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白荣林、朱从杰、张汉平、陈福亮编著的《锑冶金》共分15章,阐述了金属锑、锑合金和锑化合物的主要用途,锑的储量、资源与生产,锑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重点介绍了锑精矿的挥发焙烧、鼓风炉挥发熔炼及其他挥发熔炼,中低品位锑矿的熔池熔炼,氧化锑的还原熔炼和硫化锑精矿的直接熔炼,锑的湿法冶金,粗锑的精炼,复杂锑矿的处理,锑白、高纯锑及其他工业锑品的生产技术;对锑冶金中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进行了分析。《锑冶金》除作为高职高专冶金技术专业学生教学用书外,还可供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尤其是从事锑冶金的科研、设计单位、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本科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阅读。
在钢铁工业中,炼铁系统是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要全面贯彻《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高效、优质、低耗、长寿、环保”的炼铁方针,高炉工艺设计必须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此,设计大师项钟庸等炼铁专家、教授合作,在编写国家标准《高炉炼铁设计工艺规范》工作的基础上,编著了《高炉设计——炼铁工艺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书。全书分16章共120万字,分别介绍了炼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精料要求和降低资源、能耗以及强化冶炼的对策、措施和途径,工艺计算,设备设计和选择以及长寿的条件和措施,炉渣、煤气等二次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及自动化技术等。书中结合审定中的《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在阐述和总结高炉工艺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包
本书内容包括:概论,铝电解炭阳极应用技术,预焙阳极生产原料——石油焦、黏结剂煤沥青,阳极生产原料——石油焦的煅烧,破碎、筛分与配料,混捏,成型,炭阳极生坯焙烧 ,炭阳极厂三废污染及环保治理,阳极质量及影响因素,炭阳极测试技术等。 本书可供炭素专业、铝电解专业、石油焦化、煤焦化以及相关行业的工厂、设计、研究院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及工厂职工培训教材。
本书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编写的,并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全书共分20章,分别介绍了电解铝生产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和常见故障的预防与处理等内容。在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力求少而精,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切合生产的实际需要,突出行业的特点。为便于读者自学,加深理解和学用结合,各章均配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电解铝生产企业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金属挤压、拉拔工艺及工模具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金属挤压与拉拔成型的方法、理论、工艺,挤压与拉拔设备的类型及其特点,工模具的结构、类型、设计原则及方法,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钢铁材料、复合材料)及其他材料的挤压、拉拔工艺的制定原则及方法,并介绍了金属挤压与拉拔的新成果。 《金属挤压、拉拔工艺及工模具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高等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10年来的相关研究工作以及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将高温火焰辐射图像探测器作为炉膛燃烧火焰辐射能二维传感器,结合弥散介质辐射传热及其逆分析、光电信号及图像处理、病态问题求解、热工学、信号分析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阐述了大型炉内三维燃烧温度场相燃烧工况可视化的原理和技术。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内容丰富,对推动我国先进燃烧过程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大型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等一次能源消耗大户的三维燃烧工况实时监控技术_丁}级换代,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和相关工业产品的质量,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的主要读者包括高等学校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专业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电力科研院所、火力发电厂、电力高科技公司等的相关专业
粉末冶金在保障国防安全与武器装备制造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论坛是应粉末冶金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新应用迅猛发展的需要而召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坛以“粉末冶金发展,开拓高端领域应用”为主题,结合我国粉末冶金发展现状,探讨我国与世界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重点发展方向。论坛指出新兴国家的粉末冶金发展迅速,但北美洲和欧洲的国家仍然具有明显优势;我国已成为硬质合金、铁基合金等典型粉末冶金产品的产量大国,但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仍需进一步提高。《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发展》精选了论坛大会报告中10多位粉末冶金学术界与工业界知名人士的稿件,也代表了本次论坛的高层次水平。 《中国工程科技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10年来的相关研究工作以及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将高温火焰辐射图像探测器作为炉膛燃烧火焰辐射能二维传感器,结合弥散介质辐射传热及其逆分析、光电信号及图像处理、病态问题求解、热工学、信号分析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阐述了大型炉内三维燃烧温度场相燃烧工况可视化的原理和技术。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内容丰富,对推动我国先进燃烧过程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大型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等一次能源消耗大户的三维燃烧工况实时监控技术_丁}级换代,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和相关工业产品的质量,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的主要读者包括高等学校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专业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电力科研院所、火力发电厂、电力高科技公司等的相关专业
该书主要介绍了耐火材料的原料、生产工艺、性能与应用。具体包括耐火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过程,Al2O3-SiO2系耐火材料,碱性耐火材料,含碳耐火材料,非氧化物耐火材料,隔热耐火材料,不定形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应用以及用后可再生利用耐火材料等。 本书内容简明、系统,可作为冶金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冶金及耐火材料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根据全日制高等教育冶金工程专业教育计划的要求编写的,供作该专业基础课"冶金原理"或"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的教材。全书共分三篇十六章,全面介绍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包括冶金熔体、冶金过程热力学、冶金过程动力学。此外,为弥补学生在基础课学习中的不足,单独编写了"溶液的热力学性质"一节;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编写了中英文对照的索引。全书注重了打破过去人为的"钢铁冶金原理"及"有色金属冶金原理"的界限,视冶金过程为一个整体,将其共同的理论基础作为主线,结合典型的工艺过程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