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对宁夏戏曲的演出活动进行梳理与研究,运用丰富的史料勾勒出明清及近代昆弋、山陕梆子、秦腔、眉户、道情在宁夏的流播及宁夏民间小戏的形成。梳理了宁夏觉民学社、陕西易俗社、宁夏及周边小戏班的演出。北梆子、山西梆子、京剧艺人流寓宁夏,与秦腔“两下锅”,提升了宁夏秦腔武戏及各行当的演出技艺。宁夏戏曲演出与地方民俗。庙会戏、节令戏、地摊戏演出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民俗特征。书稿再梳理宁夏戏曲演出的主要剧种、戏班(剧团)、演员、剧目及民俗特征的同时,勾勒出宁夏戏曲演出的大致轮廓,进一步探索了影响宁夏戏曲发展的主要因素。
假如我们放眼整个古典戏剧的发展历程,我们便能清晰地看到一条“神—英雄—人”的发展路线:《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天神盗火受罚的故事,《熙德》讲述了英雄在道义与情义间的取舍,《戴爱丝·拉甘》讲述了通奸之人受到幽灵的折磨。这与现代戏剧的发展经历类似——“救世性反叛”戏剧也将目光投向天国的神,然后逐渐回到“社会性反叛”戏剧中的高举“个人”大旗的凡人英雄,最后到“存在主义反叛”中的无用之人。可以说,旧式戏剧完成了反叛的循环,戏剧在新一轮的循环中进入了现代戏剧。无论是旧式戏剧、现代戏剧还是当代戏剧,它们都处在循环的过程之中。书中所分析的九位戏剧家包括 : 易卜生、斯特林堡、契诃夫、萧伯纳、布莱希特、皮兰德娄、奥尼尔、阿尔托以及热内,基本囊括了对现代戏剧做出很好贡献的大家。虽然这些戏
《戏剧理论》采用文本分析,阐释艺术,接受美学等戏剧现象研究模式,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戏剧理论史,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到古典主义时期、启蒙时期,最后到现代主义时期,涉及众多西方戏剧目前重要理论家、戏剧流派与思潮。该书着重西方戏剧理论发展演变的关联性与逻辑性,详细阐述发生背景、原因,核心理念及影响。附录有戏剧专业术语汇编、戏剧美学理论家及作品年表、作家姓名索引等实用工具。该书在法国1998年首次出版,后经修订于2010、2016年出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预计于2021年2月发行。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戏剧、文学大学专业用书,及法国高级和中级教师资格考试相关专业参考用书,也是普通戏剧爱好者易读的戏剧理论书籍。
1974年,《习惯的力量》在萨尔茨堡艺术节首演,是托马斯·伯恩哈德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喜剧。 马戏团老板加里波第为了克服疾病、衰老和平庸混乱的现状,决定练习大提琴。 多年来,在马戏团巡演之余,加里波第试图与马戏团的小丑、驯兽师、杂耍和他那走钢丝的外孙女一起完整地表演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奏出完美的音乐。然而,排练常常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中断,成为全然的灾难。 年复一年的怪诞演练变成了马戏团的常规。 我们不喜欢这生活, 但这生活必须得过; 我们都憎恨鳟鱼五重奏, 但必须去演奏它。
本书精选作者多年来抢救性创作拍摄的35位长征老红军老将军的肖像作品,如开国上将洪学智、谢觉哉夫人王定国等,并对人物生动解读,展现了国魂、军魂、民族魂,有助于后人感受革命前辈的非凡精神、伟大历史中的苦难与辉煌,对丰富红军战史的研究以及对革命精神信仰的传承弘扬,都具有重大价值。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原部长袁贵仁、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谷安林作序。
本稿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学研究中心所编,主要收录国内戏剧学专业范畴内、反映国内戏剧学领域学术研究最新动态的学术性文章。本稿收录文章24篇,被分别编入“观念与理论”“熊佛西专题研究”“剧史与文化”“外国戏剧”“表导演研究”“现代戏曲专题”等六个部分。“观念与理论”的4篇文章论述了大学校园戏剧的模式,戏剧批评,戏剧评论者的难处,以及富连成班的戏剧与道德。“熊佛西专题研究”选取纪念熊佛西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部分文章以及《熊佛西文集》的总序,以介绍熊佛西先生生平、作品及其艺术成就。“剧史与文化”“外国戏剧”论及了戏曲碑刻与明清汤帝庙剧场,晚明传奇中的思春戏,抗战时期红色戏剧团体赴陇东的活动,当代法国戏剧家“介入戏剧”的特征,“十七年”间《娜拉》的演出,等等。“表导演研究”是关于昆剧
