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尤内斯库戏剧全集》第三卷,共收录八部剧作:《犀牛》《学走路》《怒气》《煮鸡蛋》《学会煮鸡蛋》《二人妄想症》《空中行人》《饥与渴》,写作于1959至1964年。其中《犀牛》是 贝朗热系列 的第二部,讲述了普通人小人物贝朗瑞和朋友在咖啡座聊天时,看到一头犀牛出现在城市的大街上横冲直撞,随后他们身边的人陆续变成了犀牛 《犀牛》代表着荒诞剧的一次转折,向更成熟阶段的一次转折。《空中行人》是 贝朗热系列 里的第三部,讲述贝朗热来到英国乡间度假,不料德国轰炸机扔下了炸弹,贝朗热奇妙地登上了天,在空中行走、滑行、骑自行车 但他从空中降落后,描述自己在天上看到的可怖景象,犹如地狱一般(尤内斯库称之为 反世界 )。其余几部剧作也都反映了尤内斯库在这一时期日臻成熟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先生戏剧名作,是 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作者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北京人》是曹禺先生的三幕剧,以一个典型的没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三代人为主人公,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雷雨北京人(曹禺精选集)》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品味,将作者的两篇重要的剧作编辑在一书中,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量。
19世纪后半叶,由于考古学的伟大成就,古典学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酒神颂、悲剧和喜剧》一书中,阿瑟 皮卡德-坎布里奇爵士在考古学发现的基础上,对长期以来有关古希腊戏剧起源的诸多观点做了全面而透彻的考订,尤其是对亚里士多德以后形成的定论提出了质疑。作者对出土文献的文字内容与相关文物的图像信息做了详细的分析解读,既阐明了古希腊戏剧与宗教活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亦点出了古希腊戏剧的繁荣乃是各个城邦之间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本书1962年再版时,经过了伦敦大学学院希腊学教授T. B. L.韦伯斯特的全面修订。韦伯斯特根据新的考古发现,对皮卡德-坎布里奇的观点又做了改正,对一些历史事实的叙述也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完整、可靠。可以说,由皮卡德 - 坎布里奇提出、经韦伯斯特修订的相关论点,直到今日仍为
《写好剧本:编剧是聪明人下笨功夫的活儿》是编剧大师写给影视编剧及创意写作群体的成长心法。知名编剧史建全以凝练、朴拙的 大白话 ,将数十年行之有效或行之有误的经验尽书其中,知无不言。 本书主体部分围绕剧本写作的技术与艺术娓娓道来,语言风趣又不失严谨,引导读者领会创作要义,将编剧这份须 下笨功夫的活儿 做得得心应手而充满趣味。此外,特别收录 对话大家 ,作者邀请黄丹、邹静之、曲士飞、汪海林、全勇先5位大家,围绕17个焦点、热点问题,为青年编剧答疑解惑。
《秃头歌女》是罗马尼亚裔法国戏剧家、荒诞戏剧的代表、先锋戏剧的象征欧仁 尤内斯库戏剧全集的第一卷,是尤内斯库早期的剧作合集,以1950年5月首演并引起轰动的成名作《秃头歌女》为首,收录他在1950年至1953年创作的十四部剧作,其中《秃头歌女》《上课》《问候》《雅克或顺从》《未来在蛋中》《头儿》《车展》《职责的牺牲品》《待嫁姑娘》等九部在此期间写作并于五六十年代陆续演出、出版,《梦呓性感冒或药店小姐》《您认识他们吗?》《大热天》《侄女-妻子》《子爵》等五部也写作于这段时期,但到九十年代以后才依据作者的手稿整理出版。这些剧作,以夸张、跳跃的喜剧情境对庸常、权威、等级、从众等观念提出质疑,对传统戏剧是一次大步的革新,创造出一种 反戏剧 。
一部好戏是如何诞生的?什么是戏剧制作人?怎样开拓戏剧市场? 本书为中国舞台领域代表性人物,央华创始人、艺术总监、制作总监王可然从业十余年来的工作心法和剧场理念分享。书中从如何看待观众与舞台的关系、怎样和导演及演职人员展开协作、如何带好一支戏剧团队等多个角度,结合《如梦之梦》《犹太城》《雷雨》《雷雨 后》等央华重要戏剧作品的创作实例,辅以大量剧照和创排现场的图片实录,分析戏剧制作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列举值得借鉴的工作技巧,讲述诸多与演员、导演合作的幕后故事,表达了对中国戏剧创作和戏剧市场的认知、判断与期许。 观看戏剧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对戏剧人来说,作品的后一个句号,要画在观众的掌声上。
欧仁 尤内斯库,罗马尼亚裔法国戏剧大师,以《秃头歌女》掀开了荒诞派戏剧的页,引起了戏剧技巧中的一场革命。 《尤内斯库戏剧全集》汇集戏剧家1949至1980年间发表的39部剧作,共分五卷。 《国王正在死去》收录尤内斯库登上才华之巅的代表剧作《国王正在死去》,以及舞台剧本《空白》《美国大学生法语语音与会话练习》《屠杀游戏》,电视影像脚本《淤泥》《该娶妻的青年》。《国王正在死去》是一部莎士比亚式的悲喜剧,被《法兰西晚报》誉为 世纪之作 。尤内斯库一度否认 荒诞派 的说法,他强调自己的戏剧不是荒诞剧,除非这个概念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才会接受。
