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急就章
    •   ( 3300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09-12-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急就章》又名《急就篇》,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洋洋大观,无一字重复,为童蒙识字之书,文词雅奥,历来为书家所重。传说系三国时吴国的皇象(或日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章草首书,后世如西晋索靖、元代的邓文原、赵孟(兆页),明代的宋克以及现代的高二适、王蘧常等,皆以书章草《急就章》而名。 皇象,字体明,广陵江都人。官至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瓘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

    • ¥5.6 ¥8 折扣:7折
    • 增订汉印文字征(上下)
    •   ( 680 条评论 )
    • 罗福颐 著 /2010-12-01/ 故宫出版社
    • 本书主要内容有:古玺印研究、古代书画印鉴、篆刻编、待时轩印存、古玺印考略、增订汉印文字征、古玺文编、古玺汇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青铜器研究、青铜器纹饰铭文辑录等。

    • ¥140.4 ¥195 折扣:7.2折
    • 中国印学
    •   ( 278 条评论 )
    • 吴清辉 著 /2010-06-01/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本书二十四万字,精选历代印章一千四百余方,分有十四章。章“玺印”,第二章“篆刻”,涵盖了印学史和文人篆刻史,包括对历代主要印家、印派、印学论著、印谱、字书等的系统论述和详尽考订,实为不易之事。第三章“印式”,阐述历代印章类式多达百余种,充分体现了中国印章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等。书后还附有明了的中国印学史简表。 《中国印学》是目前一部较完备的印学专著,是中国印学史上的里程碑,它的系统性、学术性的成功。

    • ¥61.2 ¥85 折扣:7.2折
    • 毛公鼎铭文(修订版)
    •   ( 321 条评论 )
    •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著 /2019-05-01/ 文物出版社
    • 毛公鼎为西周宣王(公元前八世纪)铜器,腹内壁铸有三十二行四百九十八字,长期以其造型端庄和铭文较多、书体精美受到外学术界广泛重视。习篆书者,若能对商周具有代表性的铜器铭文,尤其是毛公鼎铭文字体多加研究,体会其内涵的韵美,就能在继承古代书法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现将《毛公鼎铭文(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拓片割裱并作放大本影印出版黑白字帖,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西周金文提供范本。

    • ¥6.5 ¥9 折扣:7.2折
    • 书法篆刻(美术卷)/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   ( 742 条评论 )
    • 王冬龄 编著 /2004-08-01/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本书对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教学方法、书法的基本常识、五种书体的特点与学习门径及传统型与现代型书法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而又十分简明的阐述。篆刻设专章,内容包括篆刻简史、篆刻基本常识及临刻与创作的技法。本书附有大量的精美图版,每章后均附有思考练习题。 本书不仅可作高等艺术院校书法篆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中国画专业的基础教材,并适合其他艺术学专业、文科学生及书法爱好者阅读。

    • ¥27.7 ¥38.5 折扣:7.2折
    • 《篆刻三百品》(珍藏版)
    •   ( 1312 条评论 )
    • 韩天衡 /2020-07-01/ 上海书画出版社
    • 本书从近三千部印谱的几十万方玺印中去粗取精,经多次筛选,精选出印章305方,其中上古玺印104钮,明清以来流派印章201钮。全书以篆刻艺术发展为纵线,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佳作连缀起。同时,又对每方印章的时代演进、艺风嬗变、文化背景、创作理念,以及配篆、章法、运刀和风貌追求等,都力求剖析得言之有物,使之兼具典型性和完备性,既可赏析研读又可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

    • ¥72 ¥100 折扣:7.2折
    •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汉印赏析100例
    •   ( 81 条评论 )
    • 李刚田 /2022-11-01/ 江西美术出版社
    •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丛书,是一套为篆刻爱好者和篆刻专业读者精心准备的参考用书。丛书直面读者需要,将时下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篆刻作品按风格分类,精选8个类别,分别遴选100方典型印例加以赏析。 每一方印例都围绕两个方面赏析,既带领读者 看 印面背后的作者、用字、用典等更深层次的意味,又解析印例中的技法如刀法、字法等,引导读者 临 。 书籍前言部分,勾画出这一风格的篆刻的源流和特点;正文部分是以 左赏析、右印例 的形式呈现,印例若有封泥样或边款,一并呈现,边款提供精校释文;书后的 印材举要 部分附上代表性印例的印石、印面彩图,供读者更全面了解印章。 书中印例大多是贴近原大呈现,并标注尺寸,个别印例尺寸不详也均注明。有边款或封泥的印例,均提供原大参考,或因版面原因没有原大呈现的,均有标注。 《篆刻

