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友、林红卫主编的《涂料配方设计与制备》简 明扼要地介绍了涂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涂料施工 方法,着重介绍了各种不同树脂涂料的制备和配方原 则。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系统性、简要性和实用性, 并结合涂料生产配方实例,努力从中总结和归纳出配 方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希望有助读者在现有涂料品种 改性以及新型涂料设计时能正确选择树脂、溶剂、颜 料和助剂。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供广大涂料 使用、生产、研发相关人员和高校涂料相关专业师生 参考。 本书共分13章,分别为绪论、涂料配方设计的基 本概念、醇酸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聚氨酯树 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氨基树脂涂料、高固体分涂 料、粉末涂料、水性涂料、有机硅树脂涂料、氟碳树 脂涂料和涂料施工方法。
本书主要介绍了溶剂型有机高聚物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的涂料性能、涂装工艺、涂装设备和涂装工艺管理;前处理和涂层固化工艺与设备;达克罗技术与设备、液体浸塑及水披覆转印工艺与设备;涂装车间三废处理及涂装车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汽车、家用电器、农用车和摩托车涂装的典型工艺。 本书可作为相关院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等指导设计、生产用书,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防水涂料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沥青基防水涂料,高分子防水材料,水泥基防水涂料,其他防水涂料的原理、配方和工艺,防水涂料性能检测,涂膜防水施工。作者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对相关涂料的原理、性能、使用等加以说明,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有的指导性。读者对象为涂料行业科研、管理人员,并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D 4122—2006《标准参比炭黑的鉴定方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D4122-2006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ASTMD4122-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光固化涂料是环保节能型涂料,广泛应用于木材、金属、塑料、纸张、皮革、光纤、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封装等材料。 本书分六章,对光固化涂料技术原理,光固化涂料原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配方,实用涂装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将光固化涂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全面地提供给读者,其中还涉及当前光固化涂料*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本书适合从事光固化涂料生产与应用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对光固化涂料有兴趣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等金属材料进行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防腐蚀涂装的材料、工艺规范、涂层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装饰性涂装。
《涂料和涂装的安全与环保》是根据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为了涂料工业持续地、协调地发展培养人才而编写的。 本教材共分六章。章介绍了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第二章介绍涂料用溶剂的毒性数据,对人体的危害机理、火灾特点及安全性能;第三章介绍涂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第四章介绍涂料涂装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第五章介绍涂料清洁生产基本知识;第六章介绍涂料企业搬迁(新建)项目环保要求。 《涂料和涂装的安全与环保》可作为高分子材料专业或其他化学化工专业涂料工程方向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
本书为《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从环氧涂料生产实际操作出发,采用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环氧涂料的构成、所用原料、生产工艺操作、生产质量控制、终点控制、配方计算、清漆和色漆配制、仪器、生产设备、检测、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浅显易懂,既注重实用性,又顾知识性和可读性,是涂料制造厂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技术培训教材,也可供负责管理的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是《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中的一本。全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涂料用原料及其辅料、品种和特点,着重叙述丙烯酸类树脂及涂料生产实际,包括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生产基本工艺流程、生产控制要点、生产事故防范与对策等。后介绍了市场常用丙烯酸类树脂,以及丙烯酸类树脂和涂料行业标准。 本书内容丰富,浅显易懂,既注重实用性,又兼顾知识性和可读性,可作为涂料制造厂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培训教材,也可供涂料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是在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践行和创新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大背景下,由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而成。 本教材分基础知识和任务实施两篇。基础知识篇由四个单元组成,主要内容包括光与色、颜色的基本性质、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等。任务实施篇由三个学习任务组成,主要内容包括素色漆的调色、银粉漆的调色和珍珠漆的调色。 本书主要供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整形技术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汽车车身调色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或自学用书。
