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水务改革发展研究是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的知识库。六个月前,筹备工作组出版的《中国城市水务改革发展研究报告——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与城市水务未来》,勾画出中国城市水务产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愿景,也设计出用产业资本导向推动城市水务产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理念、构想、报告,一旦得到决策部门的支持,就将转化为物质力量。可喜可贺的是,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组拟选择成都等西部重要城市,率先进行水务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的试点。消息传出,各大投资机构反响热烈,有意参与。相关部委态度积极,予以支持。使我们对基金的设立也增添了信心和期待。 在基金筹备工作将进入实质性运作之际,筹备工作组又推出《英国水务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试图用他山之石攻玉。面对宏大的水
夏明勇、张文洁主编的这本《小型水库管理实用手册》主要介绍小型水库管理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操作实务,涵盖了小型水库管理工作中有关制度建设、调度管理、检查观测、维修养护、抢险技术、库区管理、
《河道生态护坡理论与技术》基于黑龙江省三江工程建设管理局科学研究项目“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生态护坡寒区适应性及其优化技术研究(SGZL/KY-10)”的成果,主要阐述了河道生态护坡理论的概念、内涵、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其外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常用河道生态护坡方法的技术原理、设计原则、影响因素、施工技术等进行了较全面总结。 《河道生态护坡理论与技术》适合从事河道生态护坡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技术人员以及水利类专业学生参阅。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水力发电厂在十余年的枢纽运行管理工作中,借鉴外水电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与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殷保合主编的《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管理》从生产准备、制度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水力发电厂的各项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和管理实践。《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共分15章,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概况、电厂筹建、人员培训、生产准备、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管理、检修管理、物资管理、枢纽防汛和大坝安全会商、精神文明建设及党群工作、创建水力发电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西霞院电站生产准备、枢纽综合效益等。
本书以工程结构可靠度及风险分析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工程系统的角度,对工程风险影响因素、工程风险率分析原理和计算理论、工程风险评价体系与评价理论等不同方面,系统地对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价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对外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堤防工程风险分析模型、堤防工程的风险分析、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计算、堤防工程系统的破坏风险评价、堤防工程系统破坏的影响及后果评价、堤防工程除险加固决策方法及应用等。 本书既有堤防工程风险的计算理论与评价方法,也有应用研究。本书可供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等参考。
本书共分为10章,内容包括:绪论,雨水利用与水循环系统,雨水利用区域现状分析,雨水水质特征,雨水收集利用途径及工程设计,雨水收集及净化技术,雨水利用景观、雨水渗透对城市水环境改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雨水利用工程评价与管理,雨水利用工程实践。本书既可作为水文水资源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城市规划、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等领域的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房地产开发人员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以江汉平原荆门市五个村庄的治水实践为叙述框架,在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变迁的背景下探讨治水的国家介入和农民合作之关系。作者认为,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是农田水利有效供给的前提,当前市场化取向的水利体制改革之所以陷入困境并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衰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退出及农民合作的瓦解。因此,符合中国国情的农田水利制度安排必须在国家、市场和村庄三者之间寻求的结合方式。
针对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华北地区,本书提出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潜力调查评价的方法。作者将地下水资源潜力分为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利用潜力两部分。考虑了地下水的开采盈余量和经济技术条件提高后可扩大的可开采量,考虑了节约用水量、污水回用量、微咸水利用量、引用其他水源等间接提高的地下水的潜力方法;提出了地下水潜力系数和地下水综合潜力模数两个地下水潜力的表示方法。以唐山市中西部为例,在充分搜集和整理地下水勘查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唐山市中西部进行了丰、枯水期的水文地质野外调查,分析了唐山市中西部地区地下水系统的补径排特征及其变化。利用水均衡的方法,重新计算了地下水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对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建议。 本书可供在我国华北地区从事地下水资源评价、
《江河演变与治理研究》分为三个方面内容。首先系统介绍了先生在泥沙运动、河床演变与整治、河流模拟等河流动力学三个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上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接着重点介绍了谢先生多年来对三峡问题、葛洲坝工程问题和长江河道治理上极具创造性的研究;论述的是黄河的治理,涉及黄河下游河订演变分析、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河口治理诸多重要的问题。
本词表的编制目的是,为水利水电系统计算机检索提供规范化的检索语言,为建立各类计算机数据库提供统一的主题词。其体系结构、组织编排和收词原则,既力求实现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辩证统一,又注意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越功能。 本词表编辑部遵循水利科学和主题科学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在限度地继承原主题词典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着眼于水利科技发展的需要,作了大量的增补和删改,在坚持突出一个“新”的前提下,拓宽了收词的范围,使词表适用于水利水电科研,设计,施工、运行、教学及管理领域的人员。
本定额适用于利用建筑安装工程。内容包括:土石方机械、混凝土机械、运输机械、起重机械、砂石料加工机械、钻孔灌浆机械、工程船舶、动力机械及其他机械共九类,1244子目。
世纪之交的20年(1990—2010年),长江河口恰逢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建成经济、金融、贸易、航运4个中心新一轮发展时期所带来的机遇。一系列大型工程拔地而起,浦东国际机场兴建在海堤之外的潮滩上,深水航道在河口拦门沙从-7m向着-12.5 m水深切进,一系列的促淤造地工程,使上海陆地圈围从 3 m以上高程(吴淞)下降到零米,甚至是-2 m高程,城市给水从黄浦江推向水质优良的长江口,在河口的江心正在兴建面积达到60余km2的青草沙水库。沿江岸线布满了企业的码头,人类驱动力在河口地区平面形态的改造必然也使得河口动力场也带来相应的改变。随着龙头开发,带动中西部长江沿岸城市乃至于整个长江流域社会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的发展既对长江水资源需求飞跃地增求,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污染物质通过长江排向河口的
本书基于对河流环境系统的认识,从理论的角度界定黄河水环境承载能力概念及内涵;以黄河水功能保护目标为约束条件,在充分考虑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条件下,分析论证了黄河水域纳污能力设计条件;以黄河典型河段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黄河水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制定的技术原则与方法,以及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黄河水资源保护的研究和工作方向。 ?本书可供水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从事流域、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需水的科研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对黄河几个重要泥沙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汇集。章为黄河下游输沙与冲淤的若干规律,对以往相互孤立研究的几个问题揭示了其内在联系,在理论上做了统一概括。第2章深入研究了黄河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实践基础、重大效益和巨大潜力。第3章对三门峡水库原规划设计失败的关键及改建后运行成功的机制作了深入论述,特别揭示了其拦沙的巨大防洪效益,超过了防洪库容的作用。第4章利用数学力学方法,对黄河中游的“揭河底”冲刷进行了细观研究,在弄清机理基础上,导出了运行各阶段的表达式和一些深刻结果。最后,在本书附录中刊登了作者对黄河几个工程泥沙问题讨论的发言,反映了作者的一些观点。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兴利避害,对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保护以及回收水的再利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让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是水利工作者新世纪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者针对我国水资源保护以及水的再利用的现状和特点,经授权对美国自来水石协会《水的再利用》进行了摘录编译。该译本收录了其中19篇文章,以供从事水资源保护及从事其他水利工作的同仁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