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善教授所著《中国书法简史》是新中国成立后*部用现代汉语写成的书法史著作。198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增加历代书论研究,成为《中国书法史》,再版3次,印刷11次。本书被日本书学泰斗今井凌雪和他的学生中村伸夫翻译,于1984 1989年在日本《书道研究》杂志连载5年,被评为 *受欢迎连载 之一。2015年《中国书法史》由日本筑波大学中村伸夫教授重译,日本美术新闻社分7卷出版,作为日本大中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中国书法的教材发行。 此次出版的增订本《中国书法史》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图例300多种,对近年新出土的古代书法作品进行了研究补充,全书20余万字,280页,随文附图500余张。 本书把中国书法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以 意象 思维贯领全书;写作中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和史学中的忧患意识;大量使用
《白蕉给你讲书法》收录了近代帖学大家、学王杰出代表白蕉为书法初学者所编写的书论精华,涵盖选帖、执笔、工具、运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书法学习的理论、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书法入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古代书论篇目甚多,为便于学习,《历代书论名篇解析》选择了自汉代至清末的历代传统名篇33篇,着重从书法的功用地位、本质特征、技法原理、创作规律、个性风格、审美追求、批评鉴赏以及学书方法等方面,概括其基本的书学主张,阐释其主要理论贡献,以期体现中国书学总体的发展进程与思想脉络。 本书的观点,为笔者王世征在高校书法专业多年从教过程中,不断学习(包括当代有关专家的论*)、深入思考的心得体会。
本书根据20世纪80年代启功先生讲解碑帖的录像资料整理而成,主要包括五章:*章,石刻与墨迹异同;第二章,刻石与拓法;第三章,汉魏南北朝碑刻;第四章,唐朝碑刻;第五章,帖与墨迹。附录为启功临碑临帖赏析。 启功先生通过对历代书法名家的墨迹、碑刻和拓本之间的异同分析,对历代书法流派所存在的误区进行了释疑,告诉我们正确临碑临帖的方法,为研究和学习中国书法提供了一条可以遵循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启功先生的碑帖研究精髓,本书增加了内容补注和近百幅碑帖图片,供读者参考学习。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的发展既依托汉字字体的演进,但又有自身更为复杂的演变轨迹,尤其是楷书系统的形成与成熟在书法史上占据根本性的地位与决定性的影响,以此为依据,把中国书法史分为前楷书系统阶段、楷书系统阶段、楷书系统变异阶段和书法谱系变革阶段,其中楷书系统阶段又分为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前期楷书系统阶段和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后期楷书系统阶段。梳理汉字书写系统的生成变化,从不同字体及其正体、草体之间的错综变化关系中,揭示出笔法运用、点画形态、单字结构、整体章法等书法艺术核心的形象构成因素的丰富表现形态及其演进历程,系统考察历代书法名家、书法名作的艺术特征、艺术地位与历史影响。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部分 理解中国书法的三个维度 ,从用品、对象和书家三个方面全面概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其余五个部分全面介绍了五种书体的发展、繁荣和各自的艺术特征。书中共设以下栏目: 篇章概述:介绍各种书体的发展概况; 历史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书法艺术发展史,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 知识链接:以名词形式阐述与书法艺术相关的事件; 常识介绍: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如典章制度、人物史实等; 图片传真:选择历史图片,展示讲述内容的相关场景等。 一、形式独特:本书与一般介绍中国书法史的通俗读物相比,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该书并不是按时代、全景式的介绍,而是按版块,是*部全景式地展示中国书法史上五种书体萌芽、发展、繁荣全过程的读本。 二、可读可查,多功能:延
谁说书法只是正襟危坐的 老古董 ?这本书带你扒开历史的门缝,围观书法界的 顶流 们如何靠一支笔搅动风云! 本书用风趣的文笔讲述了诸多书法和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帮助读者了解书法发展的脉络。从甲骨文的出现到小篆的通行,从《千字文》的诞生到《兰亭集序》的流传,从王羲之为得大白鹅写《黄庭经》,到米芾抱着石头喊 石兄石弟 。书中不仅有字体发展的知识,也有字帖流传和书法家成长的趣事。本书配有幽默、可爱的漫画,帮助读者轻松理解。 本书书法爱好者、历史故事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1918 2012)以问答录的形式撰写的一部书法普及读物。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习书经验与研究心得,循序渐进地讲述了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临习技法以及与中国书法史、书法美学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胜义纷呈,值得书法爱好者与研究者细心体会和借鉴。 本书初由香港中华书局于1980年7月出版,后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1982年8月出版修订版。本次新版,增补了多篇文章,并对全书引文进行了校勘,改正了不少旧版失核的地方。此外,我们重新选配了珍贵的书画墨迹、碑帖拓本插图,并尽量注明了年代、藏地等信息,以备参考。
诗、书、画、印是文人绘画的一整套系统性素养。在这些方面,陈师曾皆臻上乘。由于其画学理论的影响及画名的显赫,诗、书、印的艺术成就有所遮蔽,研究时当作整体观。 陈师曾的书法篆刻既是其绘画之所以成立的基本要素,同时也在相互的促发中各成体貌且有共通的审美意趣。 陈师曾的书法,真行草隶、钟鼎甲骨、石鼓秦权、汉隶魏碑,无不擅长,尤以篆隶为多,也*有特点。 他的篆书与其身为篆刻大家分不开,临写范围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篆和诏版权量文等。陈师曾篆书上溯两周金文以 求古 ,取法高古意在出新。如篆书《八言楹联》(本卷P001)、《临全文扇面》(本卷P068)、《四条轴》(本卷P028),由于取法多样和自然淳厚的秉性,篆书风格既迥异前人,又有别于吴昌硕的一味艰涩古拙,总体上呈现出严峻、浑朴、沉穆的流美气息。 隶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贞观十年(636)十一月作,十八行,每行十二字至十五字不等,共二百二十二字。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虞世南为其撰写墓志,此是草稿,萧散虚和,遒媚不凡,种种有笔外意。 现代印刷技术空前发达,其印制法帖逼真之程度,远过古人双钩填墨及篆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与缩小,更可地展现书作的精神风采。这是极方便于书法学习的。《上海博物馆藏历代碑帖经典放大系列: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俯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分展现。如此既利于学习,也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中国碑帖名品临摹卡-元代行书-高清修复版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06-01 作者: 周明 译者: 开本: 24开 定价: 55.00 页数: 34 印次: 1 ISBN号: 9787571214333 商品类型: 图书 版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