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由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建中竹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卖炭翁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富来森炭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绿谷炭业有限公司、江阴中巨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东升、周建斌、丁建中、方云剑、王正郁、雷晓俊、解强、王志勇、崔宇、邓丛静、陈军。
本标准与国际人造纤维标准化局标准BISFA 1998《涤纶短纤维试验方法》、BISFA 2000《腈纶短纤维试验方法》和BISFA 2004《粘胶、莫代尔、莱塞尔、醋酸短纤维及丝束试验方法》中的线密度测试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4335-1993《合成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14335-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扩大了适用范围,由原来的合成纤维扩大到化学纤维。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5000.8《标准样品工作导则(8)有证标准样品的使用》,不表述标准样品和有证标准样品的定义。 ——修改了涤纶、腈纶、丙纶纤维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的相对湿度,由原来的(65±3)%修改为(65±5)%。 ——修改了实验室样品的调湿时间,增加了附录A快速调湿时间; ——修改了取样量,根据2000版BISFA对纤维取样量的要求,由原来的1500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LY/T 1114—1993《松香生产综合能耗》。 本标准与LY/T 1114—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松香单位产量能耗分级指标(见4.1和1993年版的6.1); ——删除了定义及术语中的部分内容(见第3章); ——增加了生产工艺修正系数(见5.4.1); ——增加了蒸馏方式修正系数(见5.4.3); ——增加了产量修正系数(见5.4.2); ——删除了松香生产工序的划分及工序综合能耗率的计算(见第5章)。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能源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SC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华林化工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日成林产化工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
随着葡甘聚糖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深入与发展,目前在葡甘聚糖分子链的支链确定、新的食品功能特性的发现与应用、分子构象及变化等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书着重应用理论,兼顾应用技术。本书既总结了现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也为今后功能性葡甘聚糖的设计与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书是一本专业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著,对今后更加深入研究魔芋葡甘聚糖,扩大其应用领域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其对广大科研和生产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为九章:章为绪论,主要叙述了魔芋功能因子、魔芋葡甘聚糖结构研究和生产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魔芋葡甘聚糖结构和应用上的设计开发,说明了未来魔芋葡甘聚糖设计发展的热点是研究开发系列化工、食品、医药及其他领域的各种新型材料;第二章叙述了功能因子葡甘
本标准与JIS L 1015《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中卷曲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4338-1993《合成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14338-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卷曲弹性仪技术要求(见5.1.1); ——增加了散件实验室样品的抽取和试验数量的确定(见6.1); ——增加了实验室样品的调湿时间(见6.2.1); ——修改了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的相对湿度(见6.2.2); ——增加了预加张力的求取方法(见6.2.4); ——增加了置信区间的半宽值(±3%)(见6.3); ——增加了快速调湿方法(见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纺织工业化纤产品质量监
本标准与BISFA-1998《涤纶短纤维试验方法》、BISFA-2002《锦纶短纤维试验方法》、BISFA 2004《粘胶、莫代尔、莱赛尔、醋酯短纤维和丝束试验方法》中拉伸性能试验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4337-1993《合成短纤维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试验方法》和GB/T 9997-1988《化学纤维单纤维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的测定》。 本标准是对GB/T 14337-1993、GB/T 9997-1988进行合并修改。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修改: ——将标准名称改为《化学纤维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适用范围包含了纤维素纤维; ——修改了原规定的预张力,并增加了预张力的精度要求; ——增加了附录A“快速调湿时间”; ——修改了涤纶等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的相对湿度; ——增加了湿态定伸长强力的测定方法; ——依据BISFA,修改了定伸长强力的测定和
本标准与BISFA-2004《涤纶长丝纱试验方法》、BISFA-2004《锦纶长丝纱试验方法》、BISFA-1997《粘胶、铜氨、醋酸、三醋酯、莱赛尔长丝纱试验方法》中拉伸性能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4344-2003《合成纤维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14344-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由合成纤维长丝扩大至纤维素纤维长丝(见第1章); ——修改了计算结果的数字修约(2003年版的8.1、8.9;本版的8.8); ——修改了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和时间:(2003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6.2); ——增加了散件样品的取样要求(见6.1.1); ——增加了预加张力负荷的计算(见6.3.1); ——将原标准中的统计部分调整为本标准的附录C。 本标准的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
本标准与BISFA标准《涤纶长丝纱试验方法》(2004)、《锦纶长丝纱试验方法》(2004)《粘胶、铜氨、醋酸、三醋酯、莱赛尔长丝纱试验方法》(1997)中线密度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4343-2003《合成纤维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 14343-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由合成纤维长丝扩大至纤维素化学纤维长丝(见第1章); ——修改了取样规定,分散件或批量样品取样(见4.3.1); ——增加了预调湿温度、相对湿度和时间(见4.3.2.1); ——修改了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和时间(见4.3.2.2); ——增加了预加张力负荷的计算(见4.3.3.1); ——增加了置信区间的半宽值(±1.5%)(见4.3.5); ——增加单丝线密度以及复丝内根数测定的试验方法和计算(见第5章); ——修改了计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