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山水画须从临摹入手。初学者面对古画名作,往往无从下手。本书作者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教育家,且具备数十年山水画教学经验,为初学者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临摹学习方法。 全书分三卷:*卷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法,第二卷为初级临摹,第三卷为高级临摹。*卷中,作者亲手绘制近百幅基础技法解析图。第二、三卷,精选六十余幅意境、笔墨俱佳的历代传世珍品画作,展示原图,划分临摹步骤,示范临摹画法,一步一图,以精致笔触配合精到讲解,使得本书极具可操作性。 独特的大开本设计能够完整展示名画的画面和笔触,配合精心设计的画面解析、局部放大等环节,更使得本书具有与众不同的实用性。 本书美轮美奂,还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大千的山水画,是他所涉猎画类中,着手晚,却持续时间长的,其成就之大,且量丰、质高,是他能屹立于20世纪画坛大师之林值得赞誉的画种。大千画山水,包括临摹、写生、自创三类,工笔、写意、泼墨泼彩兼善,水墨、浅绛、青绿、金碧俱能。《奇丽的清川叠翠·张大千山水册》就是一本大千山水画集,书中收录了大量大千山水画作品。无论是前期的临仿古人,集其大成;还是后期的万象罗胸,一心独造,都令人折服于其山水画创作的俱能精善,感慨其山水的创新面貌在笔墨上和视觉的冲击力上都为中国画揭开了新的篇章。
本书收录了近千首中国历代山水画中的题画诗。为查阅的方便,作者按题材分门别类加以编排,分别是:四季(春、夏、秋、冬),四象(阴、晴、夜、雨),四景(烟、云、雾、霭),四水(江、湖、溪、瀑),五胜(杭州、越州、苏州、齐州、桂州),五绝(长江、黄河、桃源、潇湘、太湖),山岳(山、岳、丘壑),综合和画题十个章节。给学习山水画的读者提供了作画题跋的可靠资料,也为绘画者提供了山水画创作意境的思路。请读者在阅读时提出宝贵意见。
《王季迁读画笔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内容:一是《王季迁评古画私人笔记》,是王季迁1959年至1990年间,在读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古书画的笔记。王季迁曾于1959和1963年两次到台北故宫读画,他将当时的鉴定意见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在《故宫书画录》一书上。《故宫书画录》是台北故宫博物院1956年4月出版的一部着录之书,分卷、轴、册三大类,书中无图片。1991年他又曾陪同门师弟徐邦达到台北故宫看画,但当时仅允许他们观看十六幅古画。他后来也有部分的鉴赏文字记录在《故宫书画图录》上。《故宫书画图录》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于1990年至1994年陆续出版,共计28册。
南京博物院院藏书画中,明清山水极为丰富,可以说各家各派、名家名作,乃至画家虽不太知名,而作为流派性反中央委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作品皆应有尽有。本册〈清代山水画集〉是〈明代山水画集〉的姐妹篇,规模比〈明代山水画集〉更大,作品更为可观。其中“四王”一系的作品具有十分典型的价值。如王鉴〈仿古山水屏〉十幅,规模巨大,笔法严谨,秀润非凡。王翚《溪册霁雪图卷》、《仿惠崇早春图卷》,吴成《仿古山水册》十幅、王原祁《九日适成图卷》等筀产,都令人百看不厌。“四僧”一系的作品更有许多绝世精品。
“四王”画与娄东画派 明清之际,太仓画家辈出,逐步形成了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画,以王原祁为首的“娄东画派”,在画坛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娄东画派几乎统治了整个清代画坛,成为清代的正统画派。而“四王”画至今依然为海内外不少艺术家推崇,学习者、研究者大有人在。 “四王”,是人们对清初王时敏、王鉴、王[恽]、王原祁四位山水画家的合称。其中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为太仓人,王恽[恽]为常熟人,他们之间着师友亲属关系。在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想上,他们均受董其昌的影响,临摹过大量宋元明古人之画。王时敏的画被誉为“苍秀高华,夺帜古人”;王鉴的画被评为“沈雄古逸,皴染兼长”,王[恽]画被赞为“人力寖深,法度周密”;王原祁的画被褒为“笔法苍劲,气味高淡”,“笔端有金刚杵之语不虚也。” 在“四王“中,王
《李可染的世界 山水篇 江山无尽》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李可染先生的绘画作品集,本书是既《李可染的世界·写生篇·千难一易》后的第二本绘画集,以山水画为主。本书中收录了画家150多幅山水画作品,主要有画家早期的临摹、中期的写生、晚期的风格演变作品构成,系统而完整的展现了李可染先生的绘画历程。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早期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中期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李可染的山水画还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
