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与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来,已被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采用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保持通俗易懂的风格基础上,更能迎合读者对新知的渴求。 以往艺术史教材多以类别如山水画、书法、陶器等为纲,本书则打破国内编写此类教材的窠臼,以中国人所熟知的朝代入手,兼陈这一朝代或阶段的社会背景、宗教等信息,还原艺术本身的历史场景,使其具有更多的社会性。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知其梗概,启发志趣,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终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认识。 同时,本书实现了历史文本和图像的完美融合。作者精心挑选358幅图片,随文配图,间以考古和风格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达到图为文之辅,文为图之质的
主要内容包括岭南名家文萃、岭南印学研究、佳作欣赏、文房雅玩、社史钩沉、艺丛论谈、艺丛信息、篆刻群英会。
2015 年第 05 期 总第五期 主要内容包括纪念吴茀之、专题.艺丛论坛、学术研究、新书介绍、春季雅集、社史钩沉、艺丛信息。
本书的核心内容以 中国当代艺术40年 为重点,从艺术家、艺术市场、美术馆机构、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史家等视角切入,对过去的四十年进行充分回顾与总结。同时对当下的热点现象、艺术家个案等展开讨论。
关于园林绘画,此前只有寥寥几本,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园林名画特展图录》、董寿琪《苏州园林山水画选》,发行量小,不易寻得,影响有限。而且主要是图录,无论对绘画,还是对园林的阐释都远远不够,更遑论对绘画与园林关系的讨论。
2015 年第 11 期 总第十一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纪念唐云诞辰105周年、秋季雅集、学术研究、新书介绍、社史钩沉、艺丛信息。
2015 年第 12 期总第十二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陆维钊研究、秋季雅集、学术研究、西泠掇英、新书介绍、社史钩沉、艺丛信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黄永年先生的篆刻看当代学人印、20世纪中叶的扬州印坛及其现象、西泠印社2015年秋拍选萃、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学员作品选、传承印学贡献印坛等。
2015 年第 08 期 总第八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张宗祥研究、展研纪要、学术研究、旧事拾遗、新书介绍、社史钩沉、艺丛信息、篆刻群英会、名家馆寻访。
2016 年第 6 期 总第十八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古陶瓷印及文字研究、特别报道、考据辨证、西泠掇英、佳作赏析、新书介绍、艺丛信息。
《东方艺术:书法(2012年10月·总第264期)》专题为“关得双扉坚似铁,不容俗物浪相干”。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号橙斋,别号竹洲居土,晚号黄叶老人,清浙江石门(今属桐乡市)洲泉镇人。吴氏世为望族,家业殷富。之振幼即聪颖,文才隽秀。为诸生,后纳赀为中书科中书。曾北上入京,名满帝都。后筑黄叶村庄,隐逸而终。为人慷慨好施,在乡赈灾筑路、浚河修堤、育婴恤孤、施药助葬,无不乐为,乡人称之。生平交友,若吕留良、黄宗羲、张履祥、王土稹、宋琬、叶燮等,皆一时显宦名流。晚年居乡,赋诗作文,书画艺事,如有天授。编纂有《宋诗钞》106卷、《八家诗选》8卷、《重校本瀛奎律髓》49卷、参定汪天荣辑《德音堂琴谱》10卷等,自著有《黄叶村庄诗集》8卷、《续集》1卷、《后集》1卷。
????《中国音乐美学对西方的影响》从中国与西方不同的音乐观念、音乐美学思想入手,分析中国与西方音乐作品的不同特点,以及欣赏者欣赏作品时的不同“抓手”。在中国与西方的音乐产生交流之后,中国音乐的元素、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便与西方音乐进行了双赢的互补,经西方音乐对中国元素的选择性的吸收和本土化的转换以后,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便成了西方音乐中的一个特点。由于华裔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巨大比重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西方音乐中中国元素的特点也不断增强,成为西方音乐作品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中国艺术研究院年报(2012)》内容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年报(2012)》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自我的知识水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年报(2012)》总体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在2010年度的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党政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和成绩。
本教材是笔者近十年间撰写的《中国艺术设计史》教材的第三版。基于十年来教材使用的情况,本教材在编写时力求做到更加贴近教学,即精于扼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点突出,祛除庞杂枝节,提炼和概括出教学的关键内容。因而笔者在本教材的内容与结构上作了较大幅度的变动:一是突出设计与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史实挖掘与叙述;二是对影响设计发展进程的历史背景作出全景式的描述,以增强时代感;三是对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进行深入梳理,揭示人类造物活动中“巧思”与“审美”的价值观念;四是增补贯穿古今的设计史专题阐述及当代设计史料介绍,使整部教材“通史”意味更浓。在体例编排上,增加了每一章节的“导读”、“深入探索”和“专题链接”、“文献索引”等辅助项目,便于课外阅读。
中国美术史学科创始人王逊写给所有年轻人的中国艺术通史。 作者以其在中国美术史各门类的渊博知识和在文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深厚修养,全面、系统而扼要地阐述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各历史阶段的成就和发展规律。在阐述艺术现象的同时,兼论它们赖以产生、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重视它们与哲学思潮、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及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行文脉络清晰、生动精炼、朴素淡雅而娓娓道来。 本版特别收录高清彩色插图500余幅、艺术关键词索引及中国艺术史年表,以期为读者带来更悦目、丰富而完备的阅读体验。 上册:原始社会丨商周丨秦汉丨两晋南北朝丨隋唐五代
崔振宽,1935年生于西安。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参加第6、8、9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展,第1、2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艺术奖),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笔墨经验展,中国水墨文献展,水墨雄风展,中国当代艺术欧洲巡回展等学术邀请展、提名展。2002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成都现代艺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气象苍茫·崔振宽山水艺术巡回展。2005年举办从艺五十年·崔振宽山水艺术回顾展,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其专题。2007年获“吴作入国际美术基金会造型艺术奖提名奖”。出版有《崔振宽画集》多种,并被列为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课题山水卷核心画家(共10人)及《中国画当代艺术30年》课题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