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圣教序碑》这个纪念性的作品,经过复杂而富有戏剧性的演进,逐步蜕变成一个无可争议、可以代表王字书法最高成就的经典之一。然而并不像人们理所当然认为的那样,《集王圣教序碑》从问世的那天起就是一件王字的书法名品。这个过程与传为王羲之书迹的另一经典《兰亭序》的遭遇恰恰相反。本书的目标是按照《集王圣教序碑》生成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再现该碑由佛教经典到书法名典的道路。这会帮助我们正确了解在王羲之经典化的过程中,《集王圣教序碑》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 罗丰 本书为考古学者罗丰对 行世法书第一石刻 《集王圣教序碑》所做的全面考察,梳理了由唐至清人们 以王羲之的名义 推动该碑经典化的历程。他不只关注文字、书法,更考索了碑的形制、花纹、石材,以及碑的物质存在同书法和碑文内容的关系;从考古学与历史
本书首次以金文发展脉络,汇编10余家国内重量级博物馆藏,完整梳理了良渚到汉代3000年从刻画符号到鋳、凿金文的发展衍变,全面展示了23件商代到汉代的器物铭文,如铭文堪称西周标准字体的代表器物 史墙盘;目前已知最大的商周时期青铜簋 ?簋;铭文篇幅最长的青铜簋 兴簋;首次出版的楚怀王时期的鄂君启金节等。全面梳理5000年金文演变、研究、考据、书写的过程,近1800字铭文高清细节,逾3000字青铜铭文完整呈现,铭文笔画形态和鋳凿、凿刻等各方面细节得到充分展现,是一部脉络清晰的高清金文书法图录。 此外书中还梳理了自清代青铜器大量出土以来,金石学家对大盂鼎、大克鼎、散氏盘等青铜重器全形拓和铭文拓本,并结合晚清以来著名书家对金文的临摹、创作等图像信息,以金文的角度梳理中国文字的演变之路,让读者了解金文这一中国汉字体
本书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篆刻艺术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和艺术价值。 元代的文人篆刻艺术,长期以来是篆刻艺术史研究的空白。作者以元初赵孟頫、吾丘衍为基点,将文人篆刻艺术的自觉时代从明中期的旧说向前推进了二百年;勾勒了从元末到明嘉靖年间文人篆刻发展史实的线索,并利用新发现的文物,突破了以往关于文彭篆刻研究的局限。作者还以艺术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徽籍印人的社会属性、地位变化、经济来源和生存方式,探讨他们中的职业印人如何接受文人篆刻的艺术审美,逐渐融入文人篆刻家中,并成为晚明文人篆刻史上的重要力量。在清代的讨论中,突出了 印从书出 印外求印 两论对晚清诸家篆刻创作的影响,体现了作者论从史出、史从论入的治学方法。 近现代篆刻艺术是古代文人篆刻艺术的承续和转型。文集还收录了关于齐白石、黄宾虹
本书主要内容有:古玺印研究、古代书画印鉴、篆刻编、待时轩印存、古玺印考略、增订汉印文字征、古玺文编、古玺汇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青铜器研究、青铜器纹饰铭文辑录等。
本书讨论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之下的广告艺术,还重点讨论了月份牌的制作和营销。这些月份牌富于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本书还对目前关于上海文化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并开拓了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的新视野。本书还展现了这些中国艺术家在广告艺术领域之外 如在中式绘画或摄影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此书的出版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解中国艺术史有积极的意义,定会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的热潮。本书系首次翻译引进国内,此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洪再新主编《海外中国画学研究文选》和2021年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在阴影中绽放:中国日本绘画史上的女性》均收入本书作者专业论文。
晋唐五代宋元古书画是中国无比灿烂的古文明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审美,是一个民族的眼光、智慧,不可等闲视之。无论是哪个国家、民族, 如果在审美上先行一步,就会在文化上占得先机。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中国悠悠千载的优秀古书画,是国之瑰宝,是大国实力,其意义和影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的。本书收录具有代表的晋唐五代宋元山水、书法作品,将审美引入古书画的鉴定过程,主张应认真看画,看懂画,从审美的角度和方法揭示作品的内在性、艺术性和独特性。本书以具体作品的列举来说明审美至鉴定的统一过程,是古书画爱好者的鉴定实操荐读图书。
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三千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字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排列。
本书是我国部专门对历代书法理论分类编排并加以评注的著作。 编者季伏昆历经四十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爬罗剔抉、撷英咀华,整理出史上368位书法名家的1500余条论书语录,并分为十五大类,从书法本质、书体演变、书法学习、书法鉴赏到书法与个人品性修养的关系,涵括了书法的方法面面,实为一部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书法家方建勋亦为本书精选高清碑帖图片150余幅,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
《简帛书法大系 马王堆汉墓简帛书法(合集)》系马王堆汉墓简帛精选之书法字帖。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 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简牍书法(合集)》包括有:《马王堆汉墓简牍书法》《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篆隶》《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一)》《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二)》《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汉隶(一)》《马王堆
