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意大利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延续至今的考古工作的结晶。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遗址。斯瓦特地区是犍陀罗艺术起源的重要地域,多为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此次中文译本,旨在为国内犍陀罗考古与艺术的研究增添一新的成果。 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同时,尽可能使用中国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术语词汇,同时力求信达雅的表达。文后还保留了考古队的英文论著书目和本书的参考书目,以便读者对外文资料进行查引和研究。另外,本书还选用了大量精美图片,以求图文并茂。
大自然永远让人类显得幼稚,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感知能力远远落后于自然现实,人们对身边自然界和生活中发生的无法结实的现象,常常简单地归于巧合、运气、偶然事件等等因素,以表示对其可以理解,但细思起来,许多解释往往让人难以折服。近些年来,我国大众对气功、特异功能、人类神秘现象的研究和迷恋兴趣骤增。然而无论大师们传道,还是一些文化人乘机编撰书,都很少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本书作者是一个西方人,他所从事的研究在西方被称为,他的可贵处在于没有把读者引向迷信和宗教,而是以严肃的科学态度来研究。他人为,所谓的通
日本媒体和一些学者套用美国的“里根经济学”一词,把安倍一揽子激进的经济政策称作“安倍经济学”。2012年11月开始日本股市反弹,到2013年3月底,已经给日本企业增加了120万亿日元的市值,这已经比日本政府的全年预算还要多,现在日本上下都在欢呼“安倍经济学”的神奇效应。但是,股市永远是飘忽不定的,“安倍经济学”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效应呢?这种“鸡血效应”还能维持多久?本书就日本近期的现状来解读这个问题。
新时代,我国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靠前竞争力”,特别是“要求一些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本书在收集整理近年来涉及营商环境的各类主流评估报告,并进行靠前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评价上海营商环境水平和靠前排名情况,并对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提出对策建议。本书的研究也为兄弟省市提供了决策参考。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是叶文心上海史研究的部著作,以民国大学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海的大学占据了约一半篇幅。作者分析了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上海各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和国内政治的关系,叙述了民国大学生在日益化的政治环境中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过程。在此一探索中,叶文心不仅重视全球化因素,而且始终关注传统因素与地方特色。她认为如果历史研究失去了具体性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她总把现代性与中国性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察,从历史深处发掘中国的特质。
贫困问题位居当今优选所面临的三大难题之首,是人类长期面临的社会现象,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挑战。由于贫困问题剥夺了人的尊严和体面生活权利,亵渎了社会公正,引发诸多社会、环境和安全问题。正因为如此,贫困、失业、不平等三大社会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靠前社会极为关注的经济政治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2015),也是优选贫困治理的重要环节和抓手,还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具体行动。由此,建立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很重要、很紧迫的优选治理行动之一。 本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紧扣“一带一路”反贫困这个重大关切,分区域、分国家分析了沿线国家反贫困的现实情况与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对中国“走出去”通过产能合作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精选160余幅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并辅以文字说明,展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雕塑样式,让人们深入体验佛造像“青州风格”的魅力,切身感受青州佛教文化的氛围,充分领略青州传统石雕的魅力。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集中体现了东方佛教文化、东方雕刻艺术和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本书是英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罗杰·弗莱在1990年至1920年二十多年间有关艺术论文的选集,基本包括了其批评生涯前半期的著述。所有的文章与艺术实践都有关系,其中有丰富的理论思想和大量论战性、讨论性的文章。这些文章集中体现了罗杰·弗莱所持的核心观点——形式的艺术中具有最重要的意义。作者知识广博,富有独特见解,对于美术史,现代美术的很多判断都是非常经典的。
《欧洲17世纪美术》内容简介: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承文艺复兴,下启欧洲的19世纪。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影响了后来的罗可可艺术,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至20世纪的野兽派和表现派;17世纪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影响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和立体派美术等;17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对后来的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都具有明显的影响。
