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法帖为依托,以古代名家绝好诗篇为文本,邀请全国集字高手为目标读者量身打造,诗歌、主题、字范、幅式、提示五位一体,构成集字临创新天地。
本书对原始艺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作了详尽的探讨和论证,介绍了艺术科学目的、方法、原始民族、人体装饰、装潢、造型艺术、舞蹈、诗歌、音乐等。
《始平公造像记》在洛阳市南部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其文字作为书法艺术则在著名的 龙门二十品 中尤为第一珍品。它一反南朝靡弱的书风,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后世。该书内附临习范本,将本帖临习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临习,本帖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临习和描摹。 通过对《始平公造像记》中每个字与笔画的讲解,可以使读者更加精确地掌握笔法的应用和字的结构。该书内容由书法名家任云程老师精心搭配,使读者在临摹过程中更加精准临摹字帖。
傅抱石为近现代艺坛巨擘,在绘画创作、篆刻创作及画论研究等方面皆有极深造诣,其中绘画创作尤为世人推重。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气韵生动,深得传神之妙。 《谈山水画创作》共收录其有关山水创作的文章数篇,具体包括:《论皴法》,选自《傅抱石画论》;《谈山水画创作》,选自《傅抱石画论》;《谈山水画写生》,选自《傅抱石画论》;《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选自《文汇报》1959年10月14日刊文;《东北写生杂忆》,选自《新华日报》1961年11月15日刊文;《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选自《傅抱石画论》。这些文章,从山水画创作的笔墨技法,到具体写生实践,再到总括创作中基本原则,希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并结合古人以及傅氏的具体画作,使读者更直观而全面地领会名家创作技法、创作思想。
《范治斌水墨山水画精品集》为新推出的美术鉴赏类图书,在中国画领域,新工笔和新水墨的出现。他们作为中国画坛的新兴力量。本套图书旨在发现并梳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品格的美术作品集结成册,从而为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深受国内青年画家的好评。《范治斌水墨山水画精品集》共收录25名现当代活跃在工笔画坛的画家的新力作进行赏析,可领略当代画家的艺术水平。收录画家作品,皆以画面唯美生动,用墨设色淡雅,创作构图新颖,内容极富生活气息,并附有读者粉丝关心的名家工作室、画室的照片。
本书分为四部分: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 生活篇 借助《庄子》一书中的 夫子自述 和庄子学生的散记,尝试解开可靠传记材料无多的庄子的身世之谜,勾勒出庄子的家世、家室与交游、行谊。 生死篇 借 蝴蝶梦 探讨庄子的物我两忘、人生如梦的死生和谐观。 终结篇 比较研讨了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趣别志。而 思想篇 无疑是本书最为着力浓墨重彩的部分。
本书是由罗中一老师编写的以乐理、视唱为主的一套教材,配套的音频视频十分具有亮点。其长期担任中福会少年宫声乐中心钢琴伴奏与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职务,为本书的撰写与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书画的题款,包括 题 和 款 两部分,通常是指在书画作品上题写诗词、跋语等内容,并签署姓名、字号和钤盖印章。题款不仅是对书画作品内容方面的补充,也是作品整体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题款研究》是潘天寿关于中国书画题款研究和思考的最终成果。文章首先梳理了题款在我国绘画史上的演变过程,并指出题款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继而通过分析历代文献记载以及前人的书画作品,同时结合自身的艺术创作实践,总结出题款的规律和注意事项。《中国画题款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文献,对于书画创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件作品是 现代的 ?选定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现代艺术家的创作表达了什么?作者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和解读了这些问题,并用丰富生动的例证评析了与现代艺术发展有关的历史和文化现象。
有什么样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就应当有什么样的艺术专业课程教材去加以规范和定型。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传统和教师艺术造诣及艺术理念等,都需要通过教材去规范和具体化,并依托教材的运用去实施。正是教材把特定的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和任务等,以准确、清晰、系统而又完备的方式,具体地阐发出来,通过课堂教学及自学而濡染艺术学子的身心,化为他们成长与成才的规范化轨道。有了这条规范化轨道,艺术专业教师的艺术创新与课堂传授,以及艺术学子的修习与实践,就都获得了共同一致的努力方向和重心。
