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生产技术》介绍了XX种酸性染料、XX种阳离子染料及碱性染料、XX种直接染料、XX种分散染料、XX种酸性媒介染料、XX种活性染料、XX种还原染料和XX种其他染料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染料的品种、名称、性能、生产原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产品标准、质量检验、产品用途、安全措施等产品生产技术信息,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操作工具书。《染料生产技术》对于从事染料合成研究与开发、有机合成研究和精细化工品研制开发的科研人员、生产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染料化学、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等专业的师生都具有参考价值。
隐色染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其重要特征是染料颜色的变化,发色/褪色可以通过多种条件实现,广泛应用于如成像、显影、存储技术以及分析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本书用紫外、荧光等多种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隐色染料的显色反应,对隐色染料在热敏染料微胶囊、书写印刷、教学教具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选用热敏染料制备微胶囊,利用隐色染料制备可褪色书写墨水、可脱色水性油墨。 本书可以为隐色染料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些隐色体染料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关于光谱性质和一些其在书写印刷方面的应用。
本书全面介绍了水性油墨的组成、制造工艺和设计、质量检验等。内容主要包括:水性油墨与溶剂型油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影响水性油墨基本性质的主要成分——连接料的组成、制备和存储;水性油墨用颜料的品种、特性、选择和分散;水性油墨的常用助剂的种类与应用;水性油墨生产的基本理论;水性油墨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水性柔版油墨、水性凹版油墨和水性网印油墨的配方设计原则和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新版中添加了特种水性油墨以及水性油墨环保问题的介绍。本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从事油墨生产与应用的技术人员使用。
本标准依据68/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3695-2001《酸性黑P一7BR 150%(弱酸性黑BR 150%)》。 本标准与HG/T3695-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酸性黑P一7BR(C.I.酸性黑24)》(见标准名称,2001年版的标准名称); ——调整了外观指标(见3.1,2001年版的3.1); ——调整了水分、水不溶物指标(见3.2,2001年版的3.2); ——增加了溶解度、防尘性、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见3.2); ——取消了细度指标(见2001年版的3.2); ——增加了溶解度、防尘性、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试验方法(见5.5、5.6、5.7、5.8)。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
本书是基于印染企业工作过程,以培养配色打样技能为主线的实训教材。全书共分为两篇。篇染色打样基础,介绍染色打样所需掌握的安全常识、染整仪器设备、染整助剂、染料性能指标及小样制备方面的常识,是配色打样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第二篇配色打样,以配色打样为主线,介绍纤维鉴别、染料选择与配色原理、染色方案设计、对色与调色及计算机测配色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巧。附录为染色小样工技能鉴定的理论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染整技术专业实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印染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及参考用书。
本标准代替hg/t 3513—2000《渗透剂bx》。 本标准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为: ——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gb/t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682 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产品的渗透力、ph值、含水量和细度的检测方法均按照相关标准的*版本的规定进行。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表面活性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适用于荧光增白剂的220的产品质量控制。
《染料化学工艺学》以染料化学及产品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为体系,概述了发色理论、典型合成反应与工艺学,主要染料类别及功能染料及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染料产品创制及工艺设计原理、新工艺、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思想。在知识点阐述时力求结合工程实际、简捷明了。 《染料化学工艺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供染料企业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726—2003《荧光增白剂CF-351》。 本标准与HG/T 3726—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荧光增白剂351(C.I.荧光增白剂351)》(见标准名称,2003年版的标准名称); ——调整了外观指标(见3,2003年版的3); ——取消了消光值指标(见2003年版的3); ——把1%消光系数更改为紫外吸收(见3,2003年版的3); ——增加了水分指标和试验方法(见3和5.6); ——调整了*吸收波长、紫外吸收的试验方法(见5.4、5.5,2003年版的5.3、5.5);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和试验方法(见3、5.7、5.8)。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
本书首先对色料进行了概述,通过对色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首次提出了环保色料的理念,详细介绍了各种环保色料,其中包括高分子环保色料、荧光型环保色料、天然植物色素、新型环保可降解色料等,探讨了它们的产生机理、特征及在各自领域的应用。同时,对环保色料的分析方法、检测标准、研究现状及应用等进行详细阐述,提供了国际禁用色料名单、色料常用性能的分析方法及环保色料行业标准;展望了高科技手段在环保色料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新型环保色料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化学化工、环境科学、高分子化学、化妆品制造业、纺织印染业、印刷制版业及食品包装行业等领域专业人员参考,还可作为材料化学相关专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部分介绍各类染料的染色、印花工艺,尤其是节能新工艺和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工艺;第二部分介绍各类染料品种,尤其是近年来新研制的新染料和禁用染料。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是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贸易等有关人员的案头工具书。
