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于食品抗氧化和食用抗氧化剂来完成的。但是为了从理论上研究和讨论更方便,完整性更强,全书中出现了不少非食用化合物,甚至是高毒性的化合物。油脂及脂肪食品氧化和抗氧化是一对矛盾,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抗氧化剂和抗氧化机制,对氧化的机制也必须有全面深入的掌握。第1章即是对脂类的自动氧化进行讨论。第2~3章是全书的总纲,对抗氧化剂的定义、分类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机制,以及抗氧化剂的测定方法、测定原理和各自的适应范围进行了概述。第4章介绍了几种常见合成食用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参加抗氧化后所生成新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第5章从酚类(芳胺类)的化学结构、空间效应以及电子效应对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讨论。第6~7章对醌类和脂肪胺类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抗氧化机制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和研究。第8章对抗氧化剂
本书主要针对餐具洗涤剂、果蔬洗涤剂、洗衣剂、电器洗涤剂、玻璃洗涤剂、卫生间洗涤剂等几大类日用洗涤剂产品,精心挑选了220种绿色、环保的主流产品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介绍,实用性强。本书适合从事洗涤剂生产、研发、管理等工作的相关人员使用,同时可供精细化工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以酸性、中性两种金属腐蚀环境为主线,贯穿新型缓蚀剂材料的有机合成和性能评价研究。全书共四章:第1章,缓蚀剂概述;第2章,酸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第3章,中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第4章,缓蚀剂的前景与展望。《BR》本书可供缓蚀剂及相关领域的生产技术人员、使用人员以及从事新产品开发的研究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化学试剂标准汇编自1996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欢迎。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满足化学及相关行业的生产、使用、科研和教学单位及个人使用的迫切需要,我们重新组织编写了此汇编。 现出版的化学试剂标准汇编分三卷出版,分别是: 基础标准和基准试剂卷; 无机试剂卷; 有机试剂卷。 本卷是无机试剂卷,收录到2005年3月底批准发布的现行无机试剂标准120项;其中国家标准84项,行业标准36项。 本汇编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汇编包括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的不同,其格式、
《催化材料表征》是一本现代的综合性参考书,包括商业应用中的催化材料的分析。这本书提供了对每种催化材料性能理解的信息,讨论了这些材料在不同技术中的应用,如污染控制、化学与石油加工。每章都是由各自领域内国际公认的专家所撰写,按照催化剂种类,表面、界面和可能需要的块体表征类型进行组织,以方便参考。从材料角度撰写,催化材料的表征一书重点在于测试的性能而不是使用的技术。本书由布伦德尔、埃文斯、沃克斯著。
几十年来,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标准化的要求,化学试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顺应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制定、修订、调整和完善。为使读者对化学试剂标准的发展、标准品种和标准内容的演变有较全面的了解,编制了这套手册。 手册收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版发行的化学试剂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HG)和部颁标准(HGB)。其中未被新的标准所代替的老标准,作为化学试剂的产品标准,对新标准或企业标准的制定仍具有参考价值。 手册中列举了标准中相应的产品性质、规格和试验方法,此外还增加了产品用途、安全与储存的描述,部分标准增加了与国际、国外标准对比条款等。手册中对现行标准列出标准号,对早期标准保留原标准号,只是在标准号前加上“原"字。对标准中的错误或存疑的部分给出了注释,标为“见注”,并将更正
本书简单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分类、特性、制备、应用及其物理、化学试验法。重点介绍了近代分析法的原理、实验技术及其在表面活性剂分析中的应用。其中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有机质谱、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毛细管电泳等内容。还列举了表面活性剂分析实例及其分析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表面科学研究、表面活性剂合成、生物化学研究、环境保护、表面活性剂应用和表面活性剂分析与测试等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活性焦是以褐煤为主要原料研制出的一种具有吸附剂和催化剂双重性能的粒状物质。活性焦具有活性炭的特点,但同时它又克服了活性炭价格高、机械强度低、易粉碎的缺点。《活性焦制备与应用技术》一书论述了活性焦制备工艺及活性焦在空气污染和水处理中的应用技术。该书的材料主要来源是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活性焦的研制及活性焦同时脱硫脱氮的研究》的研究结果。 《活性焦制备与应用技术》面向从事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及欲从事活性焦生产的企业。
《实用催化(第2版)》由作者多年在大学讲授催化课程的讲义经反复修改而成。共分5章:概论;催化中的吸附作用;催化剂制备;催化剂表征与测试;催化剂的失活。书中对多相催化的吸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仔细的讨论,以使读者建立正确的基本概念;对催化过程的核心问题--催化剂,关于其制备和表征的方法和原理做了全面介绍,其中涉及新概念的内容讨论较细。在讲清讲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与应用的紧密结合。 《实用催化(第2版)》与大学三年级前的课程有很好的衔接。每章附有适量习题,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用催化(第2版)》可作为理工科大学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化工工艺、工业催化等专业的催化课程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非催化专业化学化工研究生的教材和供有关专业
