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后山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经验总结,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按治理工程设计工作步骤和分部工程分步论述设计原理与结构设计,着重于地质分析与参数、设计思路与方案、工程结构与计算,还论述了震后山地地质灾害的特点与防治对策。全书内容以工程设计为主体,辅以勘查要点和施工技术,共分滑坡与边坡、预应力锚索、崩塌落石、泥石流和勘查设计工作要点等5部分。
本书以川西旅游城镇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旅游城镇泥石流特殊防治模式及防治工程的价值评估研究。通过野外考察、观测、现场试验、工程规划设计研究了旅游城镇自然景观与灾害防治协调综合防治模式,及灾害造成的旅游品牌价值损失,房屋、道路、基础设施损失会计评估方法和灾前灾后融资策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旅游城镇泥石流防治模式与灾害融资理论技术体系。本书可供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旅游、山地灾害防治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使农民朋友一目了然,快速受益。本书采用问答式,共设四篇,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活预警和生理安全等四部分介绍了有关防灾减灾和避险自救的常识,以科普宣传的方式给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一个学习、了解的渠道,希望它能为农民朋友提高科技意识,增强防灾减灾和避险能力助一臂之力。
2005年3月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的《城市灾害概论》一书是国内部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同时也是国内为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编写的部城市灾害综合性教材。通过迄今近3个学期数十位老师的讲授及数千计学生的研读,发现应补充上国外城市灾害管理及技术方面的内容,本书的编撰正是为此做出的探索。 伴随着20世纪后10年的联合国“国际减灾害十年”全球统一行动,本人于1994年秋冬参加了联合国在瑞典国家风险中心举办的“灾害风险与评估”研修,通过研修使作者在过去城市防灾减灾研究的基础上更拓展了对灾害基本理论及国际化大背景下全球灾害的认知。而后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及研究讨活动,更督促作者在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防灾减灾经验的基础上,努力研读国外在灾害管理、灾害科技、灾害立法等方面的文献,本书正是作者研读的成果,相信读者会从中
无
逃生,是和时间的赛跑,是一场心理的较量。掌握逃生知识,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和负责,刻不容缓!本书涵盖了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突发状况:抢劫、跟踪等各种类型的灾难及危机事件,用鲜活的例子向你讲述避险之策以及逃生的宝贵经验。教你全面、科学、理性地应对险情及其他人身伤害,危机状态下时间采取自救的行动指南。
本书以“5·12”汶川地震为例,分析中国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参与状况、存在问题与制度局限,并对中国救灾的募捐主体、救灾款物的使用、捐赠的管理费用和捐赠信息的披露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书中还介绍了国外的救灾体制,并提出了中国救灾机制从垄断走向开放的新思路和合作治理的救灾模式。 本书适合从事或有志于减灾救灾工作的政府相关人员、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阅读,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师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全书系统地分析了江河洪水、山洪、涝渍、干旱、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泥石流、水生态环境恶化等水灾害的主要成因、形成过程及时空分布特征,评估了水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措施。
本书聚焦2006年春季的东北亚沙尘暴,详细介绍了以中国气象局观测网为主体的沙尘暴监测情况,给出了所有沙尘暴过程实况的统计结果及其与近7年报道的对比,分析了其天气、气候成因,详细介绍了数值预报系统及其预报与评估结果,对其中在我国和周边地区造成较大影响的5次重大沙尘暴过程作了天气学成因、变化、输送和发展过程的详细分析,并摘录了部分灾害简介,分析了当前沙尘暴观测、预报与服务工作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减灾对策。
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崭新契机,为NGO的行动搭建了广阔平台。通过开展全面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本书深入探讨了NGO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实践、经验与模式。作者以宽广的学术视野,讨论NGO参与灾后重建的政策规划、发展路径、功能定位、能力建设、绩效评估、典型实践以及困境突破。本书旨在为NGO行动者提供实践指南,与研究者分享经验数据,为政策制定者呈现决策依据。
灾难来了,怎么办?答案显然是镇静有序、忙而不乱地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而不是手足无措,听天由命。那么,城市居民应如何镇静有序、忙而不乱地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请翻阅《灾难来了怎么办(城市防灾减灾自救互救)》(作者桂莉、顾申、厉瑛、张静)。《灾难来了怎么办(城市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部分,共19种城市灾难,每种城市灾难都通过“事件回放、相关报道、事件解析、防护方案”4个小标题,概括介绍国内外知名的城市灾难事件,并给予客观分析。进而推荐防灾减灾可行方案,可读性和实用性强,适合大众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防灾减灾培训的教材或辅导读本。
本书基于洪水预报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洪水预报系统开发中预报模型库、洪水预报方案构建、通用模型参数率定、交互式洪水预报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建立了通用化洪水预报系统开发的技术体系。并依据此技术体系,开发研制了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系统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简便、通用性强等特点,已在我国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技术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开发方法,洪水预报模型库建立技术,洪水预报方案构建技术,模型参数率定技术,交互式作业预报技术。下篇为实践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介绍,系统管理介绍,系统建模介绍,作业预报介绍等。 本书可供从事洪水预报的工程技术及研究人员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危险的天气》系列丛书进行了修定更新,且题材不断扩大,描述了威胁我们环境和人口的*天气状况。著名的天气和气候作家迈克尔·阿拉贝给我们提供了权威且生动的文本;读者在赏析栩栩如生的图片与插图时,会一直思索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危险的天气会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本书为其中一册,对天气现象及其给我们这颗星球的广大地区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初的版本是六年前出版的,现对之进行较为充分地修订,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增补:气团运动;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大冰期;安全与防护; 冻雨和雾淞;历史上的雪暴;暴风雪;风寒与雪寒。
