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工作者寶典 「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喬.卡巴金博士專文推薦 這本書不只是針對憂鬱症治療 也為整個心理治療領域帶來全新的視野! 近年來的研究累積,改變了我們對憂鬱症的觀念。過去,憂鬱症被視為急性症狀,但它其實是*易復發且需長期共處的疾病,今日的治療必須考慮復發的預防、持續追蹤評估。 本書三位作者是認知行為療法的臨床研究者,長年研究重度憂鬱症的心理歷程,與引起復發的脆弱情感因子。他們發現「正念練習」(mindfulness)是一種簡單卻*有力量的方法,可以協助患者覺察困住自己的想法和反應,並打破陷入憂鬱深淵的思維循環模式,並有效防止憂鬱症的復發。 此外,正念取向還可深化並擴大認知行為療法的範圍。認知行為療法藉由「移轉重心」協助患者重構思考與行為模式,正念取向的態度則更以歡迎、允許
★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新著作! ★十個令人手不釋卷的生命故事,展現深厚文學底蘊! 當他們來到歐文-亞隆的診療室,那乍現的靈魂交會撼動人心! 八旬老者來訪,竟不求治療,只求亞隆細讀一份持續多年的通信 從事助人工作、卻無法安頓自己,她是一個滿懷怨忿的護士 「去你的,你才得了絕症!」讓亞隆重新檢視死亡焦慮,並為文致敬的,是一位癌末的編輯 歐文-亞隆身為存在主義心理學與精神醫學大師,其深厚的哲學與文學涵養,為當代的心理治療領域演示了人性化且直指存在核心的風範。 「一日浮生」語出西元二世紀羅馬皇帝馬可-奧里略的《沉思錄》。當我們站在含括生死的長遠時間向度回首過往,每個人的一生無論歷經多少風雨、領受多少光環,都只是暫存於世的脆弱生命。 「我們全都是一日浮生」。然而在亞隆的諮商室中
漢斯是一名開朗活潑的小男孩,自幼備受父母寵愛。三歲的他開始對「小雞雞」產生強烈興趣,並出現把玩*莖的行為;到了四歲,克服對新生妹妹妒意的他,和身邊的男女玩伴發展出各式「愛戀關係」 漢斯快滿五歲了,有天他突然產生對馬的強烈畏懼,他不敢出門、害怕街上的馬兒會咬他,並一路延伸至害怕載滿重物的馬車 在這距今近百年的經典案例中,佛洛伊德再次闡明閹割威脅、伊底帕斯情結和潛抑作用在孩童早期性發展過程中如何衍生及運作。藉由漢斯父親的第一手紀錄,佛氏徹底顛覆了維多利亞時代人們對所謂「純真無邪」兒童的刻板印象,並經由案例分析,向世人揭露幼兒令人驚異的複雜思緒與機敏的洞察力。他企圖證明精神官能症的動力源頭來自於嬰兒期的情結,而精神官能症患者,不論年紀大小,所呈現潛抑現象的多重性及病理素材的豐富
在過去這幾年來,本書是我看過關於榮格分析和精神分析實務中,最傑出和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瑞士榮格學院馬力歐?傑可比(Mario Jacoby, C. G. Jung Institute, Switzerland) 當擊潰人生的事件徹底毀去外在意義,什麼型態的潛意識幻想能給個案提供內在意義? 當這神奇的救命機制保住了精神的存活,我們能從中讀出心靈的什麼訊息? 作者卡爾謝博士從個案的夢境發現:當心靈遭遇重擊,意識無法知道個體經驗到了什麼時,唯有夢境可以給予具體的象徵,表現出受創後的解離活動,將碎裂的片段整合在一個戲劇化的故事中,個體因此找到了可以抒發、述說的管道。 然而心靈一旦受創,傷害便成為進行式,在內在世界持續肆虐。原本是為了保護個案而現形的幻想和夢境,此時搖身一變為迫害者,彷彿要將他們緊緊鎖在永
當罹患癌症,只剩一年可活的心理治療師朱利斯,見到多年沒聯絡的老病人菲利普時,心裡大吃一驚。二十三年前,菲利普有嚴重的性上癮症,每天沉溺於獵豔行動,直到嘔吐為止。而今,菲利普依然傲慢冷酷、目中無人,卻取得「哲學諮商師」執照,全心推崇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它可以解答一切困惑。 朱利斯不喜歡菲利普,卻答應要督導他,條件是他必須先參與團體治療。這個團體裡,有遇見婚姻難題的小兒科醫師、哀嘆年華老去的美麗女律師、成天跟人打架的水電工、對前夫和情人滿懷憤恨的文學教授、無法表達情緒的經理人、缺乏自信的圖書館員 。當疏離冷漠的菲利普走進團體治療室,兩眼瞪著天花板,不與人目光接觸,口中卻不斷冒出犀利而絕望的哲學經典,他的加入,宛若一顆特殊的石子,在團體裡激盪出一陣陣不斷擴大的漣漪,伴隨著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