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于食品抗氧化和食用抗氧化剂来完成的。但是为了从理论上研究和讨论更方便,完整性更强,全书中出现了不少非食用化合物,甚至是高毒性的化合物。油脂及脂肪食品氧化和抗氧化是一对矛盾,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抗氧化剂和抗氧化机制,对氧化的机制也必须有全面深入的掌握。第1章即是对脂类的自动氧化进行讨论。第2~3章是全书的总纲,对抗氧化剂的定义、分类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机制,以及抗氧化剂的测定方法、测定原理和各自的适应范围进行了概述。第4章介绍了几种常见合成食用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参加抗氧化后所生成新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第5章从酚类(芳胺类)的化学结构、空间效应以及电子效应对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讨论。第6~7章对醌类和脂肪胺类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抗氧化机制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和研究。第8章对抗氧化剂
本书主要针对餐具洗涤剂、果蔬洗涤剂、洗衣剂、电器洗涤剂、玻璃洗涤剂、卫生间洗涤剂等几大类日用洗涤剂产品,精心挑选了220种绿色、环保的主流产品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介绍,实用性强。本书适合从事洗涤剂生产、研发、管理等工作的相关人员使用,同时可供精细化工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以酸性、中性两种金属腐蚀环境为主线,贯穿新型缓蚀剂材料的有机合成和性能评价研究。全书共四章:第1章,缓蚀剂概述;第2章,酸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第3章,中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第4章,缓蚀剂的前景与展望。《BR》本书可供缓蚀剂及相关领域的生产技术人员、使用人员以及从事新产品开发的研究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3892--1992《表面活性剂碘值的测定》,与GB/T1389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精密度”(见第11章); ——增加了“试验报告”(见第12章)。 本标准采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 3961:2009((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编制,与ISO3961:2009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界面活性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63/8C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兆滨、刘卫琴、王月芬、赵兴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3892—1992。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5916--1995《表面活性剂 螯合剂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SAC/TC 63/SC 3)归口。
本标准代替GB/T 18881-2002《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 本标准与GB/T 18881-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轻型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 ——引用标准中增加了“XB/T 505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载体”; ——删除了“JC/T 686蜂窝陶瓷”引用标准; ——删除了氧化型催化剂的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 ——增加了对同一型式催化剂的要求; ——调整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物理性能要求; ——调整了催化剂整车催化性能和寿命要求、检验方法; ——删除了附录A。 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小昆、杨冬霞、计永波、朱玉华、高兰、亢锦文、王向红。
GB/T 7702《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分为: ——第1部分:水分的测定; ——第2部分:粒度的测定; ——第3部分:强度的测定; ——第4部分:装填密度的测定; ——第5部分:水容量的测定; ——第6部分:亚甲蓝吸附值的测定; ——第7部分:碘吸附值的测定; ——第8部分:苯酚吸附值的测定; ——第9部分:着火点的测定; ——第l0部分:苯蒸气氯乙烷蒸气防护时间的测定; —一第13部分:四氯化碳吸附率的测定; ——第14部分:硫容量的测定; ——第15部分:灰分的测定; ——第l6部分:pH值的测定; ——第l7部分:漂浮率的测定; ——第18部分:焦糖脱色率的测定; ——第l9部分:四氯化碳脱附率的测定; ——第20部分:孑L容积和比表面积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7702的第14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归口。
本标准代替HG/T 3394-1999《硫化棕3RB(硫化红棕B3R)》。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体外诊断试剂与培养基室、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军、张勇琴、吴杰、刘艳、颜箫。
本标准4.2、4.3、4.5、第6章、第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10738 1989《工作基准试剂(容量) 称量滴定法通则》。 本标准与GB 10 738—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工作基准试剂 含量测定通则 称量滴定法》; ——修改了适用范围(1989年版第1章;本版第1章); ——删除了“试剂”一章(1989年版第4章); ——增加了“一般规定”一章(本版第4章); ——调整了方法的精密度要求(1989年版6.1;本版4.5); ——修改了结果的计算公式(1989年版第7章;本版第7章); ——删除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一章(1989年版第8章); ——增加了“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一章(本版第8章); ——增加了“基准溶液的配制”(本版附录A); ——增加了“工作基
国际结算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实际结算工作非常吻合。它的三种基本国际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都是目前主要的国际结算方式。本课程实务性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强调操作性,教学的重点与企业对结算人员的要求相符。结算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票据、单据的缮制和审核等技能,具备结算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预防能力。 《国际结算实训教程/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实验教材》的编写,力求在介绍基础知识后,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操作软件模拟国际结算操作。学生们通过实际动手,可获得对理论知识点具体、感性的认识;并且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国际结算实训教程/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实验教材》主要指导学生在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国际结算软件操作平台,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世格软件推出的SimTrade外
本标准代替HG/T 3677-2000《硫化蓝 4G(硫化蓝CV)》。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书介绍了67种表面活性剂、162种表现处理剂和134种润滑剂的制造技术。对每种产品的性能、生产方法、生产配方、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产品标准和产品用途都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操作工具书。本书对于从事精细化工品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生产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等专业的师生都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简要介绍了日用化学品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表面活性剂、香料与香精、肥皂与香皂、合成洗涤剂、化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等日用化学品的原料组成、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并列举了日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生产案例。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均来自企业正在使用的配方和工艺,实用性强。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书中内容与日化产业发展实际保持了高度一致,体现了日化产业 进的技术元素, 适用于高校精细化工类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也 适合日化企业配方工程师和生产管理技术人员作为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