二十世纪初,大清王朝风雨飘摇。三个素昧平生的男人,在最为落魄之际结为兄弟,以期共展宏图。然而性格迥异的三兄弟,为人处世之道也截然不同。对女人,利用、薄情、宽厚;对生意,野心、招摇、淡然;对兄弟,算计、寄生、重情。在王府井新开市的东安市场,起起落落的买卖,分分合合的兄弟,阴差阳错的命运羁绊 历史烟云转眼即逝,对欲望的追逐中方见人心。 京味儿话剧《断金》由编剧、作家邹静之创作,被称为 铁三角 的明星演员张国立、张铁林、王刚担任主演。自2017年首演开始后,迄今已演出百余场,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影响力,受到《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的好评。 作为近年来市民上少有的话题性话剧,《断金》的原创剧本也具有极强的文学性与可读性,多位剧评家、学者对剧本撰写了评论。本书图文并茂,除收录邹静之先生的
欧仁 尤内斯库,罗马尼亚裔法国戏剧大师,以《秃头歌女》掀开了荒诞派戏剧的页,引起戏剧技巧的一场革命。 《尤内斯库戏剧全集》汇集戏剧家1949至1980年间创作的39部剧作,共分五卷。 《拜访死者的旅行》收录尤内斯库创作后期的代表作《麦克白特》《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带手提箱的男人》《拜访死者的旅行》。尤其这后三部戏的自传性质一部比一部明显,这种所谓的自传性并非指具体的经历,更多的是指人生体验。 尤内斯库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更倾向于回归自我,倾向于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倾向于从自我出发,折射人生困境。
......
著名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和他的未婚妻瑞吉娜 奥尔森是有史以来伟大爱情故事之一的主角。他们在1841年戏剧性地分手后,相互间仍有着神秘的关联,他们经常在哥本哈根的街道上、在教堂凉爽的荫影中等地方相遇,他们在情欲悲怆的几秒钟内无言地擦肩而过,其中的激情的张力是如此强烈地宣示着:这一切都值得,从而记录了这样一个悖论,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时比圆满的激情更强大。 他们的分离几乎置他们两人于死地,但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克尔凯郭尔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而瑞吉娜则嫁给了被任命为丹麦西印度群岛的总督的约翰 弗雷德里克 施莱格尔,这对夫妇在1855年到1860年间一直住在西印度群岛。他们刚到圣克罗伊,就获得了克尔凯郭尔去世的消息,后者指定瑞吉娜为他的剩余遗产继承人。几个月后,两个包裹到达施莱格尔总督在克
本书的研究对象以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 为中心,兼及元杂剧自18世纪西传以来在整个 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状况。本书注重述评、 史论结合,从历时和共时的双重维度对英语世 界的元杂剧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 与国内的元杂剧研究在 求同 的同时更注重 察异 ,从而有力地突显了英语世界的元杂 剧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的鲜明特质;作为全新 的他者,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必将进一步拓 展国内元杂剧研究的学术视域,为其生成更多 的学术思维与理论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新时 期双方元杂剧研究的有力互补与融合。这有利 于铺架中西元杂剧研究的学术友谊之桥,亦对 未来更好地完成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战略任 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实现文化强国 的战略目标有所启示。
《大宋宫词》是《大明宫词》原班主创的*续作,以独特影像美学再现了大宋王朝的风雅与柔情。 《大宋宫词》以宋真宗赵恒与平民皇后刘娥的传奇爱情为原型,展现了自宋太宗至宋仁宗数十年间的风起云涌 宋太祖与宋太宗的 烛光斧影 金匮之盟 ,前朝与后宫的诸多纠葛,对宋王朝影响深远的 澶渊之盟 ,以寇準为代表的宋代名臣的卓然风骨,以及流传后世数百年的 狸猫换太子 众多人物形象饱满,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本剧*重要的笔墨,则是描绘了赵恒与刘娥的爱情长歌。尚是皇子的赵恒与蜀地孤女刘娥一见倾心,自此倾心以待,百折不回。围绕着皇嗣与大统,女性与生养,一场旷世之恋的漫长跋涉就此开启 为了捍卫这段情,赵恒要冲破家庭、朝堂、世俗眼光的千难万阻,纵千夫所指,犹一以贯之。作为帝王的妻子,刘娥则要为宋真宗生育、养育、培育一个
