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八平米》是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是其对在东京亲手建立起另一种日常的记录。八平米在日本被称为 四畳半 ,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租金便宜。因为八平米房间没有厨房和冰箱,也没有洗澡间和洗衣机,她兴致勃勃地写起如何饮食起居,以及亲历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居住空间逼仄,她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头和公共空间,写东京的洗衣店、钱汤、咖啡馆、24小时漫咖店、独立电影院、小餐厅等,同时写下她遇见的东京平民故事,这些人物是 看不见的、真正的东京人 ,他们的故事为我们铺陈日本的世情百态,亦照见自身。 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吉井忍的 八平米 经济学让人看到一种充满新鲜活力的生活的可能:省下昂贵房租,物质诉求简单,在都市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舒
弗吉尼亚 伍尔夫二十四年间写就的日记,五百多个夜与日的私人絮语。 也许我不会变得 著名 或 伟大 ,可我要继续冒险,继续改变,开阔眼界,拒绝被人践踏,拒绝墨守成规。重要的是释放自我,不受限地找到自己的空间。 本书是由弗吉尼亚 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 伍尔夫所编选的日记选,收录了 1918 年至 1941 年这二十四年间属于伍尔夫的珍贵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她如何踏过荆棘,身为女性作家的她其创作几乎受到了与称赞分量相当的诋毁,一边是 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另一边是 搜肠刮肚地在文章和评论中寻找自己的名字 ;她会 毒舌 评论名家之作,跟随她的日记我们几乎能够获得一份绝妙的阅读清单;她在日记中也记录了陷入抑郁症和精神崩溃的历程,坦陈自己在黑暗中的挣扎与求索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是哈佛大学教授大卫 丹穆若什的80堂文学课,借助80部世界文学经典来完成一趟环球旅行。 大卫 丹穆若什教授模仿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福格船长,但起点变成了自家书斋,交通工具是书籍,每天凭借一本书带来的灵感,从伦敦出发,途径巴黎、开罗、耶路撒冷、加尔各达、京都、上海、南北美洲,直到再回到伦敦;从伍尔夫、狄更斯、但丁到卡尔维诺、沃莱 索因卡,再到吴承恩、鲁迅、张爱玲、莫言、北岛、三岛由纪夫、马尔克斯和奥尔加 托尔卡丘克 读者随之探访全球各地,与经典和现代文学对话,也与当地的风土、人物、城市和乡野对话。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为人类记忆建造了一座纸上宫殿,以危机时刻燃灯前行的人文力量,将读者带向更广阔的世界。
荒乱的年月里, 战争无休无止,和平遥遥无期, 人们的精神也已负重伤。 是坚持自我,还是随波逐流? 是选择成为英雄,还是甘心沦为恶徒? 是坚守内心的正义,还是臣服世界的恶意? 在这不正派的时代, 总得有人坚持干正派的事,做正派的人。
一位贵族放弃了自己优越舒适的庄园生活,他扛起一杆猎枪,领着一只猎狗,过起了风餐露宿的狩猎生活。他踏上森林和草原,穿过村庄与河流,不仅享受着在天地间行走的自由,还用自己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敏锐的心,欣赏着大自然的盎然诗意,洞悉着沿途遇到的每一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将自己狩猎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了25篇精彩绝伦的随笔,集合成举世闻名的《猎人笔记》。全书每一篇都散发着大自然的芬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令人回味无穷。