本书在介绍纺织用各种纤维、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化合物等知识的基础上,按前处理过程、印染过程和后整理加工过程分别叙述了纺织印染加工过程中的各类助剂。其中包括染料、精练剂、润湿剂与渗透剂、起泡剂、稳泡剂、消泡剂、分散剂、洗涤剂;匀染剂、固色剂、增稠剂、黏合剂、荧光增白剂;防皱整理剂、柔软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治整理剂、抗菌防臭整理剂、阻燃整理剂、防水整理剂等。具体介绍了各种助剂的化学结构、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同时对有关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情况进行了说明。 本书可供从事纺织印染助剂研制、生产及应用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色素化学》(原著第三版)是瑞士著名化学家H.Zollinger教授在版和第二版基础上全面补充的新版本。全书共16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纺织及其他领域应用的各类染(颜)料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高科技领域应用的功能性色素的基础理论、合成及应用。书中提供*有关的参考文献1479篇次。 本书适于作为高等学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用书和教学参考书,并且是从事精细化工、染料和中间体工业;纺织、染整工业;光电、图像数据记录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化学工业标准汇编 染料 染料中间体及助剂》自199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欢迎。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满足读者及相关行业的生产、使用和科研的迫切需要,我们重新组织编写了本汇编。现分三卷出版,分别是:基础标准和方法卷;染料产品卷;染料中间 体产品卷。 本卷是染料中间体产品卷,收录到2006年12月底批准发布的染料中间体产品标准51项。其中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38项。 本汇编收录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汇编包括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的不同,其格式、计量单位乃至技术术语不尽
偶氮染料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难降解废水。偶氮染料的微生物脱色是偶氮染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偶氮键断裂的结果。这一生化过程与微生物的种类、偶氮染料酶的特性密切相关。对这一过程的深入认识有助于在实际工程中,有目的地选择工艺来完成偶氮染料污水的处理。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从事偶氮染料降解研究及污水处理实践中的丰富经验。介绍了偶氮染料的结构、特性和危害,简要对比了各种染料废水处理方式的优劣,系统介绍了微生物对染料脱色的过程、机理,同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偶氮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突变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做了详细描述。书中实验数据翔实,分析手段丰富,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同时对环境工程行业中从事工艺设计和技术开发的从
本手册在简要介绍染料应用理论的基础上,依次介绍了纤维素纤维染色和印花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和不溶性偶氮染料,蛋白质纤维和聚酰胺纤维染色和印花用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酸性络合染料及中性染料,聚酯纤维染色和印花用分散染料,聚丙烯腈纤维染色和印花用阳离子染料,并介绍了涂料、天然染料和荧光增白剂。本手册对这些染料的结构、性质和染色原理,尤其是染色和印花工艺、各染料品种的基本特性和应用性能以及染料的生产供应厂商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本手册适合广大印染工作者、染料研发人员和相关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也适合印染入门者作为自修书籍。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天津市汇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省夏津县振华化工厂、杭州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金华贝司特化工染料有限公司、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君庆、王培、戴玉贞、竹百君、王平、王运科。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书染整设备操作与维护是纺织品染整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是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本书以纺织品染整加工的工作过程为依托,以典型设备应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逐渐展开染整设备应用的相关知识,系统地介绍了单元装置、前处理设备、染色设备、印花设备和后整理设备的基本组成、操作方法和维护要点。各项目中给出的阅读资料,为读者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手材料。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本书给出了若干训练任务,试图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每个项目的后还给出了复习指导思考题,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项目的主要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纺织类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染整设备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印染企业一线员工的培训教材。
本书系统论述了荧光增白剂的分类和命名、增白机理、合成方法、商品剂型、工业品种及应用、分析与性能测定、毒性、对人类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影响。本书还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和消费现状,混合型荧光增白剂的加和增效现象,荧光增白剂的同质多晶性以及隐形荧光颜料。书中对常用的荧光增白剂品种除给出国内外生产厂商的名称与商品名外,还给出了其化学结构式、染料索引号,以方便读者使用。 本书适合生产和应用荧光增白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