《法国歌剧咏叹调选集(女高音)》分为上、下两册。本书为下册,这套谱子的特色是字对字的翻译,字对字的翻译对大家理解作品、学习作品、包括欣赏作品、演唱作品都有极大帮助。以往 出版的一些法国咏叹调集存在种种不够规范的地方,一个严重的就是单词的字节和音符以及节奏对应不准确。在法语单词和音符对应错误的时候,会带来很多问题, 影响学生的学习。作者挑选的版本都是 准确。本书是面向音乐院校专业学生、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以及艺术考生的声乐教材,所选曲目共有14首,选自18部法国歌剧,都是法国歌剧中高度艺术性、音乐会常用的歌剧咏叹调。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07年从事音乐剧事业十年以来大量的音乐戏剧文集。全书共分为七大部分,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作者出国留学初识音乐剧开始,到学成归来参演音乐剧,再到作为音乐剧的编剧组团创作音乐剧,开展全国巡演,最后举办全国性大赛,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积蓄人才等故事。本书是中国原创音乐剧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横切面”,详实地记录了中国原创音乐剧剧目运营与民营音乐剧剧团发展的艰辛历程。
《明清的戏曲》是日本学士院院士、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田仲一成的代表作。在本书中,他凭借扎实细致的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以明清以来戏曲如何表现江南地区特有的宗族社会的理念为视角,考察明清时期江南的演剧体系及其产生的戏曲作品,一方面试图揭示组织中的演剧空间的形成过程, 另一方面试图揭示成立于这种演剧空间基础上的明清传奇戏曲的特征。 他将戏曲的上演和流行作为明清宗族社会的表象,通过对社会环境和社会阶层的分析,对戏曲的发展做了社会构造论的把握,并在后半部分对代表性的戏曲进行了逐一的概述。此书可谓别具一格的明清戏曲断代史。从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鸟瞰明清戏曲的研究方法,也是对中国戏剧史研究具有启发性的“他山之石”。
米南德被誉为希腊化早期 新喜剧 创作的杰出代表,而《古怪人》是其传世作品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剧作。本书一方面通过对《古怪人》的伦理学研究,试图揭示其同 漫步学派 伦理学的承续关系,另一方面,本书将尝试提出 理念 灵魂 实践 这一 希腊秩序 的解释范式,以便勾勒出从古希腊 英雄时代 到 希腊化早期 的 秩序史 ,从中发现米南德所试图重建的 秩序 的历史渊源,并且,本书论证该 秩序 与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 温和民主 之间,存在密切的 同构 关系。
毫无疑问,音乐剧是20世纪最重要且发展最快的文化成果之一。音乐剧经历整整一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渐趋成熟,目前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为兴旺的娱乐和文化产业。 音乐剧在我国还是处于探索和初创的阶段。我们对西方音乐剧的了解和认识还仅仅是些皮毛。虽然有关的论著和参考书也出版过一些,但舞台演出的实录(VCD或DVD)我们却见得很少。至于,作为音乐剧的灵魂——音乐,我们这方面的出版物几乎为零。有鉴于此,我们编译了这本《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从27部经典名剧中精选出40首经典唱段,并且译配成中文,同时还对每部音乐剧的作者、创作过程、剧情以及获奖情况等做了简要的文字介绍。这本《选萃》既可供音乐剧工作者借鉴和参考,也可供歌唱者用原文或用中文演唱,更有助于广大音乐爱好者对音乐剧的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