《现代大学及其图新:纽曼遗产在英国和美国的命运》采用了历史“旅行”的手法,围绕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分子约翰·亨利·纽曼和他的经典著作《大学的理念》,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大学组织和文化所发生的变革而展开。“旅行”连接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学历史,其叙述的重心是形成了纽曼大学理念的牛津、大学的变革历程乃至牛津、之外的英国和美国的大学史,但也就便浏览了欧洲大陆国家的大学发展史。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精选160余幅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并辅以文字说明,展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雕塑样式,让人们深入体验佛造像“青州风格”的魅力,切身感受青州佛教文化的氛围,充分领略青州传统石雕的魅力。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集中体现了东方佛教文化、东方雕刻艺术和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世界的社会及经济史大纲》内容共分四个部分,即:“家计氏族村落及采邑—均田组织”、“到资本主义底发达开始止的工业及矿业”、“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及交换”、“近代资本的起源”。《世界的社会及经济史大纲》是译者自刊1934年版。
本书开头提了三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开艺术史课?艺术史对教育不生有必要、有用吗?难道不能把这门学问交给“专家”搞吗? 这些问题既是对我们的挑战,也是给我们的机会。本书论述了艺术史提供的许多不同的方式方法,尤其是激发直接参与。通过开设艺术史这门课,从各个时期和各种文化中人类精神的表现,我们可以探讨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性。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的作者是斯蒂温·艾迪斯,就艺术中学科作了介绍并提出一些问题;第二部分的作者是玛丽·埃里克
《英国历史经济学:1870-1926经济史学科的兴起与新重商主义》是部全面论述英国历史经济学家的著作。1870-1926年,针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政策建议及其在英国学术界的主导地位,一些学者从历史角度提BM了批评。他们质疑正统经济学的演绎法和机械假设,提倡用基于历史的归纳法研究经济问题,这些努力为经济史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英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作者在书中探讨了这种新方法对英国改治的影响作用,从英国历史经济学兴起和成长于社会、经济、故治和思想大论战并影响其发展的角度,考察了历史经济学家为批评自由放任理念所提供的思想框架。
日本媒体和一些学者套用美国的“里根经济学”一词,把安倍一揽子激进的经济政策称作“安倍经济学”。2012年11月开始日本股市反弹,到2013年3月底,已经给日本企业增加了120万亿日元的市值,这已经比日本政府的全年预算还要多,现在日本上下都在欢呼“安倍经济学”的神奇效应。但是,股市永远是飘忽不定的,“安倍经济学”到底有什么样的神奇效应呢?这种“鸡血效应”还能维持多久?本书就日本近期的现状来解读这个问题。
“经济百科全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相关金融知识。 《经济百科全书:经济观》为其中一册。经济观,其渊源包括《》圣训,早期阿拉伯哈里发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学者经济著作中的表述等,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为经济制度,包含财产制度,商事制度,金融制度,税收制度,瓦克夫制度等。它涉及面很广,但每一方面又不十分详尽具体,其基本特点是从宗教信仰和宗教道德规范出发来观察经济事务和经济活动,从信仰者对安拉的义务的角度,作出原则规定,作为主命的一部分,责令人们遵循。其理论观点虽因时代不同而互有差异,但皆以传统经济观为基础,只是解释和应用上不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是叶文心上海史研究的部著作,以民国大学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海的大学占据了约一半篇幅。作者分析了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上海各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和国内政治的关系,叙述了民国大学生在日益化的政治环境中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过程。在此一探索中,叶文心不仅重视全球化因素,而且始终关注传统因素与地方特色。她认为如果历史研究失去了具体性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她总把现代性与中国性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察,从历史深处发掘中国的特质。
本书基于中国城市社区基金会的发展和运作情况,从宏观层面的行业发展和微观层面的基金会运作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尝试总结社区基金会的本土化的内在逻辑和发展特点。本书系统梳理了西方社区基金会的发展经验,详细介绍了中国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政策、行业状况、治理结构、运作模式和功能价值等,并指出社区基金会对于推动中国的社区公益慈善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具有的重要意义。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实践驱动理论,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破解社区基金会的运作难题为目标,希望能为社区基金会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些理论和经验参考。
本书主要针对满族萨满教美术进行研究,在对满族萨满教美术做系统阐述、分类的同时,从艺术作品、民俗生活和文化持有者三个角度归纳其民俗学特点,在此基础上探求满族民众的审美追求及满族萨满教美术中透射出的满族民众的审美标准。本书将艺术学和民俗学相结合,并将满族萨满教美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背后的民俗文化意义进行解析,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2013-2014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发展报告》是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围绕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而编制的年度白皮书。主要分为年度综述、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重点规划评估、重大研究、重要观点、媒体聚焦等部分,信息丰富、数据翔实、观点。
新时代,我国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靠前竞争力”,特别是“要求一些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本书在收集整理近年来涉及营商环境的各类主流评估报告,并进行靠前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评价上海营商环境水平和靠前排名情况,并对优化上海营商环境提出对策建议。本书的研究也为兄弟省市提供了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