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院校教材:从写生走向创作 人物画》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鲜明而厚重,并组成了主调色彩,保持了工笔人物画典雅的风貌。
郭梁,福建福安人。家名杏春,号剑狂。其父郭兆禄,是前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兴化府教谕(管理教育的地方官)。擅长左手书,字迹方正遒劲,颇见功力。娶秦溪连氏为妻,生一男六女,郭梁属老四,妹丽月(又名丽影)属老七。 郭梁随父赴任到兴化,就学兴化十中,并相继向兴化名画家朱警予、李霞学画。清朝被推翻,兴化光复,其父卸任回福安,住城内鹿斗境山门下“孝廉第”房(现莲池街三贤路23号)。郭梁仍留在兴化继续读书。1913年毕业回福安,受聘为刚成立的县立紫阳高等小学教员,担任体育、美术课程。1920年赴榕,一面从事艺术活动,一面以卖画为生,前后共16年。 他在榕广交画界名流,加入“联珠画会”,与陈子奋、张凌波、杨凄云、王沂等十余人互相切磋画技,曾与李霞、李耕合作《三仙醉酒》。
戴敦邦,自号民间艺人,江苏镇江丹徒石马乡人。无学历。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直至退休。因长期画连环画。一度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又担任过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和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但为合适的头衔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无扛鼎力作,多数作品为依附于中国古典文名著和古典诗词的插图,如《红楼梦》、《水浒传》、《西厢记》等。 戴敦邦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人物画大师,他为《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精心绘制的画稿,人物造型独特,神采飞扬,蕴含着感人至深的艺术神韵。本书所收70幅红楼人物彩墨图,是戴先生从所绘各种《红楼梦》人物画中精选而来。为了与原画相映成趣,还增配了人物小传和相关题咏以飧读者。在装帧设计上则采用能体现中国画画意的线装宣纸精印形式。
黄宾虹作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高标独立的画家,其一生经历丰富,学养深厚。在文史研究及中国画实践中造诣非凡。本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诠释黄宾虹将古典山水绘画向近现代山水绘画转变的伟大界标作用。
《戴敦邦画谱(辛亥革命人物共2册)》是戴敦邦画譜系列之一,收载戴先生*创作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人物图像八十幅。这里面既有革命元戎、志士英烈,也有军阀枭雄、官僚政客。每幅画前均配有简述其生平事迹的文字介绍。通过这些传神的人物图像和解说文字,读者可以领略一百年前波澜壮阔的伟大民主革命运动和当时活跃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的各种风云人物。同时,本书也显示了戴敦邦先生在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上的新开拓新探索,采用繁体直排,宣纸印刷,线装函二册的形式,值得珍藏鉴赏。
《画境——沈宁工笔人物画探微》(第2版)在内容上没有大动干戈,仅做了部分的改良,不过这依旧振奋人心。打开书卷,一批摇荡心旌的作品款款而来,画面楚楚动人,有些又漂亮的放肆。犹如孩童的哭泣,你不确定起因是饥饿还是思念?画面的魔力像秋风中的落叶,上下翻飞,不知所终。 本书内容延续第1版,部分各种文章,立体展示沈老师艺术的特立独行;第2部分是那套蝶恋花的步骤图,配着肖邦的夜曲,妙极;第3部分则是精彩纷呈的新旧佳作之完整图和局部,越琢磨越糊涂,越糊涂越喜欢。
中国画重笔墨、神韵、意境,再就是情趣。 中国画笔墨技法可数,而幻化无穷。写意之“不可控性”,使众画人难逾艺道之槛,唯大悟者可邂逅画学三昧,造化天机。 神韵者,神采至上,气韵生动。艺道通神,生机盎然,气息畅通,格致井然,方韵律迭宕。 意境者,画外之域,勾魂摄魄,导引观者出神入化;物我为朋,主客呼应,意会,天趣无尽。 中国画自古不以幅面定优劣,皇皇巨制不乏神品,而小品似乎更多精作,小幅微篇更易把握中国画之要旨。故此,苟拟把味细品,领略中国画之真谛,还是看小品。 编此画丛,选当今画坛人物画高手精作,谨供与诸家交流和蒙学者摩识。
杨葆瑜(笔名宝瑜),自幼酷爱国画艺术。曾师承壁画专家陆鸿先生及著名工笔画家黄均先生。并长期随从表亲董寿平先生及著名花鸟画家俞致贞、刘力上先生研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理论。创作的“四喜图”、“良霄”、“精卫填海”、“画龙点睛”、白梅寿石“等工笔人物作品多次获奖,被国内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文化单位和名人收藏。其业绩还收入多种书刊。 从他大量的作品来看,娴熟的双勾设色技法与写实造型的结合使他的作品生动准确而形神兼备;他善于从布局、造型、运笔、赋彩等方面把繁冗、荒杂、无序的客观实有物,进行高度提炼概括,富有节奏韵律的秩序化的艺术加工,使之将意象性与装饰性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视觉感官中唤起普遍性的美感。