中国山水画滥觞于魏晋,独立于隋唐,鼎盛于五代两宋。及至元代统治,由于士人阶层 修齐治平 人生理想的破灭之中,普遍郁积着生不逢时、乱世求安的消沉情绪,在此社会与心理背景下,山水画成为很多士大夫文人精神家园中的 世外桃源 ,抒情达性、述志寄怀。明代山水画正是于历代尤其是宋元山水画的厚积荫庇之下,在艺术理念与创作技法等方面不断向前推进,续写了文人山水画的繁盛与辉煌。 本书辑录了明代山水画家20位,作品221幅,画芯或局部精放29幅,收集整理了明清山水画相关画理画49篇,以 文图并辔、呼应互释 的形式呈现,即经典名画与经典画论合一出版。让读者观画的同时又能 识理 ,大大宽展了文化艺术信息的含量。
《中国画艺术专史》丛书为我国部中国画艺术专史,填补该领域空白。作者分别对中国传统绘画中三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不仅全面展示了中国画灿烂辉煌的风貌,更对中国画中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的具体成因、发展规律、技法特性、人文价值等物质层面和深层内涵作了客观的揭示和有益的探讨。具有学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书为丛书之山水卷。本书共分为十编,编总体论述中国山水画的文化精神;第二编主要探讨前山水画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第三编至第十编,对整个山水画演变的历史作描述和梳理,力求在保持细节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的同时,厘清和概括出这种演变的整体脉络。
《经典风范(山水篇)(精)》收录包辰初、于志学、崔振宽、曾晓浒、宋雨桂、萧平、赵振川、龙瑞、张复兴、陈玉圃、朱道平、范扬、张志民、白云乡、林容生、陈平、何加林、张捷等当代绘画大师的作品。本书由天津大藏天承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编。
现代史上的中国花鸟画,已不是古代昼史上狭义的一门,而包括了花卉、翎毛、畜兽、草虫、蔬菜、龙鱼和“四君子”画等以动、植物形象及其相关物为题材的各种作品,成为与人物、山水相并列的三大画科之一。它在20世纪,一方面受到18世纪、19世纪画风的直接启示,又受到20世纪大文化背景的直接影响,在美学品格上发生了诸多变异。封建王朝的结束,实际上宣判了作为封建社会晚期主流形态的文人花鸟画的终结;50年代的社会革命,又宣告了以歌颂时代精神为使命,以大众审美意识为美学标准的花鸟画时代的开始;“文化大革命”使花鸟画遭到灭顶之灾;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花鸟画又获得了空前的个性与语言自由。在这个世纪里,文人简笔画的历史性转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半工半简语体吐故纳新亦代有大家;工笔语体暹接两宋在数百年后再度
《中国山水画研修班-山水画教程.王中年 第四册》 本书与传统的老版书《芥子园画传》有所不同。《芥子园画传》其教授法只讲摹仿,不涉及其他艺术形式易忽视写生和创作,因为临摹和写生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二是版图印制较粗糙既无色彩,墨色又无浓淡干湿变化,难以展现山水画技法;其三是陈旧的造型方法与时代不相呼应,使得笔墨已不具对生活及大自然的表现力,不易融汇、吞纳吸取外来艺术理念和营养。《山水画教程》基础课内容一至八册中的范画基本上是作者到生活中去以自然为师,通过写生对所描绘的景物已做了取舍、提炼和概括,是接近大自然的画稿,在表现方法和手段上既不是概念的套路,也不是固定的程式,而是接近生活的范画和图例,使临摹者熟练掌握技法后,到现实生活中写生创作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法和手段
该书收集了部分微山籍和在微山工作的书画名人以歌颂宣传微山题材创作的书画作品,并收录了*的艺术大师为该书所作的题字、刻石作品,是一部印刷考究,装帧精美的宣传推介微山的文化礼品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
《唐人诗意图(魏剑峰绘唐代山水诗画百图)(精)》主要展示了画家魏剑锋利用传统山水画技法,对唐诗中的高远意蕴进行了自己的表现与诠释,融诗入画。共100件作品,所画均为中国传统山水画,这其中《蓝田山石门精舍》《登鹳雀楼》等是其中的代表作。本书所刊印的画作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一次完美结合。其笔墨张弛有力,落款题字彰显书法功底深厚,以诗入画,画境诗境均格调高雅;画面布局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谭逸冰、张磊编著的这本《艺术生活传承--张志民山水画艺术研究》着重介绍张志民先生在山水画方面的艺术成就。通过对画家的生活状态和对山水画的理解以及艺术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全面解读,介绍艺术家在各个时期的创作历程。全书1.5万字,150幅图。 本书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