日常的语言、简单的例子、统计软件程序的说明和对计算机输出的解释,使读者能很快地掌握典型数据的建模、计算和对结果解释的全过程。本书的起点并不高,对于实际工作者所熟悉的初等统计的内容不作过多的重复,而对于比较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统计方法,列出数学模型,并加以较详尽的解释。在介绍统计软件方面,我们列举了所有例子的SAS和S-plus程序;在文字叙述方面,我们力求简明扼要,即使从未用过这些软件的读者,通过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软件编程方式和特点也会得到启发,并能使自己尝试使用统计软件和享受其中的乐趣。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作为医务人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或使命就是使每位患者乃至健康人都能从现代医学的进步中获益。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医务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患者之间掌握的医学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医务人员掌握大量丰富的医学信息,而患者及其家属则处于相对劣势。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宣传教育,尽可能缩小、减少这种不对称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坚持了十多年的哮喘教育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力图改变我们与哮喘患者之间在哮喘防治方面信息的不对称性。客观地讲这些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是今后仍旧要继续努力。 后需要说明一点,收录到本书中的文章只是广大哮喘患者防控哮喘丰富经验体会的一部分。由于不同作者的经历、文化背
谢观一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代,自幼饱读经书,少年如饥似渴汲取新知,旧学新学驾轻就熟;青年时代游历社会,铸就一身才干,故能承担起社会多种角色,样样工作做出成绩,结出硕果;他不仅在医界成就卓著,地理、历史、古文也颇有成果,同时具有非凡的组织才干,他善于综观全局,洞悉世事,保存国粹,溶纳新知,为推进近代中医学发展作出不少开创性的贡献,是近代医界不可多得的一位通才人物。 本书为谢观的代表作,是一部历史学佳作。书中先总论医学大纲、医学流变,继而依中国历史演进,介绍了从上古至民国几千年间中医学的发展演进,对名家医学流派、医学歧义进行探源溯流,逐一考证,并对其正误得失科学评价,条分理析,同时参照儒学的发展,揭示医学与儒学演进的相互关系,指出中医学的发展方向。本书高屋建瓴,堪为一读。
自古以来,饥荒、瘟疫和战争就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其中瘟疫为害尤甚。本书内容有趣,涉及面广,探讨了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作者利用鲜为人知的史料,展现了疾病对文明、军队以及历史上著名领袖人物的侵害,说明有权势的个人和强大的国家也可能或已经因疾病的致命打击而衰弱。 古典时代,瘟疫耗尽了雅典和罗马的活力。14世纪,黑死病蹂躏了欧洲,促使教会内部异端教派的兴起,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终结;性病可能导致了亨利八世没有男性继承人,而这对英国的安全至关重要——甚至对欧洲的政治和宗教影响巨大;性病还使俄国沙是伊凡四世患上了可怕的精神病,并使其成为暴虐的沙皇制度的始作涌者。在墨西哥,天花是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人的盟友;在俄罗斯,斑疹伤寒帮助俄国人打败了拿破全大军。维多利亚女王无意中将血友病传给
本书是美国杰出的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1993)的回忆录。医学,本是一门非常世俗的学问与技艺,生老病死,牵系民生,除非神仙,谁也脱不开,因此,它古往今来都倍受关注,究其根由,源于人们对自身的生命的珍重。作者曾在美国医学院行医、执教,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亲身经历了本世纪上半叶医学的大变革时期。刘易斯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文笔优美。这本小书的内容博大,生动有趣,启人思考,增长智慧。这是一本供一般读者了解现代医学发展的优秀科学读物,也是一本值得在医学界从业和学习研究的人们细读品味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