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单读-26》起源于5部来自*个全球记者奖 真实故事奖 的作品,并*终以9部非虚构作品和1部纪实影像作品为主体,首次推出了非虚构作品合集。在一个 后真相 时代,继续叩问真实。 这些故事来自洪都拉斯、波兰、刚果、塞内加尔、南非、古巴、英国、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移民、养老、种族、性别等当下性、全球性的议题。由专业写作者深入现场调查,挖掘复杂事件的前因后果,呈现现实世界的光明与灰暗,直击全球社会的矛盾与不公 在真实故事里,世界是不平的。 本辑《单读-40》为口碑长销好书《单读26 全球真实故事集》续编。《全球真实故事集II》译介了第一个全球记者奖项瑞士 真实故事奖 2021年和2023年入围作品中的六部,分别关于关塔那摩拘押营的一对冤家、伊朗大德黑兰监狱的世相、一位德国父亲遭性侵的往事、疫情中过世的西班牙老人
《深蓝的故事四部曲》是深蓝非虚构作品集结之作。在书中,我们得以见证深蓝的成长与坚守,七年来,他的文笔愈加细腻成熟,但始终不渲染、不夸张,只是以诚恳平实的语言将从警期间亲历的故事娓娓道来: 《深蓝的故事1》:既有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深思,对养老问题的哭笑不得,也有医闹与 碰瓷 乱象、反映赌博害人的案件。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收录为抓捕罪犯不惜 卧底 11年的三大队队长程兵,连续潜伏60小时殉职的周警长,为帮女友戒毒、自己当了警察的林所长等人震撼人心的故事。 《深蓝的故事3:未终局》:记录下两件在办案者多年追查下破获的大案,揭开错综复杂的真相与隐秘的人心。此外,还讨论了原生家庭,少年犯回归社会等热点话题。 《深蓝的故事4:在人间》:书中多数故事都与 家 有关,有互相支撑,为了家人改过自新的罪犯,
在这部短小、感性、充满话题性的纪实作品中,作家利维不仅讲述了她所经历的婚姻解体、母亲去世的人生至暗时刻,更由此思考了对于女人而言,什么才是有意义、有价值、有乐趣的生活。她援引西蒙娜 波伏娃、詹姆斯 鲍德温、埃莱娜 费兰特、玛格丽特 杜拉斯、大卫 林奇和艾米莉 狄金森等大家的思想精华,尝试勾勒出何为女性生活的终极自由。
《热血:东北抗联》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在查阅参考了大量的近代史尤其是东北抗联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用二十章六十余万字的篇幅,展现了自日本侵华以来,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各种抗日武装,组织东北各族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的光辉历程,歌颂了以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赴国难、血战到底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以及坚定信仰、心向中央的忠诚品格。同时,作者还将东北抗联的抗日活动,置于抗日战争的大历史背景下,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中国抗日战场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描写了国民政府尤其是蒋介石个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抗战中的举措,阐述了国共双方高层的抗日政策对抗联的抗日活动、抗联的命运和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重庆解放75周年。本书是由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编纂、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献礼图书。 全书以时间为线索,从1949年《进军大西南!》讲述西南服务团进驻重庆、扎根重庆建设开始,到2024年《 小巷书记 的大使命》反映老旧社区改造、焕发新生为止,每年选取一件事,或由亲历者讲述,或由作者深度采访,文章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75年来重庆发展的沧桑巨变,展示了时代精神面貌和 新重庆 建设的伟大成就。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新中国、新重庆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从而更加坚定 四个自信 ,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而努力奋斗。
20 世纪初,法国人桑志华(Emile Licent)为探寻人类起源之谜来到古老神秘的东方,开启了逐梦之旅。这位法国博士自称 “进士”,足迹遍布黄河流域以北的大半个中国,历时 25 年(1914—1938),行程近 5 万公里,收获 30 余万件标本,创建了享誉世界的北疆博物院。他是那个年代来华科考探险者中,唯一把绝大部分采集品留在中国的科学家。桑志华或徒步或骑驴乘马,跋涉于崇山峻岭、戈壁荒漠、河流险滩、茫茫草原,历经特大暴风雪、洪水肆虐、传染病横行,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领教过兵匪侵扰、关卡受阻、小偷光顾、村民围观;学会了借助民国高官和军阀关照穿行在战乱频发的动荡地域……其间,不乏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引发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惊心动魄。在这片热土上,他首次“石破天惊”地发现了旧石器文化遗存,改写了中国没有旧石器的历史
反腐“零容忍”、“打虎”无禁区、“猎狐”撒天网、扼“四风”咽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深入持久开展反腐败斗争,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一批腐败分子相继落马而身陷囹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人在没有掌权的时候都是能力超群的精英分子而在掌权之后却成了腐败分子,权力到底是催情的春药还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为什么集中全党智慧织就的恢恢天网在某些人手上却成了关猫的牛栏? 《追问》是一部力透纸背的反腐警示录,通过一群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描摹他们从破纪到破法的过程,深刻揭示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他们灵魂衰落的轨迹。这是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施教于先、以案明纪,通过文学的形式加强纪律教育,引导
