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基于知识的现代创新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知识、知识工程与创新的关系,论述了知识工程如何继承和发展了知识管理和传统的知识工程(专家系统)的基本要义,并且进一步发展成为适合于制造业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的现代知识工程,阐述了知识工程的定义、意义、内涵、实施方法学、实施案例等。本书具有理论创新、知识工程软件创新、案例新颖、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本书面向所有“知识工作者”——对技术创新、知识工程和知识管理有兴趣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企业高层领导、普通职员),咨询人员,教师,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等,也适用于一般的读者群体。
《潮汐河口河床演变与治理(精)》由熊绍隆编著,根据外26条河口资料,以影响河口形态及其演变的最重要且相互独立的因素,即径、潮流比值α和径、潮流含沙量比值β的合理组合αβ1/2作为分类指标,将潮汐河口分为河口湾型、过渡型和三角洲型类(其中Ⅱ、Ⅲ类又各分为三个亚类),较好地归纳出不同类型河口的形成条件和河床演变的主要特征。接着运用典型实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河口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特性,概述其治理实践,并据以综合分析了潮汐河口开发治理的共同原则和各类河口的治理关键与难点。
历史时期钱塘江一系列的水利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陈雄编著的《钱塘江历史水利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述了水利发展的特点、主要水利工程,分析和总结了其历史的经验。《钱塘江历史水利研究》表明钱塘江流域具有悠久的水利开发治理的历史,隋唐时期以前的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隋唐时期整个流域开发治理步伐有所加快;宋元时期上中游引水和蓄水工程数量大增;明清时期海塘结构获得突破性进展,并在萧绍平原形成了统一的排灌系统。
本书以黄河防汛抢险技术为主,并吸收了各大江河的技术与经验,在总结传统技术的同时,对抢险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具以及机械化抢险队伍组 建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全书共分十三章,主要内容有洪水与灾害,防汛组织工作缺席,防汛抢险料物及工具设备,工程地质与土工合成材料应用准则,防汛机动抢险组建与管理,险情巡视与监测检查,堤防,河道整治工程、穿堤建筑物及凌汛等各类险情抢护原则和方法,堤防堵口技术,以及防汛抢险新技术试验研究等。
为了宣传和普及气候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在全球变化问题上的科学认识,我们组织编撰出版这套《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本套丛书一共18册,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撰稿,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以大量监测数据为基础,揭示全球变化的苦干事实及其在各个分系统中的表现形式;二是以太阳辐射、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环境和生态演变等多学科交叉理论为基础,深入浅出地阐述气候变化的成因;三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人类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的各种对策、途径和方法。该丛书的出版,旨在使人们对全球变化有清醒而全面的科学认识,从而更加关注全球变化,并且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广泛的范围内认识我国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参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决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遥感水利应用技术丛书: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方法与实践》是多年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工作实践的全面总结。其内容包括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原理、指标、模型及方法,监测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98年以来应用遥感技术开展洪涝灾害监测评估的典型实例等。《遥感水利应用技术丛书: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方法与实践》理论先进,技术实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对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相关工作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遥感水利应用技术丛书: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方法与实践》可供从事防洪减灾和遥感技术应用等方向的科研、业务和应用开发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高校师牛参考。
《五水共治:浙江治水集结号》中汇集了一个个治水样板、治水故事、治水经验,旨在在中国大地吹响“五水共治”的集结号,保卫生命之水,让危机之水不再危机。五水共治中的商机无限,未来无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由叶阳等编译的《欧洲洪水风险管理——政策创新与实践创新》是 SelinaBeguIn,Marcel StiVe和Jim Hall编辑的论文集《nood Risk Management inEurope》的中文译本,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风险管理实践、洪涝事件及其影响、洪水分析和建模、洪水预报、洪灾风险管理政策等。《欧洲洪水风险管理——政策创新与实践创新》可作为从事防汛抗旱相关规划、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工程结构可靠度及风险分析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工程系统的角度,对工程风险影响因素、工程风险率分析原理和计算理论、工程风险评价体系与评价理论等不同方面,系统地对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价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对外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堤防工程风险分析模型、堤防工程的风险分析、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计算、堤防工程系统的破坏风险评价、堤防工程系统破坏的影响及后果评价、堤防工程除险加固决策方法及应用等。 本书既有堤防工程风险的计算理论与评价方法,也有应用研究。本书可供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等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