在陕北秋天的早晨,你从窑洞里出来,深深地吸一口气,你能清楚地感觉到来自满山遍野那种庄稼和瓜果成熟了的清爽。你能清楚地看见太阳橙红的衣裳齐齐的边沿正一点点移下山来,你能嗅出那种仍带有潮湿而温暖的,从高梁地和泥土璺调和两出的香味,那种令人茅塞顿开的天地的味道。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在2020年2月抗疫期间,以 知识陪伴 共克时艰 为栏目,做了 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60讲 的推文。该推文是以集音乐学、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西方音乐史基础知识读本的《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为蓝本而形成的。 本书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相关的15讲整理成册,以图、文、声的综合形式重新组合,内容简洁扎实,生动有趣,使需死记硬背的音乐学知识不再枯燥,易于读者理解、掌握。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学习书法务需深入理解汉字的源流演变。从汉字发展来看,篆书处于汉字发展的早期,若从盘庚迁殷算起至秦统一中国,约有一千一百年的时间完全是篆书史,占书法史三分之一的时间,遑论篆书发展一直贯穿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篆书对后世其他字体如隶、楷乃至草书的演化还具有指导、约束乃至规范作用,若能深入学习,自然会对书法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篆书包括大篆、小篆,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后人将秦代的篆书称为小篆,而将秦以前所有的文字都笼统地归为大篆范畴。秦篆的典型如《峰山刻石》《泰山刻石》等,据说为秦相李斯所创,字形取纵势,笔画粗细一致,圆润遒劲,结体均衡对称。篆书在汉代很长一段时间仍被作为 正体 使用,后因隶书、楷书渐次兴起,篆书应用渐少,书写也渐式微。至唐,篆书
《走近现代艺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件作品是 现代的 ?选定标准是如何制定的?艺术经纪人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何等角色?现代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究竟想表达什么?作者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和解读了这些问题,同时运用丰富生动的例证评析了与现代艺术发展有关的历史和文化现象。
段守虹编著的《巨石文化(精神与诠释)》从诸多方面揭示了人类在石器时代某一阶段细腻的精神特征与强悍的心理趋向,《巨石文化(精神与诠释)》是惯常思维忽略的黑暗角落,难得一见的令心灵震撼的场景……
艺术史上,文艺复兴时期堪称是一个巨人的时代。达 芬奇、丢勒、荷尔拜因、米开朗琪罗 这些名字代表着艺术中的尽善尽美,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备受尊崇。但是,他们为何能创造出如此杰作?那时的人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中文本)(步客口袋书)》运用丰富生动的例证,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说明了它们的创作和发展过程,并分析了这些艺术品在当时的意义,为读者理解文艺复兴艺术构建了一个广阔而具体的背景。
常桦著的《李斯特钢琴练习曲教学与演奏诠释》从作品背景、技巧难点以及音乐特点等方面入手,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该书将按照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帕格尼尼练习曲》――《超级练习曲》的脉络,按照难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简明扼要,紧抓重点,既可作为教师钢琴教学的备课资料,又可作为学习演奏的重要参考。
《新编大提琴练习曲集》是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演奏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每学年技术考试时,由各年级指定一首练习曲,学生自选一首练习曲。指定范围:一年级第1首一第10首,二年级第11首一第16首,三年级第17首一第22首。 一、二年级有七首练习曲(其他的练习曲中也有部分)在拇指把位(六把位)以下的音区,对这个音区的训练和掌控是非常重要的,乐队和室内乐的绝大部分作品均在这个音区。 在编写过程中,对篇幅过长的练习曲(主要对内容重复和技术雷同的部分)作了删减(其中一年级5首,二年级、三年级各2首);对一些弓法和指法作了调整,替换了个别音符;为每一首练习曲提供了速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