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探讨的虽然仅是水土资源及其维护,但涉及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却可视为当代生态问题讨论的缩印,其中包含了众多备受争议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生态危机是20世纪末开始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严峻问题。在世人认识到生态危机严重性的同时,随即也引发了一系列尖锐的论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学科理念出发,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和理解各不相同,所提出的生态危机的解决办法也是大相径庭。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背景下,《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一书的出版显然具有其特殊意义。因而,对《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作一个简单的述评肯定有助于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理解的深入。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导入、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直流电路、电容器、磁与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瞬态过程。每单元列有具体明确的“职业岗位群应知应会目标”,每节后有针对性地设置“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后有“应知应会要点归纳”及“复习与考工模拟”;设计了“观察与思考”等栏目,由生产生活实例或实验作为单元相关学习内容的引导,改变过去从理论入手的知识讲解型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技能学习。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2]22号文)的安排,由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制订的。 2000年5月组建本标准编写组并开始编写工作,同年7月召开座谈会,编写组在广泛听取三峡工程各参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资料收集和调研,于同年12月完成初稿。2001年4月召开统稿会,同年6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在收集到全国各有关院校、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反馈意见后进行了修改,2001年10月编写组邀请专家进行审查讨论后再次做了修改。2002年2月形成送审稿,2002年6月召开送审稿查会,2002年8月形成报批稿。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系统地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方面的原理、方法以及众多的工程实践经验。全书共分16章,分别概括了水库管理、建筑物的养护和维修以及水电工程管理的内容,如水库库区的防护、库岸失稳的防治、水库的泥沙淤积及防沙措施、水库的异重流排沙、土坝和混凝土建筑物的养护和修理、溢洪道和输水建筑物的养护和维修、水电站建筑物的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适合水利水电类学校的大中专学生学习使用,同时也是科研、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本书由北京动力经济学院顾慰慈主编。
本标准规定了立式水轮发电机(以下简称发电机)现场检修的等级、间隔、项目、试验和工艺质量要求。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增加了内水冷却、蒸发冷却发电机的检修技术要求,多点小支柱弹性支撑。多点弹簧束支撑推力轴承的检修技术要求,升流试验的内容,以及检修技术报告和检修完工资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功率在15MW及以上的发电机检修。
本标准是根据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的委托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94)修订而成。 本标准共7章59条和6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水能设计基本资料、水能规划设计原则、水能指标计算、负荷预测、装机容量及机组选型、水能特征值选择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改变了适用范围; ——增补了对水能设计基本资料的要求; ——增补了考虑生态环境对小水电的制约影响,并对电站下游生态环境需水量提出了要求; ——在负荷预测方面,对设计保证率、装机容量选择、负荷预测等内容应作相应调整,简化了原规程中小水电承担的负荷备用、检修备用、事故备用等内容; ——增加了水能特征值选择的内容,以及具体水能特征值比较采用的计算方法和需考虑的各
本书在介绍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兴利径流调节、洪水调节、经济计算与评价、水电站及水库主要参数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还介绍了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和水库调度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书为高等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必修课教材,可供水资源水文、水资源技术经济、农田水利工程和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等专业教学参考,也可供水利水电技术人员参考。
为规范水电建设市场秩序,加强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完善水电工程建设定额体系,根据《电力工程建设定额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国经贸电力[2001]712号)的规定,现批准《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2002年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工业(专科起点本科)开放教学大纲,以及2003年3月在郑州审定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科起点本科)地下水利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首先介绍了地下水次源及其评价方法,主要有水文地质的一般概念,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水井出水量的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与评价等内容;接着介绍了开采地下水的建筑物,主要有管井设计和施工,其他取水工程等内容;后介绍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规划和井灌区的管理等。 为了适应开放式远程教育的需要,书中设置了学习指导、旁注、小结和习题等助学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并入电网运行的水力发电厂水轮机调节系统的技术性能与功能要求、涉网功能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10MW及以上的并网运行水轮机调节系统,包括数字式、模拟式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其他容量、类型的水轮机调节系统也可以参照执行。
《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规划教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除绪论外,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自动监测技术、微机现地自动控制装置、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以及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此外还有三篇附录,内容包括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水电站常用自动化检测元件简介和断路器操作箱和电压切换箱。本书的主要内容选自一个水电站的实例,并以此实例来具体说明水电站计算机监控设备和硬、软件系统的各种知识;内容先进,涵盖了当前水电站中的计算机继电保护、监测控制部分。《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规划教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主要作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电力技术类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的函授教材,同时可作相关技术