本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发生地震、火灾、交通事故、触电、溺水、急性中毒、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以及在野外、海上遇险等,当事者应如何判明情况、如何逃生自救、如何救助他人均做了常识性的描述,公众可以藉此学习应对各种灾难危险的必要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防灾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
地震、海啸、飓风、洪水、蝗灾,恣意肆虐的自然灾害无情地吞噬着成千上方人的生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中华大地上造成了空前的劫难;1997年历*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引发了各种灾害;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2005年的卡特林娜飓风迫使美国放弃一座大都市;还有那步步紧逼的禽流感,更像一柄寒光闪闪的“达摩克里斯利剑”…… 本书历数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的16大自然灾难,选取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并曾给人类带来过惨重劫难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详述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相关的科学知识、应对策略以及相应的经验、教训。探寻现代化进程中以自然灾害和环境危机为主要标志的人类生态系统变迁的原因和规律,为终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上篇为理论探讨,主要从滑坡的分类、形成与危害,国内滑坡的分布概况,河南省滑坡发育特征,国内外滑坡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进展等方面对滑坡地质灾害及防治进行了充分说明;下篇为工程实践,主要以作者亲身主持并参与治理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新集镇向阳新村滑坡应急勘查治理工程为例,从花岗岩地区滑坡概况与发育特征、滑坡勘查、治理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防治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竣工资料整编等几个方面详细说明了滑坡勘查方法与采用的手段,设计依据、设计计算方法,防治方案比选与确定,施工程序,抗滑桩及土钉墙等分项防治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以及工程材料的整编等,并对滑坡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效益等进行了分析判定。 本书可供铁路、公路、矿山、水利、国土资源及城建等部门从事滑坡和高边坡勘查
《自然灾害管理实务与技巧--领导干部关心的25个问题》由王宏伟所著,《自然灾害管理实务与技 巧--领导干部关心的25个问题》把实践经验、专业理论和相关技能融为一体,提纲挈领地把灾前预防、 灾中处置、灾后安置等重要应急工作归纳为25个问题,语言简练,方便实用,可供领导干部系统学习和临 机抓取。本书既是一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简明教科书”,也可作为领导干部应对自然灾害的一本“实 操手册”。
本书是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创建早(2008年6月)、坚守时间长(三年)的中山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在灾区所做灾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专业诠释。本书指出,根据灾后不同阶段的社会政治处境,灾害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应该从“紧急救助”转向“社区重建”。 “5.12"汶川大地震后,面对灾区民众“生计归零”的现实,社工的迫切使命应该是推动社区可持续生计(城乡合作等)和民众自助与互助,以践行社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终极理念。本书是国内部将行动研究与社工本土情境有机结合的著作,对国内外灾害社会工作,乃至中国社会王作专业的本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科学就是求真,它只有在不断修正前人错误观念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展。科学发展史表明,从近代到现代科学,其错误观念都是由“先验”造成的,因为对它的“真实性”和“真理性”,从来就无需证明和证伪。正是“先验”(空间是物质存在形式的广延性,时间是物质运动形式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在为前21世纪的科学提供了“免费的午餐”。作为推荐语,可印证。
主要内容包括与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关的各种坡面工程(梯田、滑坡治理)、沟道工程、小型蓄水工程、山洪及泥石流防治工程、护岸与治滩工程等。针对每种工程介绍了规划设计原理与施工技术。本教材除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生态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科书外,还可供农、林、水利以及环境保护等行业的有关技术与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写出了在突发事件和灾害期间,我们所掌握的关于环境卫生方面的*知识。它是根据国际减灾十年的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写成的,而可持续发展经验是在里约热内卢与约翰内斯堡两次全球高峰会之间取得的。本书是供专业人员、决策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的,所以它概括了环境卫生一般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 本书部分给出了概念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灾害管理中的环境卫生问题。框架包括了灾害管理周期中的全部内容,从准备和报警,到恢复与预防。为了制定计划与降低*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给出了相关准则;对组织和后勤方面的事务,也给出了实际指导。通篇强调在各地处理突发事件和灾害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还要结合预先制定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本书还强调了在灾害与突发事件期间人群的脆弱性,并强调要把有能力并了解当地情况的人士纳入环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