《淳化阁帖》是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本丛书择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释文、作者介绍。特色:现市场上虽然称为经典书法的图书不少,但大多数都是翻印,缺乏新意,而且真伪杂糅。此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以限度还原作品真迹原貌为主,选取高清大图,唐摹本或拓本,程度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而现市场上包括二玄社出版的多都是翻刻本,根本不能代表王羲之的书法水准。
《书学众艺融通论》为作者 六十年学术生涯文集 ,全书以书法为中心轴、主导线,广涉印章、绘画、雕刻、建筑、诗歌、音乐、舞蹈、戏曲、摄影等众多艺术门类,从中赏美品韵,含英咀华,游艺研理,探赜发微,并寻绎其艺术融通的美学规律。
本字典所收草书,主要来自敦煌写经。为了方便读者的检阅和学习研究,对所选草书,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为了能够完好地保存原作的风貌,本字典编纂时,采用了高科技制作技术。为了排版的方便,对原字作了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处理。 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二千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字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排列。
本书为作者阎海军对篆刻艺术家何效义的铸印创作的纪实性写作。 铸印 是一个以 刻写 为指引和观念母题的创作实践,通过探讨刻写与铸艺有关的非物质、历史以及地方性知识等问题,以在地的方式开展创作、讨论、影像纪录、田野考察、日记、学术论坛。本书共分为 在地 铸印 对谈 讨论 附录 五个部分,以全影像的方式记录了基于地方史地知识和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艺术家的铸印创作,并收录与民间艺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策评人等的多场对话讨论。通过传统篆刻艺术的重构、表达或者认知,使篆刻和民间技艺在当下的互动成为打破篆刻边界的可能,既是和民间艺人一同参与一起感受不同领域所激发的热情,也是朝向未来的一种历史性实践。着重探讨了由篆刻扩大到日常刻写的问题,与民间手艺人背后的非物质民间经验。
《松桂堂帖》为北宋书画家米芾的曾孙米巨以家传法书摹刻上石拓印而成,传世仅两种。此次传世两种 故宫本 与 冯铨本 首次合辑出版,同时收录8件首次面世的米芾刻帖,3件晋人翰墨、18件米芾书迹,是了解、学习米芾书法的重要资料。本书兼顾资料性与学术性,书中三篇文章深度解读《松桂堂帖》来龙去脉。 本书以宣纸原大精印,并用经折装的方式进行复刻。力求为读者提供鉴赏、临摹、学习的新资料,完整再现宋拓碑帖之美。
嘉树堂为上海著名收藏家陈郁先生的堂号。嘉树堂所藏中国古代善本碑帖,均为名碑精拓、旧拓,流传有序,来历清楚,又多经名家题跋、收藏,为该碑国内拓本,无论在艺术性还是文献价值上均可与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公藏单位媲美。此次精选嘉树堂藏品,可以使孤本珍本化身千百,提供给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瘗鹤铭》,传南朝梁弘景书,黄庭坚谓 大字无过瘗鹤铭 。原刻在江苏鎭江焦山西麓崖壁间,传宋时遭雷撃,崖石崩落长江中,碎散沉入水底。冬季,水涸石现,方可椎拓,世称出水前拓本或水拓本。此册经张祖翼、孟宪章收藏,经《启功丛稿》《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启功全集》著录,并有启功跋文。
清代乾嘉时期,学人游幕之风盛行,对学术发展影响深远。其时幕主延揽轶才达学,主持大型金石学著录,而游幕寄籍之士,则于校勘考斠之余,汲汲于搜求碑版彝器,并摹搨以广流传,风气所及,更开碑学书法之先声。综观乾嘉幕府,以乾隆后期至嘉庆初年朱筠、毕沅、阮元三大幕府最具规模,于碑学书法发展的意义尤为重要。本书即以十八世纪晚期的毕沅幕府为重点,探讨游幕学人如何将汉学风气与金石学成果引入碑学书法,勾勒出碑学书法初兴时期的一个侧面,为清代后期书法发展开导先河。 本书就十八世纪晚期的清代幕府与碑学书法所涉及的诸多课题,如京师、广东幕府学术圈以及学人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流和艺术赞助等,都值得进一步探讨。事实上,清代碑学书法之兴起并不纯粹是时代审美观念改变所致,其与当时整体学术发展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阳冰篆书三坟记》: 魏晋至唐初,真、行、草为书之大宗,篆、隶绝少。唐玄宗偏爱隶书,导致习隶之风渐盛。 安史之乱 后,时尚复古,重正字之学。在此背景之下,李阳冰着意小学,补益文字,以劲利豪爽之篆,抗衡真、行、草、隶时贤,自诩 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言也 。 《三坟记》由李季卿撰文,李阳冰书,为其篆书代表作。是碑立于唐大历二年(七六七),碑文阴阳两面,二十四行,行二十字,记述李季卿为三位兄长迁葬之事。原石久佚,宋时重刻,碑现藏西安碑林。此碑承李斯《峄山》笔法,参以籀法,结体纵长,线条劲利,使秦篆在中唐得以复兴。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云: 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一手。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 可见李阳冰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此碑亦为
本书包含《何绍基行书高启诗四条屏》《张裕钊行书陆游诗四条屏》《吴昌硕临石鼓文》《沈曾植临古四条屏》《郑孝胥行书文心雕龙节录四条屏》《黄宾虹与黄钧瑞书册》《于右任草书杜甫诗四条屏》《沈尹默临尚书省郎官石记序卷》《谢无量行书自作诗扇面》《近现代书法名家楹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