    • ¥41.8 ¥58 折扣:7.2折
    • 金石字典
    •   ( 205 条评论 )
    • 汤成沅 /2015-05-01/ 中国书店出版社
    • 《金石字典》是一部较为权威的金石篆刻工具图书,以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的九千三百余字为基本字,汇集自殷商至秦汉时期的甲骨文、钟鼎文、刻石以及秦砖、古陶、古玺、古币、古兵器之铭文,每字均注明出处或器物名称,所收例字之全,注释之细,在同类图书中实属少见。其检索、查阅之法,采众家之长,按《康熙字典》之部首次序分类,并引入现代检索方式,以笔画多寡编出检字总目。其书结构科学、分类精确,实为金石篆刻的《金石字典》於一九八二年台湾维新书局初版後,於一九九五年由中国书店再版。二十年後,汤成沅先生後人遵其遗愿三次出版。

    • ¥201.6 ¥280 折扣:7.2折
    •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捐赠封泥卷:青泥遗珍 西泠印社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西泠印社金林西 编 /2024-12-01/ 西泠印社出版社
    • 封泥又叫作“泥封” ,乃古人于文书囊笥上缄之以绳,封之以泥,抑之以印,从而起到对封护物件的保护、保密与凭信作用。封泥之称最早见于 《后汉书·百官志》 ,其载东汉少府属官有“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 现所知最早出土封泥坑窖是在 道光二年(1822) ,蜀人掘山药得一窖,凡百余枚,估人赍至京师,大半破裂。诸城刘燕庭、仁和龚定庵、山西阎帖轩各得数枚,余不知落何处。真正定义封泥性质与用途的是清末金石学家刘鹗,其编撰的《铁云藏陶》中有铁云所藏封泥一卷,辑录封泥163枚,并在自序中有言:“泥封者,古人封苞苴之泥而加印者也。” 关于封泥之史料价值及研究意义,前贤已有深刻见解。罗振玉于《郑厂所藏泥封》序中将古封泥之价值概括有三: “可考见古代官制,以补史

    • ¥201 ¥246 折扣:8.2折
    •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秦印赏析100例
    •   ( 81 条评论 )
    • 李刚田 /2022-11-02/ 江西美术出版社
    •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丛书,是一套为篆刻爱好者和篆刻专业读者精心准备的参考用书。丛书直面读者需要,将时下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篆刻作品按风格分类,精选8个类别,分别遴选100方典型印例加以赏析。 每一方印例都围绕两个方面赏析,既带领读者 看 印面背后的作者、用字、用典等更深层次的意味,又解析印例中的技法如刀法、字法等,引导读者 临 。 书籍前言部分,勾画出这一风格的篆刻的源流和特点;正文部分是以 左赏析、右印例 的形式呈现,印例若有封泥样或边款,一并呈现,边款提供精校释文;书后的 印材举要 部分附上代表性印例的印石、印面彩图,供读者更全面了解印章。 书中印例大多是贴近原大呈现,并标注尺寸,个别印例尺寸不详也均注明。有边款或封泥的印例,均提供原大参考,或因版面原因没有原大呈现的,均有标注。 《篆

    • ¥41.8 ¥58 折扣:7.2折
    •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肖形印赏析100例
    •   ( 110 条评论 )
    • 李刚田 /2022-11-01/ 江西美术出版社
    •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丛书,是一套为篆刻爱好者和篆刻专业读者精心准备的参考用书。丛书直面读者需要,将时下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篆刻作品按风格分类,精选8个类别,分别遴选100方典型印例加以赏析。 每一方印例都围绕两个方面赏析,既带领读者 看 印面背后的作者、用字、用典等更深层次的意味,又解析印例中的技法如刀法、字法等,引导读者 临 。 书籍前言部分,勾画出这一风格的篆刻的源流和特点;正文部分是以 左赏析、右印例 的形式呈现,印例若有封泥样或边款,一并呈现,边款提供精校释文;书后的 印材举要 部分附上代表性印例的印石、印面彩图,供读者更全面了解印章。 书中印例大多是贴近原大呈现,并标注尺寸,个别印例尺寸不详也均注明。有边款或封泥的印例,均提供原大参考,或因版面原因没有原大呈现的,均有标注。 《篆刻

    • ¥41.8 ¥58 折扣:7.2折
    • 陆俨少常用印款
    •   ( 59 条评论 )
    • 江吟 主编 /2007-05-01/
    • 陆俨少,1909-1993,小名骥,学名同祖,又名砥,字俨少,后以字行,改字苑若。上海嘉定南翔镇人。 在当今国内拍卖会上,流行一句“无陆不成拍”,这陆指的便是陆俨少先生。几年前,陆俨少先生《杜甫诗意百开册页》以二千万元起拍,成交价意达六千三百万元。他的画价在两、三年中从每平尽八千至一万元飙升至四万元至八万元。其经典作品基本突破百万大关。由此可见陆俨少先生的作品在藏家中的艺术地位及藏家投资热情。

