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善教授所著《中国书法简史》是新中国成立后*部用现代汉语写成的书法史著作。198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增加历代书论研究,成为《中国书法史》,再版3次,印刷11次。本书被日本书学泰斗今井凌雪和他的学生中村伸夫翻译,于1984 1989年在日本《书道研究》杂志连载5年,被评为 *受欢迎连载 之一。2015年《中国书法史》由日本筑波大学中村伸夫教授重译,日本美术新闻社分7卷出版,作为日本大中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中国书法的教材发行。 此次出版的增订本《中国书法史》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图例300多种,对近年新出土的古代书法作品进行了研究补充,全书20余万字,280页,随文附图500余张。 本书把中国书法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以 意象 思维贯领全书;写作中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和史学中的忧患意识;大量使用
《白蕉给你讲书法》收录了近代帖学大家、学王杰出代表白蕉为书法初学者所编写的书论精华,涵盖选帖、执笔、工具、运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书法学习的理论、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书法入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书法理论的剖析而展示各个时代的艺术思潮、审美趣尚和批评方式。 中国的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它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像,表现出人们对平衡与倚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绪与品格修养。它是实用的,每个文明社会的成员都依靠它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它又是超实用的,历来论书者往往强调书家淡泊无为的心态和超乎名利的品格。 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如果以书法与绘画相比较,绘画直接取法于自然和生活,它通过图像来再现真实,绘画的重要原则是逼真,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抒情写意。而书法的象形意义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现文字意义所代表的物象,而是
《古代字体论稿》是启功先生多年汉字字体研究的杰作,其在1964年首次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著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随着汉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字体问题在汉字研究中的学术地位日益重要,而这部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修订再版的。 启功先生以谦逊的治学态度,详细剖析了汉字字体的复杂演变过程,清理了种种缠杂不清的说法,提出了科学的结论。他的治学方法和独到观点不仅廓清了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梳理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历史,同时,启功先生的治学方法也给后学带来了不少启示。《古代字体论稿》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字体发展的文献资料。书中近百帧各历史时期的字体图版本身就是一幅美丽、形象的历史长卷。
本书收录除《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之外熊秉明先生关于书法的精彩文章,集中阐释了其关于中国书法的观点,分为书道 书艺、作家 作品两部分,书道 书艺部分从宏观层面探讨书法与人、书法的重要性等,作家 作品部分对书法作品、书法家进行精彩点评,如颜真卿、张旭、王羲之等的书法特点以及《兰亭序》《古诗四帖》等作品的独特魅力。
此书是熊秉明先生在书法理论方面的代表作,他借用西方美学理论剖析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将长于形象思维而略显涣散的古老的书法理论开宗立派地分为六个体系:喻物派、纯造型派、缘情派、伦理派、天然派、禅意派,并在哲学框架之下探讨中国书法独特而深层的审美价值,视野开阔,见解独到。
《神采为上:书法审美鉴赏》主要围绕书法何为美、何为不美、如何才能美、如何鉴赏等视角展开。该册遵循书法美学生成的自身逻辑,从汉字书写如何成为艺术、书法与文字的关系等问题开始,逐步推进到书法美的根源、美的表现、不美的表现等话题,既有对一系列书法美学范畴所进行的深入解读,又有对势、气、韵、节奏、空白、墨色、书卷气、金石气、模糊美等重点书法美学问题的理论拓展,尤其在涉及书法美与时代、人心、社会等诸多方面,注重考察书法美的文化属性,试图让读者在审美鉴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哲思。
《意在笔先:书法创作技法》主要围绕书法创作中用什么工具写、用什么技法写、用什么心态写、写什么样的对象、写出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来展开。该册从文房用具的介绍开始,到执笔技巧、规律探寻,把古代经典的技术术语几乎一网打尽,并进行尽可能的深入解读。在技法解读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试图让读者知其所以然,把习书者在书法学习创作中习焉不察的问题、现象进行集中深入的讨论,力求给读者带来启人深思、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为心画:书法理论批评》主要围绕书法的原理、理论、批评、标准等来展开。该册也是以时间为线索,从汉代书法理论的萌芽与产生,一直到当代启功、沙孟海的书学思想,在书法理论和批评的发展过程中,遴选出100个具有代表性的书法问题,涉及历*有代表性的书法理论家和批评家100多人,集中讨论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何谓书法、书法何为、书法的批评标准、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书法与人的关系、书法的功用等基本理论问题,试图给读者梳理出书法理论发展的脉络和品评批评的传统。