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已从过去单纯的有机磷农药化学与时俱进地拓宽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有机磷药物化学和有机磷试剂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不对称反应中的有机磷试剂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很有特色和前沿性的一个研究方向。《不对称反应中的有机磷试剂》一书的出版不但总结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为有机化学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有机化学特别是有机合成化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由唐除痴等编著。
GB/T 7702《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分为: ——第1部分:水分的测定; ——第2部分:粒度的测定; ——第3部分:强度的测定; ——第4部分:装填密度的测定; ——第5部分:水容量的测定; ——第6部分:亚甲蓝吸附值的测定; ——第7部分:碘吸附值的测定; ——第8部分:苯酚吸附值的测定; ——第9部分:着火点的测定; ——第10部分:苯酚气 氯乙烷蒸气防护时间的测定; ——第13部分:四氯化碳吸附率的测定; ——第14部分:硫容量的测定; ——第l5部分:灰分的测定; ——第16部分:pH值的测定; ——第17部分:漂浮率的测定; ——第18部分:焦糖脱色率的测定; ——第19部分:四氯化碳脱附率的测定; ——第20部分:孔容积和比表面积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7702的第20部分。 本部分代
本标准与IS06353—3:1987((化学分析试剂第3部分:规格第2系列》中R64“丙三醇”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687—1994《化学试剂 丙三醇》,与GB/T687—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酸度、碱度的单位由“mmol/1009”调整为“mmol/g”,并改进了测定方法(1994年版的3.3、4.3.2、4.3.3,本版的第4章、5.6、5.7); ——重金属的测定增加了硫化钠一丙三醇比色法(1994年版的4.3.9,本版的5.13); ——增加了脂肪酸酯的计算公式(1994年版的4.3.10,本版的5.14); ——修改了包装及标志(1994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7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sAC/TC 63/SC 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强盛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归向红。 本标准所代替
本书系统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本书分7章,第1章概述;第2章造纸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第3章表面活性剂在制浆工序中的应用;第4章表面活性剂在施胶中的用应;第5章表面活性剂在助留助滤和增强中的应用;第6章表面活性剂在其他抄纸工序中的应用;第7章表面活性剂在加工纸中的应用。本书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融入了作者在造纸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内容丰富,实例较多,有较强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从事造纸化学品研究和应用的读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标准代替HG/T2556-1993~荧光增白剂DT》。 本标准与HG/T2556-1993的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荧光增白剂DT(C.I.荧光增白剂135)(本版的标准名称,1993年版的标准名称); ——增加了紫外吸收指标和试验方法(本版的3、5。3);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和试验方法(本版的3、5.5、5.6); ——取消了颗粒细度指标和试验方法(1993年版的3、4。3); ——修改了增白强度的评定方法(本版的5.4.6,1993年版的4.2.6); ——增加了每桶净含量(本版的7.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34)归口。
《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催化剂的一般知识,催化剂开发——从实验室至工业规模,催化剂制备的一般特点及质量控制,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剂成型,催化剂干燥技术,催化剂焙烧,催化剂还原及硫化。《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可供炼油、石油化工、环保及化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从事催化剂研究与教学工作的人员参考。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作者王桂茹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讲授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这门课程,当时在工科院校中为石油化工专业开设催化剂课程还很少。因此,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从试用教材发展为专用教材。本书以现代工业催化技术采用的催化剂和催化反应为起点,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逐步认识催化剂的作用和反应机理,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目的。