中国网络文学自1997年至今二十余年间,发展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影响广泛、活力无限的部分之一,也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文化奇观。《中国网络文学编年简史》为中国网络文学基础史料挖掘梳理成果,由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耗时十年,接力完成。 上编 中国网络文学大事年表(1996 2020) ,择要记述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大事要事,以六条线索贯穿:媒介变革、网站兴衰、生产机制发展、网络文学与 主流文学 的关系、中国网络文学与世界网络文艺的关系、类型文的流变和重要作家作品。下编 重要网络文学网站简史 ,在数百家网站中遴选70家,按重要程度分别撰写词条、简史和专题。上下有经纬,总体而言,上编追求简约明了,下编则不避冗杂。或者说,上编是可读的,下编是可查的。 对于网络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而言,这是一部方便可靠的案头工具书。
他被宋人称为 国朝人物 ,令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钦佩不已。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一身而备数器。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以天下为己任,锐意改革,奋不顾身。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雄辩地证明孟子所说的 大丈夫 可以真实存在。他是文学上的天才,情感丰富而细腻,明月高楼,斯人独倚,酒入愁肠,化作他的相思之泪。 长篇历史小说《范仲淹》生动地再现了范仲淹传奇的一生,这是一部大宋 孤勇者 的英雄史诗,也是一部揭示真正的中国式处世之道的书。全书内容建立在客观史实之上,人物故事、典章制度经过严密考证,细节想象合情合理,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读者翻开这部小说,就仿佛穿过历史隧道,重回到那个成就了范仲
我们来认识一下米拉。 她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 打字员 ,人生的主题则是 家庭 。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 嫁个好人家 。在 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褡,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 贤妻良母 。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将帅纪事》一书收录了作者纪学亲身采访、撰写的关于将帅的访谈文章,这些文章写成后,都曾经发表在不同的报刊上,或收进不同的书中。此次将这些文章集中一起出版,将其命名为《将帅纪事》,为读者提供集中阅读的方便,从将帅往事中汲取思考和感悟。这些文章以访问将帅本人或其家属的角度,记述了、、、、等将帅的事迹、经历,文章语言优美,叙事生动,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将帅们的言行品德,领略他们的别样风采。
想要了解中国人近40年的远方追求,这是一幅在路上的全景图, 不是只有西方才有在路上的人群,中国近40年风起云涌中,已有一代代人踏上长路,以徒步、登山、漂流、骑行等多种方式,走向荒野,重塑人生。这其中,涌现过一个个奇迹般身影,走过独一无二的旅程。 他们究竟为什么走向荒野?追求怎样人生?作者湘君,一位痴迷户外旅行的人物写作者,历时七年寻访数百位行者,以深情笔触、深刻理解,真实记录远方的一段段个性人生。以人物列传形式,首次集中呈现出中国 在路上 的心灵成长史。 卷一《四代人》以时代脉络,聚焦四代传奇行者命运。以一个个奇迹般人生,细腻刻画了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行者心路,其中有上世纪漂流黄河的热血汉,有徒步走中国的流浪者,有长眠雪山的清华学子,有追求自由的新一代攀登者 卷二《闪耀的与逝去的》以生
《从人群走向荒漠:我与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故事》是艺术家周小平回顾30年来创作经历的非虚构作品,在书中他细致而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与澳大利亚原住民在艺术、人生方面的交流。 30多年前,环澳旅行中的周小平迷失在澳大利亚炙热的荒野,三个捕猎蜥蜴的原住民孩子发现了他留下的足迹并一路跟随,最终将周小平带到了原住民的居住地。 他从长老和村民的口述中知晓远古的传说,在他们的讲解中领悟艺术中的细节,在丛林中行走、打猎,被邀请参加传统仪式,对这片土地愈加熟悉和眷恋。澳大利亚荒野、丛林原始粗狂的自然风光,原住民深厚迷人的传统文化,都给周小平以滋养。他也认识了数位在国际上颇有名望的原住民画家,甚至共同创作了许多画作。30年间,周小平与澳大利亚原住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纽带,被原住民接纳为家人,甚至有了自己的部落名
在这次汶川8.0级大地震紧急救援行动中,国家和各省救援队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神圣使命,视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始终战斗在灾区困难、危险、需要的地方。国家和各省救援队克服余震不断、天气恶劣、道路难行以及后勤保障难度大等重重困难,坚持科学施救,充分发挥专业化队伍的作用,共营救出371名幸存者。国家和各省救援队的专业素质、科学施救的理念,以及不畏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得到了灾区政府及人民的肯定和赞誉。 在圆满完成四川灾区救援工作后,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印了您手上的这本《2008汶川8.0级大地震救援纪实》画册。希望通过这本画册,反映国家和各省级救援队反应快速、善打硬仗、科学施救、坚持不懈、团结协作、不辱使命的出色救援工作,展现国家和各省救援队特别能吃
夏敬观(1875-1953),字剑丞,号吷庵,师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曾任署理江苏提学使,民国后曾官浙江教育厅长,近代著名学者、诗人、词 人,是近代同光体诗人的代表之一。本书据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夏敬观家藏尺牍》《夏敬观友朋书札》整理而成,收录夏敬观珍藏的友朋书札一千九百余 通,涉及人物百余人,其中如郑文焯、叶恭绰、李宣龚、郑孝胥、陈衍、朱祖谋、康有为、叶德辉、沈曾植、梁鼎芬、劳乃宣、缪荃孙、皮锡瑞、陈三立等皆一时俊彦,多为当时文化 文学活动的干将。这些书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时事和学术文艺活动。其中时附诗词,可为各人专集之补遗与校勘提供一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