    • ¥11.8 ¥15 折扣:7.9折
    • 齐白石常用印款
    •   ( 24 条评论 )
    • 乔中石 编著 /2006-07-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齐白石的自用印是其篆刻艺术*代表的精华,许多印章经他多次重复创作精心锤炼。如果将这些印章按时序罗列起来,他篆刻风格的演变史就非常的明晰,技法的成熟演变和艺术观念的转变升华会直接地体现出来,其苦心孤诣也愈发显现。他的印款里就有一些自道甘苦的内容。 齐白石的自用印从他名号斋馆的称谓的变化上也可以反映出一定的规律,尽管他晚年的斋馆名基本还是沿用中年居家乡时的名称,但前后数十年间的印风却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居京住址的多次迁移中,交替使用着这些名称,如果将名号斋馆的称谓的变化和篆刻风格特征二者结合起来,则比较容易区别出它们的时代归属。

    • ¥10.9 ¥13.8 折扣:7.9折
    • 书谱放大精选——历代碑帖放大系列
    •   ( 17 条评论 )
    • 徐方震 编 /2005-07-01/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历代碑帖放大系列”以初学书法基础学习常用碑帖为蓝本,精选其中典型字例,按笔画、部首、结体或同字异形等归类整理,并辅以字例放大、碑版翻转等技术手段,使其成为广大书法学习者、书法教师的*字帖或教学参考。此册是根据唐代书家李邕《麓山寺碑》选编而成。 孙过庭,字虔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唐武则天垂拱年间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书谱》是一部书文兼备的书法理论著作,其中书理见解极为精辟,书法精妙绝伦,是孙过庭的代表佳作。唐张怀瓘称《书谱》“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隽拔刚新,尚异好奇”。清刘熙载也曾评价道:“《书谱》用笔破而俞完,结体潇洒,但都合乎法规,十分专精娴熟,故凡欲学草书,《书谱》是*临池范本之一。”

    • ¥7.9 ¥10 折扣:7.9折
    • 中国篆刻技法
    •   ( 410 条评论 )
    • 王木兴 著 /2004-06-01/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 《*国篆刻技法》尽力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准则下步步推进,它既有一定的普及性,又有一定的资料性,对篆鹿他作特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无师自通之妙。关于篆刻技法的问题,众说绘坛。余从事书画、篆刻30多年,刻印一万余方,根据实际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并参考古人的篆刻艺术特点,撰写了些书。窃以为任何技法、任何艺术创作,若生搬硬套都是不合适的,只有用适合于自己的篆刻语言,去进行构思与创作,才能出成果。基于此,这本集子从技法入门,以提高创作水准为要旨,揭开“篆”与“刻”的秘密,抓住简明、扼要、精到之特点,力求使每个篆刻爱好者知其在,又知其所以然,在自觉的审美理念与艺术逻辑的推导下,有一把刀、一块石头就能刻印、创作。并以此为基础,对篆刻艺术的兴趣、爱好、素养、思维诸方面提高到一个相当的层次。有些知识

    • ¥28.2 ¥35 折扣:8.1折
    • 四任-常用印款
    •   ( 39 条评论 )
    • 江吟 主编 /2007-09-02/ 人民出版社
    • 本书所选任薰印章“任薰”三方,“任薰印”三方“任薰印信”一方等共十方,任薰平生所用印章比较精,此十方印章为任薰画作出现为频繁的用印。 (三)任颐,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生于鸦片战争爆发那年即清道光十九年(一八四○年),卒于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父亲任声鹤是民间画像师,大伯任熊,二伯任薰,已是名声显赫的画家。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三十年中以卖画为生,擅长人物、花鸟画,是晚清海上画派的主要代表。任伯年突出的成就在花鸟画方面,无论工笔写意、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无一不精。他的笔墨洒脱传神,色彩妍丽悦目。从画史上讲,他的人物画更为突出,对当时及后世画坛影响颇巨。 任伯年平生所用印章有四五十方

    • ¥9.8 ¥12.5 折扣:7.8折
    • 韩登安印存
    •   ( 1 条评论 )
    • 余正韩经正 选编 /1995-10-01/ 西泠印社
    • 韩登安(一九○五——一九七六),原名竞,因其父尊祟《天演论》「物竞天译」之说,故取以为名;字仲诤。出生于农历九月初六日,时近重阳登高,幼时家人呼曰「阿登」,长则以登安为字、号,中年易号为名,并刻「登东皋以舒啸,审容膝之易安」、「登高能赋,安步当车」等闲章寄意。别署登庵、登厂、饮禅、富家山民、耿斋、印农、小章、本翁、无待居士、登叟。所居曰容膝楼、玉梅花庵、物芸斋、青灯籀古庵。祖籍浙江萧山,出生于杭州。 其父科场失意,禁其子习章句,改课《说文》,韩氏后来以篆刻名家与其家庭有相当的关系。十五岁家贫不能继续开学:进人武林铸造厂为翻砂工学徒。次年因病居家,开始随海宁周承德学习书法篆刻,一年,篆刻就受到印林有识同道的好评。 当时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叶舟居住在杭州,登安以习作求教,

    • ¥17.6 ¥22 折扣: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