这本回忆录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其中包括她毕生钟爱的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 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柏瑞尔 马卡姆以非常动人的文字,铺陈出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她参与狩猎的情景、她与当地土著的情谊、她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她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组织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后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加拿大的经过。
1845年3月底,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畔,自行搭起一间小木屋,并在湖边开垦了一小块土地,借以维持起码的生活。小屋没有院子,只有没被篱笆围住的大自然直通到他的门槛。他与湖畔森林中的动植物为伴,自由地观察、倾听、阅读、冥思遐想。这段经历被梭罗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不读卡彭特,不识托尔金。 J.R.R.托尔金,现代奇幻之父,《霍比特人》《魔戒》的孕育者,中洲世界的缔造者。 托尔金幼年失去双亲、寄人篱下;少年与初恋被迫分离又重聚;青年在 一战 战场经历九死一生,失去人生知己 战后,他把所有对母亲、对妻子、对失落的家园、对挚友未竟理想的爱与激情,都倾注在对中洲世界的想象与描绘里。 汉弗莱 卡彭特采用朴素的线性叙事,让托尔金日复一日的 静 ,成为栩栩如生的 动 。他是唯一见过、采访过托尔金本人的传记作者;他能不受限制地查阅托尔金家族文献;他与多位托尔金亲友交谈;他对托尔金满怀爱意,又保持着批判性距离。
上幼儿园的我,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女性主义者。 目睹被父亲遗弃的母亲在没有工作、被人 指指点点 的情况下独自抚育三个年幼的孩子,阿连德决心为母亲无法拥有的生活而战。 临近八十岁高龄的她,将毕生经历与思索抒写成册,追忆三段充满激情的婚姻,趣谈衰老的不便与新知,痛斥父权社会下的性别暴力,以此向生命中 那些可爱而伟大的女性 致敬:挑战社会规则的母亲,凝聚叛逆精神的年轻艺术家,遭受暴力却保持尊严和勇气的无名女性 是什么滋养了所有女性的灵魂?感到安全,受到重视,性别平等,掌控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樶重要的是:勇敢地爱与被爱。
无论是关于亨利 米肖、圣-琼 佩斯、本雅明 方丹、塞缪尔 贝克特、米尔恰 埃利亚德和玛丽亚 桑布拉诺,还是关于博尔赫斯、奥托 魏宁格和菲茨杰拉德,肯定都是我的一些心血来潮的任性文字,因为它们皆来自赞赏、友情或冲动。 齐奥朗 齐奥朗在《追慕与练习》里为自己喜爱的十一位作家画肖像,字里行间充满了理解与欣赏,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两篇短文《她不是本乡人 》和《简洁的告白》,以及一篇为保罗 策兰翻译的德文版《解体概要》而作的介绍文章,讲述了作者数十年写作的心路历程,并解释了自己为何用法语而不是别的语言写作这本书。 自由、幸福、空间 这些术语定义了我们不幸出生之前的状况。死亡是某种灾难;这一真实的灾难并非在我们出生之前,而是在我们出生之后。我们甫一出生,便丧失了一切。虽然不适,虽然沮丧,可恰恰正
济慈,浪漫主义诗人的典范;菲茨杰拉德,浪漫主义小说家的典范。两个人的人生宿命般地充满巧合:过早离世,嗜酒如命,饱受肺病折磨,初恋情人的身影挥之不去;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通过写作引领文学前往以解放、实验性、感性为基因的新时代。而在他们的一生中,写作、阅读一直是支撑他们对抗孤独与绝望的良药。 在这本书里,作者以 平行人生 的穿插手法,将相邻世纪两个闪亮而充满悲剧性的人生联系在了一起,通过精选的一系列轶事、关键时刻和生动场景,直击二人生活的本质,揭示他们艺术创作的源泉,让人深刻感受到,美的力量、文字的力量能够穿透时间、超越死亡,成为永恒。
波兰的维尔诺,一座将巴洛克建筑移植到北方森林的奇异之城,曾是多元文化、语言与信仰交汇的十字路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 米沃什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光。之后数十年间,这座城市历经战火与巨变,昨日世界的一切似乎都被历史的残忍行径所否定了。在这部跨越三十年的自选集中,米沃什从维尔诺的 街道词典 开始,勾勒出一部非正式的自传。作者游走于文学、神学和哲学的边界,记录他对属于东中欧、俄罗斯,乃至西方世界共同遗产的诸多作家的解读;分享关于诗歌、时间、现实、罪恶、幸福等命题的思考;并以动人的笔触追忆故人往事 生于同一时代的人们建立起牢固的纽带,就像大海漩涡中浮现的岛屿,是20世纪宏大命运的一份证词。可以将本书作为一部漫游指南,通向与我们的历史经验更为接近的 另一个欧洲 所塑造的文学意识:它对于历史特
