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田义彦是日本久负盛名的商业摄影师,他长期与爱马仕、无印良品、优衣库、资生堂、全日空、耐克等公司合作,执掌三得利乌龙茶主题广告拍摄长达 20余年。他的作品风格朴素、安静而内敛,具东方审美韵味。 本书是上田义彦的摄影精选作品合集,收录了他1982年至2022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三百余张,不仅包括他各个时期拍摄的商业广告,还有他创作的人像、风光、艺术探索作品以及在全球各地的旅行记录。 本书适合摄影爱好者、摄影师阅读和收藏。
1978至1985年期间,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花了1000多天,几乎走遍了中国全部省份,拍摄了超过20万张彩色照片。他敏锐的政治学眼光注意到中国正处在一段历史的起点。他来到中国,和老百姓一起住人民公社、上旱厕、坐牛车,不动声色地观察中国的方方面面,用镜头记录中国人的衣着、饮食、工作、旅行、娱乐。他同时捕捉到深刻的传统元素和新的表达方式。本书以《早春的中国》精装版为基础,挑选出200余张尤为经典的作品,以更加方便阅读的开本和装帧方式,为读者呈现一个如早春般萌发新生的中国。
本书包含153张照片,是对1940年代到1980年代伊斯坦布尔日常生活的生动记录。透过 伊斯坦布尔之眼 阿拉 古勒精确的镜头,这个城市的忧郁之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发生震荡。作为欧洲和亚洲的交汇之处,伊斯坦布尔的性格和它的历史一样层次丰富,而古勒的照片就传达了这一切。 在这些无与伦比的黑白照片之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 帕慕克撰写的详细而深情的序言。这位作家和摄影师古勒一样,都生于伊斯坦布尔,他们年轻时都曾渴望成为画家。二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他们的故乡,通过图像和文字,捕捉了伊斯坦布尔的灵魂。
中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文明起源于农耕,巨大都市运行时需要的物资、土地、劳动力也有很多来源农村。农民与我们保持着某种极度遥远却又无限迫近的关系。当下,我们即便不直接从那里来,生活也与之盘根错节地勾连在一起。2020年,著名人像摄影师逄小威历时10个月,走遍31个省,到达了当时所能走到的中国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古城村镇,拍摄了全部56个民族的1000多位农民肖像,并精选300余幅集结成册,并收录数篇农民访谈,呈现其真实的状态与生活。书中人物来自农、林、牧、副、渔五大领域,全面呈现了此时此地的 大农业 面貌,这些肖像不仅展示人物的面孔,还通过丰富的画面信息传达了人物与服饰、环境、动物、工具、家族、地域的深刻关系。农民的背后,是一条绵延至千百年前,却又支撑着当代生活的厚重线索。
《天地龙鳞:中国极繁美学在故宫》不仅是一套基于故宫IP的国民审美通识书,更是一套从传统文化中探索中国美学新浪潮的艺术体验产品。 全书提炼总结了两大中国审美基础系统 纹饰和色彩。利用130张海外回流珍稀照片和近300张彩绘手稿,系统入门中国木构古建、经典纹饰、传统色彩三个美学领域的常识。从国家历史文化到经典图案设计、复古配色美学,破译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时尚解钥。
本书是环球旅行家、摄影师侧卫将其历经多年时间环游世界,航拍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50个国家的经历,用数百张图片展现了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的自然风貌与文化遗迹。利用无人机的飞行能力延伸至人所不能及的世界尽头,捕捉人迹罕至的美景;利用无人机的高空视角上升到人不能攀爬之角度,捕捉人们不曾看到的奇景。本书通过近400张图片展示了渺无人烟的世界尽头以及绚丽多姿的灿烂文明,还辅以作者的拍摄经历、实地探索和所查阅文献,并结合16段精彩视频、34组131张额外图片以及9幅大型折页图片,以融媒体图书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一位中国摄影师通过空中视角所感受的世界。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展现地球上不为人知的独特风貌。下篇主要展现地球上人类文明的痕迹。通过作者不停地探索与前行,让读者发现地球
这本作品集收录了美女摄影师@ 暖暖vk 的精彩人像照片,通过简单、清新的文笔,给读者呈现了一场唯美、温暖的视觉盛宴。作者通过独特、大胆的拍摄手法,展现了模特迷人的气质和优美的形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书还随书附赠私房人像摄影用光基础手册,分享了@ 暖暖vk 从多年的摄影创作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学到实用、易上手的拍摄技巧,非常值得读者珍藏学习。 本书十分适合广大人像摄影爱好者、私房人像摄影师、影楼摄影师等参考阅读。
你见过冬日长白山上震撼的日出吗?你见过青藏高原上奔跑的藏羚羊吗?你见过浮在云上的珠江新城吗?你见过从发射场腾飞的火箭吗?有这样的一群人,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想,他们跨过山川大海,看遍浩瀚日月,不断用镜头记录祖国的错落山河,家园的日新月异,展现出这片让人爱得深沉的土地美的一面。这是8KRAW旗下每一位摄影师的心路历程,也是他们一直坚持创作的原动力。本画册囊括了这些优秀摄影师为精华的作品,通过祖国各地的特色景观,让你饱览祖国的壮丽美好。
