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是对JC/T 567—1994《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波瓦及其脊瓦》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T 567—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范围”中的“低碱度水泥”调整为“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或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 ——对引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增加5项原材料的引用标准,删除1项试验方法的引用标准。 ——增加了对产品的“标记”要求。 ——将原标准中“4技术要求”改为“4原材料”和“5技术要求”。 ——对“产品抽样方案表”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567—1994《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波瓦及其脊瓦》。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科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分会。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河南新密市记炉砌筑耐火材料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亚静、郑强、彭西高、王文战、魏发灿。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代替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2737—1995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球阀。 本标准与HG/T 2737—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法兰式球阀结构由分体式改为整体式,同时,增加了DN125、DN150两种规格。 ——原材料中增强材料用无碱玻璃纤维代替中碱玻璃纤维。 ——取消了法兰球阀“法兰平面和孔中心线垂直度”的要求。 ——耐压试验采用了较高的压力作为密封压力,不再有密封压力与强度压力之分。 ——对检验规则作了必要的调整、细化。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工时单位:嘉善三方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代替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HG/T2640—1994《玻璃鳞片衬里施工技术条件》。 本标准参照国家同类玻璃鳞片衬里施工技术要求和国内衬里施工技术的发展修订。 本标准与HT/T264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设备接管防腐蚀衬里施工。 ——增加了鳞片衬里施工料真空配制。 ——增加了施工基体要求。 ——完善了玻璃鳞片衬里施工材料选用范围。 ——完善了衬层中间修补及衬层修补中不同缺陷的修补方法。 ——完善了局部纤维增强中对不同增强区域的增强结构要求。 ——取消了底溱只能采用E44环氧树脂的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和化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卫京、刘继向。 本标准1994年首
本标准代替HG/7 3127—1998《搪玻璃塔节》。 本标准与HG/T 3127--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压力由0。25 MPa修订为0。6 MPa; ——取消了公称直径DN l50~DN 250的塔节; ——取消了原标准中的C型搪玻璃塔节; ——取消了螺栓连接的法兰形式; ——取消对壁厚的要求; ——塔节高度修订为小高度,鼓励企业制造高度更高的塔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搪玻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淄博乾宝化工设备厂、常熟市南湖化工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尤忠、李厚对、张云武、黄春冬。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 5—1232—1979; ——HG/T 3127—1998。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是对.JC/T.449—2000《镁质胶凝材料用原料》进行的修订。本标准与日本工业标准JISA6905—1993《镁氧水泥(菱镁土水泥)》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JISA 6905—1993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保留了轻烧氧化镁及其配制的胶凝材料的技术要求; ——补充了氯化镁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包装要求等。 本标准与JC/T 449—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活性氧化镁控制指标及测试方法; ——针对实验方法参照标准的修改对相应指标进行修正。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449—2000。
本标准是对JC/T 694—1998《卫生陶瓷包装》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T 694—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蜂窝纸箱、热收缩膜或组合包装形式。 ——修改了堆码试验和跌落试验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694—1998《卫生陶瓷包装》。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经审查,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98--2000,自2001年4月1日起施行。原行业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96同时废止。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符号; 3、材料要求;4、技术条件;5、砌筑砂浆配合比计算与确定。
本标准是根据国内炭黑生产、使用的实际情况对化工行业标准HG/T 2880--1997《硅铝炭黑技术条件》和HG/T2796一l996《硅铝炭黑包装、贮运、采样及验收方法》整合修订而成。 本标准代替HG/了2880—1997《硅铝炭黑技术条件》和HG/T2796--1996《硅铝炭黑包装、贮运、采样及验收方法》。 本标准与HG/T 2880一l997和HG/T2796--1996版本相比的主要变化为: ——修改了标准名称。 ——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进行了重新编排。 ——对检验规则中“6.3采样”一章进行编辑性修改。 ——按GB/T1.3—1997《产品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将两标准进行了整合。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7C35/SCS)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标
