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曹锦炎教授在中国美院学院书法专业教授古文字课程的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书法专业教材,书稿历40年整理编写、补充完善,首次从书法、篆刻实践的角度,借助新出土文字资料,详细梳理了甲骨文到汉隶之间的古文字字形和字义的演变过程。将《说文解字》540部浓缩为108部,对各部首收录字例侧重于从字形方面进行讲解和梳理,并对书法、篆刻实践中如何运用古文字提出了科学建议。所收字形多取结构或形态不同者,更为实践提供多种选择,开拓艺术创作思路,也为书法史研究提供新视野。
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郭店楚简于1993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经整理,共存730余枚,大部分完整。郭店一号墓的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郭店楚简的年代下限应略早于墓葬年代。郭店楚简的形制不尽一致,就长度而论,可以分作三类(32.5厘米、26.5~30.6厘米、15~17.5厘米)。郭店楚简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除《老子》《太一生水》两篇是道家著作外,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尊德义》《六德》《语丛》等。各篇原来都没有篇题,现在的篇题是由整理着拟加的。全书分图版和释文注释两部分。
三星堆遗址所在的古蜀国都邑是古蜀文明中心遗址之一。1986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发掘在世界上引起巨大轰动。"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发掘出土的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是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和前所未见的稀世珍品,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更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发掘证明了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乃至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本书是我国部专门对历代书法理论分类编排并加以评注的著作。 编者季伏昆历经四十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爬罗剔抉、撷英咀华,整理出史上368位书法名家的1500余条论书语录,并分为十五大类,从书法本质、书体演变、书法学习、书法鉴赏到书法与个人品性修养的关系,涵括了书法的方法面面,实为一部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书法家方建勋亦为本书精选高清碑帖图片150余幅,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
《邓石如书法编年图目(套装上下册)》以收录邓石如书法作品为主,兼及款识、题跋、质地、尺幅、作品藏处、数据来源等,以备读者参考。《邓石如书法编年图目(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二卷。上卷收录邓石如有纪年书法作品,下卷收录邓石如无纪年书法、篆刻作品及附编。上卷收录书法作品以邓石如年龄为序,系以干支、公元、建元。作品凡有纪年、纪时者各按时序节令次第排列,附以编号。仅存纪年者,列于该年之后。下卷收录邓石如未署年款之书法作品,排列顺序以书体为主,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次第排列。邓石如篆刻为皖派开山之作,影响巨大,惜传世者明确纪年及附边款者较少,为方便读者查阅,特以笔划为序,列以表格,有边款者附之,一索即得。部分作品,由于原载数据过于简单,编者既未能亲见实物,又无图版数据可
广东书画传统源远流长,尤以明代以后名家辈出,成就非凡;近代以来,更得风气之先,引领全国,诚为近百年中国之书画重镇。广东书画的基础实力雄厚,足以和传统艺术中心江浙、京津地区并肩而毫不逊色。本系列丛书中的《岭南书法库 黄士陵》是对岭南书法家黄士陵的个人研究文献和作品集,黄士陵作为一名地位低微的石匠刻工,磨改乾隆石经,镌刻石鼓文,篆广雅诸碑,服务于最高统治者,所作均是皇家文化工程。梁鼎芬许为 海内巨擘 ,邓尔疋评曰 窃云当以殿明清 。书中收录了黄士陵的书法代表作以及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全书含有深层文化背景,创作忠于史实,不含杜撰虚构的对话和场景描写。字数:4~6万,图片:120张。
《祝嘉书学论著全集 书法批评、书信、新旧诗等》收入祝嘉不同时期撰写的《逆耳集》《书法管窥》《书法罪言》,以及祝嘉写给师友、亲属、学生、书法爱好者的有关书法的书信一百多封。另收入他的新旧体诗200首左右,以及《文房四宝述要》《 墨经 疏证》等与书法相关的著作。本卷还附录《祝嘉年谱》,以及 伊藤东海致祝嘉书 海内名家致祝嘉书 。 所收书信加释文,所附书信不加释文,但书信手稿皆影印,大都为首次公开。《祝嘉年谱》增补了许多新内容,是目前非常翔实的祝氏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