稀土元素因其特有的催化性能在多种催化材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系统讲述了稀土催化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稀土元素及其环境化学行为,探讨了稀土催化剂的作用机制,重点突出了稀土催化剂在光催化环境净化、汽车尾气净化、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水处理以及在催化燃烧方面的广泛应用。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稀土资源开发与应用、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稀土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现代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的核心技术是催化技术,而催化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固体催化剂广泛应用在现代能源、化工和环境工程中。本书介绍了国外固体催化剂合成领域在基本概念、合成方法、表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涵盖了固体催化剂合成中所涉及的界面化学、静电吸附、浸渍和干燥、沉积-沉淀、溶胶-凝胶化学、共沉淀等基础理论以及时空分辨光谱和高通量试验研究方法。后,通过实例催化材料与催化剂的合成研究,系统介绍了有关材料和催化剂的不同工艺路线制备方法。 本书适用于从事催化剂工艺研究、设计、开发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现代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的核心技术是催化技术,而催化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固体催化剂广泛应用在现代能源、化工和环境工程中。本书介绍了国外固体催
药品是预防、治疗疾病和恢复调整机体功能的特殊商品,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药品必须同时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只有在具有合适的厂房设施,良好的技术装备和仓储运输条件下,由受过适当训练的人员,利用合格的原、辅料,在符合要求的卫生环境中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医药产品。本书分为生产篇和设计篇两大部分,全面介绍了药物制剂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和生产设备,介绍了制剂车间工艺设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以及GMP规范在生产和设计中的应用。
手册收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版发行的化学试剂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HG)和部颁标准(HGB)。其中未被新的标准所代替的老标准,作为化学试剂的产品标准,对新标准或企业标准的制定仍具有参考价值。 手册中列举了标准中相应的产品性质、规格和试验方法,此外还增加了产品用途、安全与储存的描述,部分标准增加了与国际、国外标准对比条款等。手册中对现行标准列.出标准号,对早期标准保留原标准号,只是在标准号前加上“原”字。对标准中的错误或存疑的部分标为“见注”,并将更正或商榷的内容附于该项目后,以便于读者在应用时予以关注。 手册按化学试剂品种分册编写,分为无机试剂分册和有机试剂分册,其中无机试剂分册按品种类别分上、中、下三册。 无机试剂分册(中),共分十七章。内容包括:铜盐、铁盐、镍盐、钙盐、镁盐、锌盐
本书围绕“不对称催化新概念与新方法”这一主题,从更深层次和更前沿的角度,展示了不对称催化领域的重要和*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既介绍了不对称催化研究的国际*成果,也包括了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的出色成绩。所涵盖内容系统全面,包括从手性放大与传递、手性催化剂设计合成、不对催化反应、催化剂的负载和催化反应机理,到不对称催化的工业应用等不对称催化合成的各个方面。该书尤其注重研究工作中的概念和方法的提炼,将原理、方法的介绍与典型范例阐述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可供从事不对称催化合成研究的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以及制药工业、精细化工及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同时可作为高校有机化学、材料科学、药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教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经技术委员会(SAC/TC 134)归口。
本书是《化工产品手册》(第四版)分册之一,共搜集了新的1582个品种表面活性剂,内容栏目包括:产品名、别名、英文名、化学名、结构式、性质、质量标准、用途、制法、包装及贮运、开发单位、生产单位等。按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卤配品以及其他六个部分编排。大量复配品为表面活性剂应用领域广度和深度进军者提供参照借鉴品。书后附中英文索引,便于查找。本书可供从事表面活性剂生产、科研、教学、经商贸易和管理人员使用。
本书收录了近年来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等颁布的各种化学品目录,包括《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列入第三类监控化学品的新增品种清单》、《高毒物品目录》、《易制毒化学品目录》、《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目录》、《国际核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目录》、《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年版)》、《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批)》、《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第二批)》、《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2014年)》、《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航空运输危险品目录(2015版)》。 本书可供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运输、储存及其废弃物处置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