2005年颁布、实施的《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113.1-2005)(简称《评定标准》),是当前水电水利工程(涉及水利和电力行业)施工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本书是应用该标准的学习辅导材料。 全书共六章,包括三部分内容。部分(章)介绍验收评优体系;第二部分(第二章)介绍《评定标准》的质量评定表格填写基本要求;第三部分(第三~六章)按照专业进行质量评定表格应用示范。 本书由参加DL/T5113.1-2005起草的专家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使用,对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标准中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步新、秘军海、杜刚民、袁关堂、江宁、孟庆伟。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王英人。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曹阳。
本书结合某水电站的发电厂房、拦河大坝和引水隧洞等,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型水电站施工的模板材料、支模方法、配板技巧、支撑要点、结构计算和曲面模板及水工混凝土浇筑分层的原则和实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模板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支模工人使用,也可作为支模工的培训教材和水电院校施工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水利单位管理体系要求(试行)》编写依据为GB/T20000.7—2006《标准化工作指南第7部分: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SL1—2002《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持机构: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解释单位: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编单位: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水利分会。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中水源禹国环认证中心、北京中水卓越认证有限公司、北京中水大禹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陆水试验
本标准根据水利部2008年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安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制定。 本标准共分10章51条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总则; ——基本资料; ——代燃料项目区规划; ——代燃料电源规划; ——代燃料供用电规划; ——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管理;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效益分析。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开展2004年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水总局科[2004311号文)的工作安排以及《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l--2002)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吸收了近年来我国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较成熟的成果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经验。本标准共ll章6节144条,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总则; ——一般规定; ——发电机保护; ——电力变压器保护; ——线路保护; ——母线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 ——并联电抗器保护; ——电力电容器保护; ——电动机保护; ——自动重合闸; ——二次回路。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
本书系《节水灌溉技术培训教材》的一个分册,全书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综合国内外成功技术经验、依据水利水电行业标准撰写的。较系统地介绍了渠道防渗的作用及防渗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渠道渗漏损失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土料、水泥土、砌石、膜料、混凝 土、沥青混凝土等防渗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维修,渠道防渗工程的冻害及其原因、防冻胀设计和试验观测技术等知识。对暗渠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维修也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主要供全国各地培训水利技术人员,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工作使用,亦可供有关专业学校师生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输变电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640-2013)》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阶段与任务、设计阶段、具体要求、水土保持方案、一般规定、项目概况、项目区概况、水土流失调查、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及典型设计等。
本书共分两篇七章。篇共四章,讲述水电站自动装置,包括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同步发电机自动并列和同步发电机自动调节励磁;第二篇共三章,讲述水力机械自动化,包括自动化元件、水轮发电机组自动控制、机组辅助设备和全厂公用设备自动控制。 本书着重水电站自动装置和水力机械自动化基本原理的阐述,对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也作简要的分析。本书可作为水电站电力设备专业《水电站自动装置》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中小型水电站电气技术工作的人员参考。
根据水利部2004年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修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SL 176—1996),并更名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本标准共5章、11节、84条和7个附录。与原规程相比,增补和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扩大了本规程适用范围; ——修订了质量术语、增加了新的术语; ——修订了项目划分原则及项目划分程序,新增引水工程、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划分原则。纳入了《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 239—1999)的有关条款; ——增加了见证取样条款; ——增加了检验不合格的处理条款及水利水电工程中涉及其他行业的建筑物施工质量检验评定办法的条款; ——增加了委托水利行业质量检测单位抽样检测的条款; ——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对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导则。《NB/T 35067—2015 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代替DL/T 5090—1999)》的主要技术内容是:系统电压与中性点接地方式,暂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及其保护,雷电过电压和过电压保护装置,架空线路段的雷电过电压保护,变配电装置及建筑物的雷电过电压保护,旋转电机的雷电过电压保护,中性点的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