《制度·文本·演剧:〈昭代箫韶〉与清代宫廷戏曲研究》一书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学术分析,详细考辨了《昭代箫韶》的编创过程,指出其源于乾隆末年的《铁旗阵》,并在嘉庆年间分化为两部大戏。作者系统考察了杨家将戏曲的“前文本”及其他宫廷大戏对《昭代箫韶》的影响,提供了文本生成背景。在研究方法上,本书采用跨学科视角,深入探讨帝王心态、宫廷政治和物质文化等方面,如乾隆、嘉庆御制诗集中的演剧场所诗篇,揭示了帝王的时间焦虑与想象,以及宫廷政治中王朝兴替、君臣纲常、性别秩序、神道设教等。在物质文化方面,描述了大戏台的建造与使用、宫廷戏衣的精美壮观,展现了皇权的“逾度的美学”。书中还借鉴了“被发明的传统”等理论观点,从“流动的文本”与“文化遗产学”的视角审视宫廷戏曲,探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
本书所编入的文章,均为史学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是关于史学理论的基础讨论,时代:中国叙事;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国传统与世界历史的讨论,帝国:文明传统与世界历史;第三部分是 加具体和微观的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中州世界: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 本书的编撰体现了当代汉语学界历史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风气,即世界史话语的兴起,以及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扎实展开,而两者都源自史学基础理论的范式转换,并体现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各类研究上。
本书为2022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是对清末吴浔源编撰的《棠湖埙谱》的首次整理译注类著作。吴浔源通晓音律,擅长管弦丝竹,对埙情有独钟。《棠湖埙谱》主体分为制度,古律、今字,指法、吹法,移宫换羽,为论为辩为解为说,附谱(五调昆曲谱、转调梵咒谱、出调小唱谱),尾声七个部分。全书不仅追溯了作为雅乐乐器的六孔古埙的历史渊源,而且讨论了埙的两种形制(黄钟埙和大吕埙)及演奏方法,这就为后世复现古埙提供了重要参考。该谱还讨论了律吕和工尺谱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并结合减字谱,了一套记谱法,然后以之改编五首昆曲选段,一首梵呗和一首古琴曲,有利于埙的学习和流传。本书是对《棠湖埙谱》首次系统全面的注释与翻译,同时深入考证了黄钟、大吕二埙的尺寸,为复原古埙奠定了基础;整理者还对原书的七首
这是一个关于《哈姆雷特》的故事。 2016年,享誉世界的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戏剧巡演 将《哈姆雷特》带到全球! 本书由这次巡演的导演和制作人,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前艺术总监多米尼克 德罗姆古尔写就。书中,多米尼克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戏剧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这次环球之旅。在整个巡演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奇特的人,遇到了许多让人吃惊和令人捧腹大笑的事儿,每一个国家都为这部剧增添了新鲜的元素,令人感动,也使他倍受鼓舞。 400年前诞生的丹麦王子,在21世纪走遍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从炽热的墨西哥到沙尘暴中的难民营,从瑙鲁、梵蒂冈到中国的台北、香港、上海和北京 这次巡演是如何开始的?*次走向世界时是什么样的?400年来,《哈姆雷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次巡演在所到之处引起了怎样的反响
本书是一部融合小说与戏剧元素的独特作品。作者丁松以其独到的文学眼光,将多个故事线索巧妙编织,营造出一个令人陶醉的文学戏剧世界。书中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跨足不同的背景和时空。《桃花满天红》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获2005-200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 作者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生动的人物塑造,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深刻的文学画卷。无论是古老传说中的英雄,还是现代都市中的普通人,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生命力,让人在阅读中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作者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使得戏剧中的场景和情节宛如在读者眼前上演,增添了阅读的趣味和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