从19世纪40 年代的英国小说入手,雷蒙德 威廉斯展开了对英国小说富有洞察力的研究。那个年代是由工业革命、民主改革斗争和城镇发展带来的快速社会变革的年代,它促使当时的小说家探索新的写作形式。狄更斯的天才、勃朗特姐妹的强大创意、乔治 艾略特充满激情的想象力 所有这些都为英国小说赋予了新的力量和人性,通过哈代、威尔斯、亨利 詹姆斯、康拉德、D.H.劳伦斯等人,雷蒙德 威廉斯将英国小说的重要性引入了20世纪上半叶。
哪一面才算真正的自己? 《奥德赛》如此设问,且一个人可能有几重面貌呢? 那一年,父亲旁听我的《奥德赛》研读课,之后我们跟随奥德修斯的脚步巡游观光。 由此我明白,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 ??? ??? ??? 门德尔松81岁的数学家父亲去旁听儿子给本科生开设的《奥德赛》研读课,细读关于 漂泊与回家 的12110行史诗,之后父子二人又一起参加《奥德赛》主题游轮旅行。在文本与空间的 奥德赛之旅 中,他得以一次又一次重新理解父亲。 《奥德赛》是英雄漂泊多年,历尽千辛万苦得以归乡的故事;也是稚子长大成人,在寻父过程中逐渐了解父亲的故事。 《与父亲的奥德赛》则将《奥德赛》中古希腊英雄父子的传奇史诗与当代父子的普通人生并置,在文本与现实的交叠中,两对父子相互映照。 时空交错的回旋里,父、子与史诗的故事缓缓展开。
为托尔金的作品画插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忠诚地追随、适度地对抗,以及谨慎地无中生有。 意味着 不折不扣的冒险。 从为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小说绘制插图到因缘际会为彼得 杰克逊的《霍比特人》三部曲电影开展为期七年的概念设计,文学插画大师、奥斯卡得主艾伦 李在这本书里记录了自己的又一场视觉创作冒险全过程和由此而来的各种关于艺术、插画、灵感、技法的思考。灵感如何闪现,构思如何变为成品,文字的想象世界如何变成具体而贴切的图景。全书收录了100多幅素描和水彩,还有十数张专为此书全新创作的插画作品。 这是艾伦 李与托尔金共同发出的,又一次进入中洲、重新探索中洲的邀请。
《平家物语》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双璧之一,讲述平家一族的兴衰,以及源氏与平家逐鹿天下的故事,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享誉国际的绘本大师安野光雅寻访古迹,实地走访京都、坛浦、太宰府等地,以崭新视角解读《平家物语》的故事,选取其中143个章节,精心绘制79幅细腻雅致的绢画。 黄莺啼、杜鹃语,藤蔓绕着松枝,摇曳多姿。原本车马盈门、高朋满座的府宅,已经悄无声息。繁华转眼,皆化作往日旧梦。安野光雅以凝炼文字与细腻绘画,生动再现八百多年前的风云激荡,汇聚了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感悟,更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写一百年再停笔:托纳多雷对谈莫里康内》既是一场导演与作曲家的高水准跨界对话,也是两位对艺术有着相近审美追求、彼此信任的事业伙伴耗时持久的心灵对谈。这两位艺术界翘楚就配乐创作、电影拍摄与导演合作轶事、恩师回忆、艺术作品的理解与表达、艺术学习的历程、童年经历与家庭、性格的自我剖析及生活日常等各方面进行了挖掘和探讨,为我们展示了一部部伟大作品是如何诞生的,作品背后的艺术人生以及大师经历的困惑与考验。 在莫里康内7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曾为超过500部电影电视写过配乐。莫里康内是勤奋的天才,却长久生活在自卑和矛盾中:继续为电影配乐还是回归纯音乐作曲家身份。他一生大胆创新,打破边界,用音乐细诉人性,给予电影配乐这一行前所未有的职业尊严。这场漫长的访谈为 作曲家 这个词做出了相当丰富的注解。
2013年,在咖啡爱好者的一片叹息中,开业三十八年未曾休店的 大坊咖啡店 ,因所在大楼老朽而关闭。至今,怀念之声仍不绝于耳,更增添了这间咖啡店的传奇色彩。店主大坊胜次先生自开业以来坚持手摇烘焙咖啡豆、不断测试调整风味、使用法兰绒滤布和点滴法萃取咖啡、平等待客 使这里成为小泽征尔、向田邦子、村上春树等日本文化名人与路过店铺的油漆工人皆能流连放松的自由空间。 闭店五年后,大坊胜次先生饱含着对客人们的感谢与怀念,回顾了他在咖啡店的时光,用11篇内容包罗万象又充满哲思的随笔探讨了咖啡、艺术与生活,留存下大坊咖啡店的精神,并与其做正式的告别。