芸芸众生,在面对照相机时,却意外地表现出一致的特征:表演性、模仿性、符号性、互图性、实用性 20 世纪下半叶日常生活照片的影像类型丰富、多元,甚至出格,呈现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生活的表与里、现象与本质。晋永权通过二十多年的图像收集、整理,甄选出从1950年代初期到1980年代末期1500余幅佚落的日常生活照片,试图寻找出中国人日常照相行为中的社会与历史逻辑。照片拍摄者、被拍摄者及拥有者信息皆无,使日常生活图像消弭了个案差异,由个体、家庭、特定人群的记忆载体,转变为公共记忆的共享之物。 《佚名照》既关乎过往,又预示未来,是一部平民生活的影像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现代精神成长史。在客观、温和中打开了视觉艺术解读历史文化的新视角,为一个日渐模糊的昨日世界,呈现出人性的温度,使我们更直观、感性地理解今天的中
本书是摄影师旧食近10年来的美食静物摄影作品合集,共分为旧色如画、枝果垂实、竹炉汤沸、此去经年、时节风物、故里田园、一念炊烟、年华暗换、仓庚百谷、三分醇甜10章,收录了精心挑选的作品364幅。这其中既包括了果蔬类、饮品类、甜点类、家常菜、五谷米粮和食材、传统年节美食等不同题材的作品,同时也涵盖了时光旧调、油画风格、暗影调风格等不同的影调风格的作品。 旧食痴迷于用镜头去和美食静物对话,对食物充满热爱,擅长用光影营造富有故事感的画面,她的美食静物摄影作品极具辨识度和个人风格。 本书不仅适合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收藏和欣赏,同时也可以为美食静物摄影师的拍摄提供参考和借鉴。
《物语心声:李长春诗影作品集》这部作品集,分为世纪盛典、祖国颂、山河情、百鸟赋和龙马精神五大篇章,共收录了作者退休以后拍摄的346幅摄影精品以及围绕这些精品所创作的74首配图诗词。这对作者十余年退休生活来说,既是一次形象的专题性总结,也是一次集中的艺术性展示。而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则是 以文会友 从图识君 ,领略作者别样风采,感知作者艺术成就,并与其学习、交流摄影理念、经验和技巧的极好机会。
2022年精装旅行摄影周历,艺术画册级印刷品质,具有学习欣赏价值。2019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Thomas看看世界,精心挑选53幅代表作。每周一图,带你一起看世界,开启你多姿多彩的2022年!
在数码摄影大量普及、修图软件日趋智能的今天,很多年轻人都热衷于在社交媒体晒出自己的美照,而拍摄前的化妆和拍摄后的修图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像摄影不可或缺的环节。人们似乎已经默认,人像摄影就应当呈现完美的皮肤、精致的面部轮廓。 本书收录了作者余晶晶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用相机拍摄的22位女性的素颜照片。她们从事模特、演员、金融工作者、插画师、摄影师等不同职业,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素颜坦然面对余晶晶的镜头,展现自己未加修饰的,真实、自信的面容。伴随着每组作品,作者还分享了她与拍摄对象相识的趣事和在拍摄中发生的故事。 本书中200余幅素颜人像不仅是对22位女性容貌鲜活、完整的记录,也是对人像之美的探索和尝试 美不应只有一种定义。
这是 一部城市记忆的纸上纪录片 。《故城:重庆记忆时光卡》承载了戴前锋先生三十年如一日记录的城市缩影,从十万张城市摄影中选取其中*代表性的作品,直观地反映重庆几十年的巨大变迁,用影像真实地记录了这座已经消失的或过去的 故城 故事和历史。 这是 一张厚重的城市文化名片 。那些曾经散落于城市各处的码头、吊脚楼、城门、文化建筑、街头巷尾,记载着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的记忆。这既是一场视觉盛宴,又是一次文化之旅。精致的六册小本,用独家照片配以简短的中英文文字,分门别类地集中展现了故城里这些珍贵的记忆,极富山城特色。读者翻阅其间,犹如穿越时空,重拾 遗失 的美好记忆。
本书是纪实摄影师刘昕的摄影作品集。全书以主题为线,融入个人经历,汇集了刘昕在国内外担任摄影记者及自由摄影师时的代表性作品。作为20世纪90年代备受瞩目的摄影记者,刘昕在《中国青年报》工作时足迹遍布全国,记录了我国数项重要社会事件,后来她赴美继续创作。女性、儿童与少数群体的生存状态一直是她关注的主题,包括 希望工程 、自闭症儿童、跨性别女性艺人,以及美国的阿米什家庭、俄亥俄州女竞选人、高中生母亲等。这也成为她日后投身公益事业的契机。本书还收录了刘昕与老同事解海龙在2020年所做的一次深入对谈,探讨了影像的力量与摄影师的社会责任。 全书采取汉英对照的形式,对影像及影像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说明,并采用两种不同的体例(摄影画册与摄影拉页)将摄影师眼中的中外90年代呈现了出来。本书可配合刘昕的影像随笔《
1978至1985年期间,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花了1000多天,几乎走遍了中国全部省份,拍摄了超过20万张彩色照片。他敏锐的政治学眼光注意到中国正处在一段历史的起点。他来到中国,和老百姓一起住人民公社、上旱厕、坐牛车,不动声色地观察中国的方方面面,用镜头记录中国人的衣着、饮食、工作、旅行、娱乐。他同时捕捉到深刻的传统元素和新的表达方式。《早春的中国》从久保田博二的海量底片中挑选出370多张照片,既有广泛传播的经典作品,也有大量首次披露的精彩画面,为读者呈现一个如早春般萌发新生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