GB/T 22459--2008《耐火泥浆》包括7个部分: ——第1部分:稠度试验方法(锥入度法); ——第2部分:稠度试验方法(跳桌法); ——第3部分:粘接时间试验方法; ——第4部分:常温抗折粘接强度试验方法; ——第5部分:粒度分布(筛分析)试验方法; ——第6部分:预搅拌泥浆含水量试验方法; ——第7部分:高温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 22459--2008的第6部分,等同采用IS0 13765—1:2004《耐火泥浆——第6部分:预搅拌泥浆含水量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是对JC/T 627-l996《非对称截面石棉水泥半波板》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T 627-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GB 7019、GB 8041、GB 8042、GB 9773四个国家标准已经合并为GB/T7019一l997《纤维水泥制品试验方法》,在引用文件中直接引用了GB/T 7019—1997: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增加宽度为745 mm规格的产品。 ——将原标准中的“4技术要求”改为“4原材料”、“5要求”。 ——抽样规则作了调整,原标准的表6改为现行的IS0 390抽样检验规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627—1996。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立平、吴楠峰、张明勇、徐祥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嘉善三方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建中、傅显明、魏康军、吴荣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GB/T 22459--2008《耐火泥浆》包括7个部分: ——第1部分:稠度试验方法(锥入度法); ——第2部分:稠度试验方法(跳桌法); ——第3部分:粘接时间试验方法; ——第4部分:常温抗折粘接强度试验方法; ——第5部分:粒度分布(筛分析)试验方法; ——第6部分:预搅拌泥浆含水量试验方法; ——第7部分:高温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 22459--2008的第5部分,等同采用IS0 13765—1:2004《耐火泥浆——第5部分:粒度分布(筛分析)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等同采用ASTM C 285-1998(2005)《湿磨与干磨塘玻璃釉筛分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代替HG/T 3128-1998《搪玻璃釉粗细度测试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搪玻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代替HG/T 2055.2-1991《搪玻璃人孔 带视镜人孔》。本标准参照了DIN 28153部分《DN350×450、DN500、DN600搪玻璃人孔盖》的部分内容,并结合了我国搪玻璃行业的国情。 本标准与HG/T 2055.2-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了公称尺寸350×250的带视镜人孔规格; ——增加了公称尺寸500、600的带视镜人孔规格; ——增加了带一个接口的Ⅲ型椭圆形带视镜人孔及圆形带视镜人孔; ——增加了带三个接口的Ⅳ型圆形带视镜人孔。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搪玻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惠萍、汪扬、钱小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 5-273-1979: ——HG/T 2055.2-1991。
JB/T 8783《摩擦式压砖机》已发布了三个部分: ——第1部分:精度; ——第2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3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丁8783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丁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代替JB/T8783.2—1998《摩擦式压砖机 第2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 本部分与JB/T8783.2—199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预压缸的压力; ——修改了真空系统的真空度。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rC22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青岛青锻锻压机械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测检测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吴带生、李淑君
本标准代替HG/T 2054-1991《搪玻璃设备卡子》。 本标准A型卡子参照德国工业标准DIN 28152-1-1999年11月版《搪玻璃容器用卡子 部分:尺寸、配置》和DIN 28152-2-1999年11月版《搪玻璃容器用卡子第二部分:提供技术条件》的部分内容,并结合我国搪玻璃行业的实际情况。 本标准与HG/T 2054-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A、B型卡子的部分尺寸进行修订,增加了A型卡子的材料种类;35钢的A型卡子适用设计压力改为小于等于0.6 MPa; ——当设计温度低于-10℃时35钢的A型卡子应进行低温冲击试验; ——B型卡子适用设计压力由0.4 MPa改为0.25 MPa,并去掉聚氯乙烯帽; ——B型卡子的适用设计温度修订为一10℃~200℃;同时规定5.8级螺栓材料选用中碳钢; ——对原标准中的卡子的结构、尺寸和卡子拉伸破坏载荷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宜兴市钰玺窑业有限公司、山东八三特种耐火材料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俊国、王文武、蒋玉清、张冶平、黄发元、徐道行、费传庆。
本标准参考JIS R5210-1997《波特兰水泥》(中热波特兰水泥、低热波特兰水泥)和DIN 1164:2000-11《特种水泥》(低热水泥)。 本标准是对YB/T057-1994《低热钢渣矿渣水泥》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原YB/T057-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中的名称由抵热钢渣矿渣水泥改为低热钢渣硅盐水泥(1994年的封面及有关术语;本版的封面及有关术语); ——定义中将转炉钢渣改为转炉钢渣或电炉钢渣(1994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 ——定义中取消了钢渣和高炉矿渣总掺人量不小于60%的规定(1994年版的第3章); ——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1994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5章); ——取消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的指标(1994年版的5.2条); ——水泥强度检验方法由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代替GB/T177-1985《水泥胶砂强度
本标准是对JC/T/841-1999《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841-199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修改了产品名称和代号, ——取消了产品规格的要求,产品规格由供需双方商定。 ——将网孔中心距改为经纬密度, ——依据产品单位面积质量对其拉伸断裂强力作了规定, ——增加了断裂伸长率的要求, ——增加了耐碱性要求, ——将外观质量按百米扣分改为以主要疵点和次要疵点判定, ——修改了批质量的判定规则。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代替YB/T 4035--1991《高炉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 本标准是对YB/T 4035--1991《高炉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的修订。 本标准与YB/T 4035—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扩大了产品应用范围,增加了电解铝和窑具用产品; ——增加了产品牌号; ——采用了新的牌号标识方法; ——增加了定义一章,取消了附录; ——改变了标准名称。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八三特种耐火材料厂、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宜兴市钰玺窑业有限公司、新密市高炉砌筑耐火材料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费传庆、任庆祥、赵俊国、刘良永、张治平、陈千军、王文武、蒋玉清、王文战、邵良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 ——YB/T 4035--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