《道德书简》被认为是塞涅卡的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在这一百二十四封写给弟子路西利奥的信中,塞涅卡讨论了友谊、尊严、死亡、自由等词语的内涵,引用先贤哲人的格言,思索如何实践美德的问题。 对塞涅卡来说,幸福与获得物质财富无关,与社会地位、行使权力无关,幸福作为至善,仅在于道德之善。这是经受一切考验的俭朴,也是一种自我教育和精神修炼,唯如此,才能在世上为自己找到某种稳定,某种基于忠诚原则的恒久,永远与自己保持一致。 本书根据古本江基金会2007年葡萄牙文版全文翻译,由若泽 安东尼奥 瑟古拉多 坎坡斯作序。
1963年年底,武田一家位于富士山麓的山间小屋建成。从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的晚春,全家开始了东京与山里往返的生活,添置家具和用品,将山间小屋的内部置办完善,也去到山下的村子、湖泊以及富士山。从1964年7月到1976年9月的十三年间,他们每年都要在这里度过若干个月。写日记 初是丈夫武田泰淳的提议,每当来山里的时候“轮流记笔记”,他和女儿武田花也写过几篇,但 大多数都是武田百合子的记录。1976年10月,丈夫武田泰淳因病去世。这部长达十三年的生活日记在杂志连载后,于1977年正式成书出版。 每日晴暖雨雪、起居三餐、邻里家常、自然风物,武田百合子以直白简朴又生气勃勃的文字,将之一一记录成文。从未想过从事写作的她,在成为家庭主妇后初次提笔,字里行间一派天然,全无矫饰。遥远的昭和岁月犹如一幅人间烟火的长卷,在她的笔下
莱斯利 S.克林格,世界福学研究专家之一,花费近30年时间研究、编写,完成了这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诺顿注释本》。它汇总史上各种福学观点,包含大量注释、插图、解说,带我们深入了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更为我们提供鲜为人知的材料、数以千计的趣闻和惊人的新观点,是目前公认的注释本。 本卷收录了福尔摩斯的四部经典长篇小说 《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恐怖谷》。 《血字的研究》 一部复仇的故事,介绍了福尔摩斯与华生医生的初次相遇; 《四签名》 一部关于失落财宝的惊悚故事,介绍了华生如何遇见他的妻子;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推理小说; 《恐怖谷》 引导福尔摩斯解决了一个被遗忘已久的谜题。 克林格将这四部经典按照最初的顺序编排,加入了近1000条注释,不仅涵盖福尔摩斯的
《漆中之黑》为著名摄影师杜可风的随笔集,富有浓郁的个人色彩。书中,杜可风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从自己十八岁离开家、当上海员周游世界开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零出发,一步步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影摄影大师的,其中不仅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经历,也有在游历中逐渐沉淀的感悟与思考,当然,重要的,是杜可风用他那独具个性、灵动幽默的文笔,书写了他对于电影,特别是对于中国电影的无比热爱,以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与心得,同时还配有130幅珍贵图片,其中不仅有片场照片,更有杜可风本人的拼贴作品。
苞芽中卷拢的新叶、帝国大厦上方飞过的猛禽、婚飞聚集的黑毛蚁、吃完发酵浆果后醉晕的小鸟、丛林中安静长出的蘑菇 一双能与飞鸟对视的双眼,带我们看到这个从来不只属于人类的世界。拜访擅长救助雨燕幼雏的鸟类保育者、在泰晤士河上清点天鹅、参与地外生命的探索考察 在第六次大灭绝的过程中,这个曾经想变成苍鹰、隐入自然的作者,身体力行地记录为地球多样性做出贡献的种种努力。 在《在黄昏起飞》中,海伦 麦克唐纳汇集了她受欢迎的文章,以及新的文章,主题包括对消失的乡村的怀念、养殖鸵鸟的磨难以及她自己试图入睡时的私人晚祷。在沉思囚禁和自由、移民和飞行的概念时,海伦邀请我们进入她亲密的体验:从帝国大厦观察鸣禽迁徙通过光之敬意,在匈牙利观看数以万计的鹤,在萨福克的白杨林中寻找后的金莺。她以清晰的笔触写下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