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意大利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延续至今的考古工作的结晶。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遗址。斯瓦特地区是犍陀罗艺术起源的重要地域,多为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此次中文译本,旨在为国内犍陀罗考古与艺术的研究增添一新的成果。 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同时,尽可能使用中国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术语词汇,同时力求信达雅的表达。文后还保留了考古队的英文论著书目和本书的参考书目,以便读者对外文资料进行查引和研究。另外,本书还选用了大量精美图片,以求图文并茂。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是叶文心上海史研究的部著作,以民国大学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海的大学占据了约一半篇幅。作者分析了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上海各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和国内政治的关系,叙述了民国大学生在日益化的政治环境中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过程。在此一探索中,叶文心不仅重视全球化因素,而且始终关注传统因素与地方特色。她认为如果历史研究失去了具体性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她总把现代性与中国性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察,从历史深处发掘中国的特质。
董增川主编的《河海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史(1955-2015年)》是河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首次全面梳理和成果展示,包括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设置及历史沿革,学科及学位授权点建设,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国际交流,学位制度建设及学位授予,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等方面。 本书可供相关领域的高等学校师生、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给未来的艺术家》是“艺术经典”中的一种,何怀硕是有名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在任教艺术史时,希望对未来的艺术家有启蒙教育之功。任何时代总有许多热爱艺术的朋友,怀着对艺术的渴慕与追求的热忱,希望得其门而入。不少人踟蹰、彷徨,无所适从,甚至焦虑、失望。《给未来的艺术家》是为了帮助这些朋友解开困惑,为未来的艺术家打开一窗通向艺术殿堂之门。全书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
图像学在1984年通过《美术译丛》引入中国,当时范景中先生约请几位学者翻译了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的几篇论文,后来在1990年出版的《象征的图像》里,又系统介绍了图像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这引起了一些学者,特别是敦煌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图像学在西方早已成为美术史的基础学科,也为人文学赢得了极大的光荣,即使是当今视觉文化潮流中的干将,也情愿打出新图像学的旗号,而不敢断然否决它。因此,图像学一直处在争论和改变当中。而它对中国美术史有何意义,
本书的词目主要选自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文件,有关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方案、指标体系、办法等,除选录一些常用词汇、专业词汇、专门术语、缩略语外,还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特别收录了一些国外有关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词语。本书共收入词目1160余条,按评估知识、评估类型、评估内容、评估方法技术、评估法规政策、评估出版物、评估相关机构、外国评估等分类组织。该词典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广大师生开展教育教学评估实践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作为教育科研人员、研究生研究学习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参考资料。
“经济百科全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相关金融知识。 《经济百科全书:经济观》为其中一册。经济观,其渊源包括《》圣训,早期阿拉伯哈里发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学者经济著作中的表述等,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为经济制度,包含财产制度,商事制度,金融制度,税收制度,瓦克夫制度等。它涉及面很广,但每一方面又不十分详尽具体,其基本特点是从宗教信仰和宗教道德规范出发来观察经济事务和经济活动,从信仰者对安拉的义务的角度,作出原则规定,作为主命的一部分,责令人们遵循。其理论观点虽因时代不同而互有差异,但皆以传统经济观为基础,只是解释和应用上不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书从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市场主体、投资决策、技术标准、商业性矿产勘察的行业协会、典型案例等多个角度介绍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方方面面。
《畲客共醮乐以相通赣南道教节日祈祥科仪音乐研究》关注的对象是畲族、客家共同参与建醮的赣南道教节日祈祥科仪音乐。论著以较丰富的田野考察材料为依据,从民族音乐学仪式音乐研究之“整体性”、“互补性”学术视角出发,取现有道教文化、道教音乐研究文献之一般共识,将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整体时空场域中“道派”道士唱诵的经韵、“师派”闾山教的人声展现、宫观巾帼理事吟唱的祈福调、道教信众演唱的求签调、骑马调、红歌、本土与外来戏曲唱腔以及不同道班、坛班、民间戏班或艺术团执乐人员演奏的吹打乐、锣鼓乐、丝竹乐、法器音乐等诸种声乐、器乐表演形式纳入调查范围并予以多维、立体的思考与解读。
介绍了中国古今各民族多姿多彩、奇特有趣的图腾文化现象,并论述了图腾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
《配对交易:最基本的一种对冲套利交易》指出了10个有价值的问题,展望了其研究趋势;构建了4种交易方法,发现有效市场不配对交易;深入研究了两级行业配对交易,通过纯统计配对方法寻找股票和改进交易策略将是研究重点;构建了“WM—FTBD王麦折回首日建仓改进策略”,发现有效建仓策略总体可改进收益,但也承担更多风险,配对交易在发展中国家将有广阔空间;提出了纯统计配对交易目标与价差统计特征关系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是叶文心上海史研究的部著作,以民国大学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海的大学占据了约一半篇幅。作者分析了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上海各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叙述了民国大学生在日益化的政治环境中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过程。在此一探索中,叶文心不仅重视全球化因素,而且始终关注传统因素与地方特色。她认为如果历史研究失去了具体性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她总把现代性与中国性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察,从历史深处发掘中国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