打开书法世界的钥匙,体验真实的唐朝。罗振宇、张泉灵、邓宝剑推荐阅读。 玩转创意的书坛影帝唐太宗﹑想藏都藏不住的书坛千里马褚遂良﹑双重人格的书法摇滚王张旭﹑擅长炒作的天下*明星书僧怀素 《当书法穿越唐朝》是一部充满趣味性的唐代书法史话,讲述了 10 位唐代书法大师的传奇人生,解读他们笔下诞生的书法经典,以及经典背后的那些故事。 书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书法故事,折射出唐代的历史文化及审美趣味,帮助你思接千载,穿越历史,在书法故事里体验一个真实的唐朝。全书收入近百张唐代书法经典法帖精美图片,图文并茂,通过文字讲解,启发你通过自己的眼睛鉴赏书法作品,获得艺术审美升级的快乐。 作者杜萌若为中国*批书法博士,师从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发扬欧阳中石先生 博雅 治学理念,广泛涉猎中西文史
《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主要围绕中国书法史中书家、作品、事件、时代等来展开。该册从文字的产生和汉字的起源,一直到当代书法展览制度对书法发展的影响,在数千年的汉字和书法发展进程中,以时间为线索,遴选出10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涉及著名书家的作品、风格、历史地位和贡献,重要的书法史事件及其历史影响,书法的生成原因及其特色,同时注意到书法与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试图给读者提供一个脉络清晰、有视角、有深度的书法简史。
本书主要精选历代书论中的经典书论释读、评析,内容主要包括:西周“六书”理论、汉代书论、魏晋南北朝书论、隋唐书论、宋代书论、元代书论、明代书论、清代书论选读。体例采取释读与评析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阅读:书论发展概述、不同时期书论简述、经典书论选读。重点是经典书论选读,主要包括作者简介、解题、原文、注释、译文、理论价值分析。每章附有思考题,帮助学生阅读之后进行自我检查。本书主要为了在校本科生学习古代书论之用。因此选材的重点偏重于实用性。突出不同时期代表性理论。注释、译文、理论价值分析参阅了近年来书论研究的新成果,结合教学体会及发现的问题,尽量做到易于学生阅读、分析。由于是针对书法本科生的入门普及读物,故许多理论未作深入挖掘。
诗、书、画、印是文人绘画的一整套系统性素养。在这些方面,陈师曾皆臻上乘。由于其画学理论的影响及画名的显赫,诗、书、印的艺术成就有所遮蔽,研究时当作整体观。 陈师曾的书法篆刻既是其绘画之所以成立的基本要素,同时也在相互的促发中各成体貌且有共通的审美意趣。 陈师曾的书法,真行草隶、钟鼎甲骨、石鼓秦权、汉隶魏碑,无不擅长,尤以篆隶为多,也*有特点。 他的篆书与其身为篆刻大家分不开,临写范围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篆和诏版权量文等。陈师曾篆书上溯两周金文以 求古 ,取法高古意在出新。如篆书《八言楹联》(本卷P001)、《临全文扇面》(本卷P068)、《四条轴》(本卷P028),由于取法多样和自然淳厚的秉性,篆书风格既迥异前人,又有别于吴昌硕的一味艰涩古拙,总体上呈现出严峻、浑朴、沉穆的流美气息。 隶
本书为海上著名书法家张森先生的书法集,以草书写就《桃花源记》。张森先生幼承庭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书法专业创作研究数十年。早年光学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他在书法艺术的实践中,融入科学的理性思维,从而形成了其个性化的创作理论与书写风格。他学书取精用宏,不受一时一代、一家一派所约。书风全面,论书亦淖极理致,时出新意。本次出版的《桃花源记》是张森先生2024年在交大博物馆 心画 张森书法观摩展 中的一件有代表性的草书作品,以大字形式分段呈现,类同草书字帖,笔墨清晰,便于临习,是一本具有赏析和实践价值的书法学习范本。
《这就是书法》是一本书法知识普及读物,想让读者们对 书法 这一国粹有更为系统的了解。不同于专业教材,本书的文字平易近人,其内容却严谨考究。书中不仅有书法的历史与文化的概述,还明晰了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的流变,对于笔、墨、纸和砚等文方用品也论源流、述优劣。在笔法和章法的部分,解构了书写,并单独开辟一章论述临摹与创作,解答书法入门问题。对于 书法圈 里的 专业术语 ,也是见招拆招,还把历代书法名家那些 轶事 也说道了一番。书中随文精心搭配的两百余幅图片,让读者不止 听说过 ,也 看到过 ,在一本精品小书中感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文化的底蕴深厚。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贞观十年(636)十一月作,十八行,每行十二字至十五字不等,共二百二十二字。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虞世南为其撰写墓志,此是草稿,萧散虚和,遒媚不凡,种种有笔外意。 现代印刷技术空前发达,其印制法帖逼真之程度,远过古人双钩填墨及篆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与缩小,更可地展现书作的精神风采。这是极方便于书法学习的。《上海博物馆藏历代碑帖经典放大系列: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俯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分展现。如此既利于学习,也
《中国书法发展史》是 大学书法教材 丛书中的一本。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叙述了中国书法艺术在五千年文明历程中的发展过程和演变。全书分为九个章节,每一章都聚焦于书法发展史的不同阶段和特征。第一章从书法的渊源和最早的书写形态入手,引领读者探索古代书法的起源。随后的章节逐步展现了书法艺术的自觉、民间书系的形成、立法与抒情的结合、尚意书风的时代等各个时期的书法发展特点。此外,书中还涵盖了书法复古主义思潮、走向表现以及帖学衰微与碑学兴起等重要议题。最后附录了中国书法史年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时间线。通过这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部分 理解中国书法的三个维度 ,从用品、对象和书家三个方面全面概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其余五个部分全面介绍了五种书体的发展、繁荣和各自的艺术特征。书中共设以下栏目: 篇章概述:介绍各种书体的发展概况; 历史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书法艺术发展史,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 知识链接:以名词形式阐述与书法艺术相关的事件; 常识介绍: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如典章制度、人物史实等; 图片传真:选择历史图片,展示讲述内容的相关场景等。 一、形式独特:本书与一般介绍中国书法史的通俗读物相比,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该书并不是按时代、全景式的介绍,而是按版块,是*部全景式地展示中国书法史上五种书体萌芽、发展、繁荣全过程的读本。 二、可读可查,多功能: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