施大畏、唐勇力、冯远、赵奇、田黎明、(慧禅)史国良、申少君、刘进安、李洋、陈钰铭、周京新等都是50年代出生、在当今中国画坛人物画领域具有代表性和主导作用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在技术与风格上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追求,建立了极具个性特征的语汇和成熟的个人画风,体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物画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二十一世纪主流人物画家创作丛书》是一套以这些主流画家为阵容,集艺术评介、作品介绍、个案研究 、画家随笔、手稿、草图、照片于一体的大型画册。通过这些画家层面丰富而又语汇独特的作品,通过他们选择、扬弃、再选择、不断自我超越的求索之路,展示了当代人物画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画家个案研究所面对的艺术观点、语言运用、形式探讨、人文背景、创作过程与画家精神面貌,反映了画家在当下文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之一,更是我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结构奇伟,内容丰富,艺术精绝,她以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这个时期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她通过(贾、史、王、薛)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这一时期广阔的生活视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她蕴藏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内容,是中国封建末世的一部百科全书。 本书以《红楼梦》为蓝本,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为主,用一页一画的形式展现《红楼梦》的精华。
郭东健,1956年6月生,祖籍山东博兴,1982年毕业十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福建省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参展记录: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七届、第八届美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福建10家晋京展;全国中国画百家邀请展;首届、二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全国中国画创新作品展;中国画研究院年度提名展;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展,中国当代国画人物画提名展等权威性大展。曾荣狭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等多项奖项。 出版记录: 出版发行《当代国画名家作品一一郭东健》、《郭东健人物画集》、《中围画名家郭东健》、 《郭东健水墨人物画选》、 《郭东健写意人物画精品集》等7部个人专集。近年来先后在福州、兰州、三明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赴埃及、土耳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宪生如此评价他的老同学:王经春“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故其也深知笔墨与文化精神的关系,因而读他的画,除了形式上的赏心悦目之外,让人能品出一种文化精神的意味,这种文化意味,使经春的作品脱俗而雅致,提高了作品的品位。” 王经春画的是古人,然而为什么那种意境让现代人向往?因为那是一种精神境界。在西方物质主义不断侵袭我们的时候,它述说着一种东方的理想,温暖了我们,感动着我们,也升华着我们。我们在画面里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家园。而茶和棋,只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象征而已,所以反复出现在王经春的笔端。
????《现代工笔人物画法》立论新颖、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特色,是美术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是*早的画种,而工笔人物又是*先趋于成熟的。工笔人物画是以线描为骨干、精细入微地表现人物对象的绘画手法,是区别于水墨人物画的一个绘画概念。?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种绘画能像中国画那样,具有一套流传有绪、体系完备而又灵活多变的图式规范,无论赫赫大师还是莘莘学子,都无法绕开这套图式规范而取得成功。可以说,历代国画名家既是图式的创造者,也是图式规范的承传者,正是承传和创造的完美结合,才使他们赢得了中国发展长链上富有意义的一环。也正因如此,中国画教学采取了迥异于西方的“课徒”方式,既通过先临摹后变革、先接受后理解、先专一能后兼多方的“以法致道”之途径,来训练培养新一代国画家。 然而,受历史条件和思想方法所限,人们往往拘囿于非常有限的家数甚至一家一派的狭隘圈子子,使得这种教学方式的应变性很小,成才率极低。如今,随着现代印刷术的普及,人们虽能看到大量的画册和课徒稿,但由于画册比原作缩小了许多倍,无法看清细部技巧,课徒稿则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