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有:古玺印研究、古代书画印鉴、篆刻编、待时轩印存、古玺印考略、增订汉印文字征、古玺文编、古玺汇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青铜器研究、青铜器纹饰铭文辑录等。
《晚清四大家印谱》为方约(节庵)20世纪50年代编辑吴让之、赵之谦、胡匊邻、吴昌硕四家刻印而成。其中吴让之师慎轩印稿122方、赵之谦苦兼室印賸70方、胡匊邻晚翠亭印辑102方、吴昌硕削觚庐印选102方,且多为四家代表之作。是谱钤盖精良,笔画传神,边款拓墨均匀,字口清晰,为不可多得之珍本佳谱。
吴隐(石潜)约于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钤拓而成,共计录印一百九十九方,边款八十六则,为近代拓存吴让之印蜕*多,钤盖*精本。 吴让之是继邓石如之后 皖派 篆刻走向成熟的标志者,亦为 皖派 集大成者,位列 晚清篆刻四大家 之首。吴让之毕生治印万计,然常见代表佳作仅百余方,是谱汇辑吴氏晚年力作近百方,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欲知 皖派 篆刻精髓此谱堪称完备。 吴隐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善篆刻,精于玺印篆刻鉴藏,长期从事印谱编辑钤拓,故其钤拓印谱能够完满表现作品的面貌。 全谱使用连史纸铅印墨框,上等硃磦印泥钤盖,印蜕堆朱厚实,字口清晰、綫条劲挺,色彩靓丽,精神倍显;边款墨拓极精,刀痕毕现,为原钤印谱之佳作。
中国古代印学理论尽管繁复杂芜,仍不失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结构复杂、彼此紧密关联的框架体系。沿着这一思路,本书从不同侧面,对七百余年的印学理论加以全面梳理,做多层次、多视角之考察析说,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学理论体系。同时,本书自始至终关注印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指出印论的兴起具有显著的“后起性”。由于印论的晚出,其发生的机缘不像更古老的书画艺术那样单纯,而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本书亦提出“惯性牵引效应”理论,对宏观把控印学理论、微观解析印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
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有对于朱复戡篆刻艺术的概述。书中篆刻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朱复戡的篆刻艺术年表和文献著录。本书为研究、学习朱复戡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和权威的*手资料。
本辑每本书在《凡例》之后,会就每册所收专题材料分别撰以《概述》。印章则为主体部分,每印附序号、释文。本辑靠前册《文彭 何震 苏宣》,收三人印共101方;第二册《汪关 汪泓》,收二人印共324方;第三册《林皋》,收林皋印共291方;第四册《明名家印》,收明代二十多位名家印共324方(本辑有专辑的印家除外);第五册《程邃 巴慰祖 董洵 胡唐》,收四人印共281方;第六册《丁敬》,收丁敬印共214方;第七册《蒋仁》,收蒋仁印共57方;第八册《黄易》,收黄易印共81方;第九册《奚冈》,收奚冈印共47方;第十册《陈豫钟》,收陈豫钟印共60方;第十一册《陈鸿寿》,收陈鸿寿印共315方;第十二册《赵之琛》,收赵之琛印共172方;第十三册《钱松 胡震》,收二人印共338方。十三册合计共收印2065方。另外,每册还择录与本卷主题相关的史料和评析文献。
由赖非主编的《山东佛教刻经全集(上下)(精)》系统完整地展示了泰峄山区北朝摩崖刻经的全部资料及作者的研究成果。前半部分为刻经各种数据的描述与观点概括,后半部分为全部刻经文字的拓片资料。除尖山刻经(已被炸平)为旧拓外,其他全为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1986年以来的精拓,包括新发现的11座山上的佛经与佛名。材料翔实,结论客观,拓片精良,思路新颖。是一部集资料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刻经研究*作。本书可供佛教文化研究者、石刻考古研究者、书法研究者和书法爱好者阅读、参考、临习。
本书是以清嘉庆元年版《缪篆分韵》、嘉庆二年版《选集汉印分韵》、嘉庆八年版《续集汉印分韵》、民国二十二年版《汉印分韵三集》、民国二十二年版《汉韵文字类纂》和民国十九年版《汉印文字征》等书汇编而成。辑录的印文与按照原书尺寸影印,并一一标明出处。收录范围以汉印为主,偶及秦印、魏印等。本书是目前汉印工具书中收录字数最全者,印篆总字数达46000余。原由日本雄山阁株式会社于1982年出版,现引进版权。本书是以清嘉庆元年版《缪篆分韵》、嘉庆二年版《选集汉印分韵》、嘉庆八年版《续集汉印分韵》、民国二十二年版《汉印分韵三集》、民国二十二年版《汉韵文字类纂》和民国十九年版《汉印文字征》等书汇编而成。辑录的印文与按照原书尺寸影印,并一一标明出处。收录范围以汉印为主,偶及秦印、魏印等。本书是目前汉印工具书中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52公里处的黄河北岸的小积石山中。半个多世纪以来,炳灵寺石窟深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外学者先后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等角度对炳灵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炳灵寺分为上寺、下寺、洞沟三部分。