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P.L.A.Y计划”教育戏剧丛书》一书包含了30篇将教育戏剧方法与语文、自然、数学、科技等不同学科想融合的教学案例,每一篇教案都具有极高的寓意与正能量,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育戏剧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P.L.A.Y计划”教育戏剧丛书》对教育戏剧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总结更是精准务实,是各学科教师不可缺少的手边书。
《的舞台艺术》在该刚首轮演出结束后,即时将主创人员的创作心得、各方反馈意见和演出剧本整理成册,时间揭秘台前幕后的生动细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其舞台艺术成就、总结创作得失。《窝头会馆》能与《茶馆》相提并论吗?这部戏剧能否成为人艺艺术传承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她会成为人艺舞台上又一个盛演不衰的经典吗?相信读过《的舞台艺术》后,读者自会得出备自的判断…… 《窝头会馆》是北京人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隆重推出的献礼剧目。作家刘恒以其独有的人文视角聚焦平民百姓的生存困境,彰显悲天悯人的情怀;导演林兆华以返璞归真的舞台呈现,尽显朴拙大气的风范;加之五大明星的珠联璧合、精彩演绎,使这台京味儿浓郁的戏刚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赢得了良好的票房与口碑。
二十年前,中国戏剧出版社推出的“戏曲流派艺术研究丛书”,曾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至今仍是戏曲从业者及戏曲爱好者案头读物。二十年后,这套丛书又以全新面貌重新问世,相信她能给老读者带来新体验,同时也将吸引、培育一批新的读者。本册为《中国戏曲通论》,介绍了中国戏曲与中国社会、中国戏曲的人民性、戏曲的艺术形式等内容。
图书名称: 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 ISBN: 9787810851206 开本: 大度32开 出版时间: 2002-10-01 版次: 1 印次: 1 著者: 施旭升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相声大词典》是目前部,也是一部相声艺术的工具书,是以辞书的形式对相声艺术一百多年的历史文化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挖掘和抢救,涉及相声艺术方方面面的一部相声艺术的百科全书。共收录词条5500个,全书130万字。
《徽州往事 聂圣哲剧本集》包括聂圣哲创作的数部剧本,《徽州往事》《公司》《鼠流之辈》《靠善升官》等。曾分别在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全国各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尤其是《徽州往事》,写了清朝年间,在外经商十年的丈夫回家过年,路遇匪徒,被栽赃等,故事可看性很强,受到有关领导与戏剧界专家的好评。《公司》偏重当代生活,女博士如何创业等,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后不久,全文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几部戏情节都很曲折,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研究戏剧史很难,研究粤剧史则恐怕更难,资料难求矣。星星点点,不成体系,且有郢书燕说,齐东野语之作,几乎无官方档案、正史政书之记录,因此,要完成一部符合学术规范且言之有据的戏剧史研究著作确非易事。我也读过一两部有关“粤剧历史”研究的著作,其大多为自话自说,极少征引,很难说是严格的学术著作。
《偏爱原始性》研究视觉艺术趣味变化史上反复发生的一个现象:古老而单纯的作品,例如“原始的”作品,在道德上和审美上要优于后来变得柔弱、颓废的作品。贡布里希将这种观念追溯到古典时代,既把它与西塞罗关于放纵感官会导致厌恶的观察联系起来,又把它与艺术发展像生命体一样会生长、会成熟、会腐败以致死亡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比喻联系起来。一代代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更偏爱早期风格所具有的力量、高贵和真诚,而厌恶精致的风格,因为它以腐败和俗气诉诸人们的感官。《偏爱原始性》总结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思索,他论证严密,旁征博引,讨论了相关作者、批评家和艺术家在塑造和改变这些观念时所起的作用。
本书内容包括:谭鑫培全集;白牡丹。
本书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和话语分析方法,对欧洲戏剧史上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分析。内容涉及戏剧与戏剧性、信息的多媒介多层次传播角色表演与故事叙述、舞台设计与故事时空、时空的变形与结构等,是二十世纪后期西方戏剧理论的重要斩获。 本书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戏剧观念,也有助于完善结构主义理论建构。自1977年问世以来,其德文版已累计印刷11次,并被译为英文和克罗地亚文,在西方理论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近世戏曲史》之作,出于欲继述王忠悫国维先生名著《宋元戏曲史》之志,故原欲题为《明清戏曲史》,以易人曰人耳目之故,乃以《中国近世戏曲史》为名也。称之为“近世”者,以戏曲在唐以前,殆无足论,至宋稍见发达,至元勃兴,至明清益盛。而元明之间,显然有可划为一期之差异存在。即元代以北曲杂剧为盛;而明以后则南曲传奇,极形全盛。且王先生编戏曲史也,划宋以前为古剧,以与元剧区别,余从而欲以元代当戏曲史上之中世,而以明以后当近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