本书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涂装工》的要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定辅导用书。 本书包括技师技能、高级技师技能2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涂装工技师、高级技师应掌握的工作技能及相关知识,涉及涂装前工件表面预处理,工件及产品涂装,质量检验及分析,涂装安全生产及技术管理等内容。
建筑涂料在装饰装修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本书分九章,系统介绍了建筑涂料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生产工艺及施工方法。 对于从事建筑装饰装修的相关工作及研究人员,本书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级涂装工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按照岗位培训需要的原则编写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涂装专业基础知识,涂装前表面预处理操作,涂料调配及选用,常用涂装设备工具的正确操作、维护保养及一般故障的排除,常用涂料涂装的质量标准及性能测试方法。每章末附有复习思考题;全书末附有与之配套的试题库和答案;还附有一套模拟试卷样例,以便于企业培训、考核鉴定和读者自测自查。 本书主要作用企业培训部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再就业和农民工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技校、中职和各种短训班的教学用书。
本书是《涂料科学技术基础丛书》的分册之一,主要介绍在涂料体系中的界面化学原理与应用。 书中首先介绍了界面的基本概念及其与涂料工业的关系,然后详细介绍了涂料的动力学稳定性和流动性质;涂料电稳定性原理及应用;涂料的表面张力与流平;颜料分散及涂料粘接;表面活性剂;泡沫与乳液等内容。各章相对独立,又彼此呼应,除介绍基本原理外,还选取了一些与涂料涂装有关的典型事例加以分析和说明。为加深读者学习和理解,在每章后附有思考题。 本书适用于从事涂料研发、生产、管理和施工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作为选修教材,也可供高分子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读本(初级工)》之一,全书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编写。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油漆工应掌握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主要包括油漆原材料,油漆工具及使用方法,油漆施工要求和在各种基体(如木材、墙面、金属等)、构件上涂装的工艺规范。语言通俗易懂、易于油漆施工有关技术人员掌握并提高技能。 本书可供工业建筑、家装及设备涂装领域的技术工人阅读,也可作为广大农民工、转岗就业人员的学习、培训读物。
本书首先介绍了聚苯硫醚树脂的基本知识、合成方法、结构表征、性能及改性;然后讨论了聚苯硫醚涂料的配方优化设计、涂料制备与性能、涂层制备与性能以及涂层应用;并详细介绍了聚苯硫醚/氟树脂防腐耐热复合涂料、聚苯硫醚/聚全氟乙丙烯复合导电涂料;还介绍了聚苯硫醚及其复合涂料涂装,叙述了涂层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控制;针对聚苯硫醚及其复合涂料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后还介绍了涂料生产及应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知识。 本书可作为从事树脂生产与应用,特别是聚苯硫醚涂料生产及应用的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根据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为了涂料工业持续地、环境协调地发展培养人才而编写的。本教材全面叙述涂装工程技术,系统介绍了涂装时涂料的配套选用、被涂物的表面处理、涂装方法和装备、涂装现场管理和技术服务以及涂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涂膜缺陷、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等。本书可作为高分子材料专业或其他化学化工专业涂料工程方向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
本标准代替JG/T l57—2004《建筑外墙用腻子》。 本标准是对JG/T l57—2004《建筑外墙用腻子》的修订,与JG/T 157—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适用范围由普通的外墙找平用腻子扩大为用于普通外墙、外墙外保温等涂料底层的外墙腻子。 ——检测用石棉水泥板改为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分类由原来的普通型(P型)、柔性(R型)改为普通型(P)、柔性(R)、弹性(T)三类。 ——腻子柔性测试方法由原来单一的动态抗开裂性改为腻子膜柔韧性和动态抗开裂性两种。 ——初期干燥抗开裂性改为厚涂腻子(单道施工厚度大于1.5mm的产品)和薄涂腻子(单道施工厚度小于等于1.5 mm的产品)两类。 ——弹性(T)腻子取消打磨性技术指标。 ——吸水量测试用天平精度由0.1g改为0.01g。 ——对动态抗开裂性试验方法进行了改进。 ——低温稳定
本书是《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从聚酯涂料生产的实际操作出发,采用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饱和聚酯的构成、组成原料和性能、配方设计、成品质量检验饱和聚酯的生产工艺、反应控制、生产设备,以及改性饱和聚酯树脂的各类改性方法和注意事项。后还介绍了聚酯涂料的应用,包括预涂卷材与卷材涂料、油墨和罐头涂料等。 附录介绍了预涂料产品及检验方法中涉及的一些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和美国ASTM标准,以供读者查阅。 本书内容丰富,浅显易懂,既注重实用性,又兼顾知识性和可读性,可作为涂料制造厂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培训教材,也可供生产管理、技术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