现有212窟龛、雕像694、壁画龙点睛1500平方米,*大特征是以石雕为主,中国占重要地位。寺*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其中石窟彩塑与壁画,是的古代艺术。炳灵寺石窟在承袭前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佛教艺术,以崭新的姿态、简洁的手法,创造了生动的雕塑形象和绘画艺术。 炳灵寺石窟不仅以石刻雕像作品见长,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同样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齐名。炳灵寺壁画真实地反映了十六国时代西北地区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以及装饰艺
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有对于邓散木篆刻艺术的概述。书中篆刻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邓散木的篆刻艺术年表和文献著录。本书为研究、学习邓散木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和权威的*手资料。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江成之、张耕之、张耕源、余正、林健、唐德明、熊伯齐、童衍方、刘欣耕、陈国斌等人的篆刻。
本书以中国标准青铜四器《大盂鼎》《夨人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为基本选材和依据,以 篆引 为标准概括了中国篆字的全部。以中国正宗篆书青铜器拓本文字为主,进行探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兼及书法理论和书写规则的阐述,涉及浩如烟海的文字演变与发展的渊源关系,就其历史沿革的时间而言,涵盖了自商代到秦汉长达2000多年;就其从篆书书法角度而言,本书很多问题的研究均是从新的起点开始,有很多新的尝试,如首次用上述四器铭文研究中国篆书、指出小篆作者当属程邈、首次给大篆科学分类、首次提出铜器铭文篆书书写四分法,等等。本书以弘扬我国上古传统国学为宗旨,使之发扬光大,促使社会广泛应用。以普及与提高并举,掀起使用上古优秀文化的高潮。
海上篆刻在中国印坛曾有 , 半壁江山 之称。晚清民国,先后有近二百位兼擅书法篆刻的艺术家在上海留下活动记录,这可说是明清以来印学史上凤毛麟角的现象。《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由韩天衡、迟志刚先生领衔主编,皇皇十六卷,将海上篆刻一代风流尽数收编,大规模展现海派篆刻家风格、成就、影响方方面面,分别为《赵之谦》《吴昌硕》《赵叔孺》《王福厂》《马公愚》《钱瘦铁》《邓散木》《方介堪》《朱复戡》《来楚生》《陈巨来》《钱君掏》《叶潞渊》《单晓天》《方去疾》《吴朴堂》,实为篆刻家群体及其艺术作品和文献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是继 , 海派代表书法家 海派代表画家 系列之后,上海书画出版社积数年之功、举全社之力推出的又一力作,它凝聚了当前篆刻学界前列的研究和编辑
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有对于单晓天篆刻艺术的概述。书中篆刻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单晓天的篆刻艺术年表和文献著录。本书为研究、学习单晓天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和权威的*手资料。
本书是以清嘉庆元年版《缪篆分韵》、嘉庆二年版《选集汉印分韵》、嘉庆八年版《续集汉印分韵》、民国二十二年版《汉印分韵三集》、民国二十二年版《汉韵文字类纂》和民国十九年版《汉印文字征》等书汇编而成。辑录的印文与按照原书尺寸影印,并一一标明出处。收录范围以汉印为主,偶及秦印、魏印等。本书是目前汉印工具书中收录字数最全者,印篆总字数达46000余。原由日本雄山阁株式会社于1982年出版,现引进版权。本书是以清嘉庆元年版《缪篆分韵》、嘉庆二年版《选集汉印分韵》、嘉庆八年版《续集汉印分韵》、民国二十二年版《汉印分韵三集》、民国二十二年版《汉韵文字类纂》和民国十九年版《汉印文字征》等书汇编而成。辑录的印文与按照原书尺寸影印,并一一标明出处。收录范围以汉印为主,偶及秦印、魏印等。本书是目前汉印工具书中
刘江主编的《中国篆刻聚珍(第2辑名家印第21-30卷共10册)(精)》定位于篆刻学习临摹、创作借鉴、印史研究和教学参考。满足篆刻爱好者、创作者临摹鉴赏和教学研究之需。《中国篆刻聚珍(第2辑名家印第21-30卷共10册)(精)》成为学习、了解、研究印史的合理范本与理想参考。
“中国篆刻聚珍”系印谱丛书,内容精选秦汉玺印和历代篆刻名家篆刻及历代书画名迹、典籍上的优秀印迹,丛书反映中国玺印篆刻精华,主要满足篆刻艺术爱好者、创作者观赏临习及篆刻教学需要。丛书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并组织编纂,约请刘江先生为学术总顾问,由祝遂之先生、曹锦炎先生任学术顾问,延请海内外著名篆刻家、印学家遴选编写。此套书包括赵叔孺、韩登安、王福厂、方介堪、陈巨来、沙孟海六位篆刻名家的精彩印稿,每种精选300方左右,共收入约1800方印章。值得广大篆刻爱好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