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音乐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的必修课,几乎所有的小提琴演奏比赛都规定要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编注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时,参照的莫扎特 净版 ,就莫扎特的音乐语言中的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进行说明。《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供各位师生参考。
本套教材涵盖小提琴五个把位以内常用的演奏技术,建立了贯穿始终的音阶、练习曲、乐曲并行的训练构架,对小提琴学习初级阶段应当掌握的各项演奏能力都有所发展。 教材本着“学用结合”的原则,基础性的练习内容紧扣乐曲中的难点,、2册运用简短的练习为乐曲演奏提前做好准备,即学即用解决乐曲中的技术难题;第3、4册创新性地建立了各把位的换把练习和同步的单音与双音练习,既能简化训练,又能与练习曲、乐曲演奏建立联系。
本书作者盛中华女士是读者熟悉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她积数十年演奏、教学之经验著成此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全面介绍了学习小提琴各种基本技巧的要领和方法及有关乐理知识。结合每项技巧都相应地选配了短小精悍的练习曲及中外名曲,以使学习技巧与表面音乐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并增强学琴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书中还撰有“如何练琴”是作者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晶,内容全面详尽,对习琴者及教琴者均有启迪和教益。 本书由浅入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系统实用,通过本书的学习,不仅在短期内可以初步掌握小提琴的演奏技艺,而且为进一步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版是依据下列资料来源重新编订的;奏鸣曲作品30,-3,手稿和版(艺术产业公司,1803年,于维也纳)作品47(“克鲁采”奏鸣曲)章的1-193小节为手稿的残留部分,其余有一部分是手稿的抄本和德国的版,另一部分为英国的版;作品96为手稿和两个版,一个是1816年7月由施泰纳公司于维也纳出版的,另一个为伯查尔公司1816年10月于伦敦出版的。 由于作品47的手稿只有开始后部分,因此,不能成为版本来源的依据。主要的依据是手稿的抄本,该抄本出自W.旋勒黑尔乐谱抄写公司,几年前由享勒出版公司发现。此抄本由贝多芬的学生费迪南德·里斯仔细地校对和修订过,其中最后一个乐章的一部分由贝多芬本人校对和修订,版就是根据这份抄本印制的。作品96的两个首版的来源大约与此类似,只是经过校订的抄本已经不复存在了。
菲奥里洛,意大利小提琴家、中提琴家、作曲家。菲奥里洛写的这36首小提琴随想曲是被靠前认可与罗德、克莱采尔并列为小提琴教学的经典作品,沿用至今。这36首小提琴随想曲是个整体,每首随想曲结束时不同的终止式和两首随想曲之间的调性是可以衔接的。也就是说,可以从首到36首连续演奏下来,并且在乐曲速度、性质方面,大体快慢相同,不会觉得单一、枯燥。本书旨在通过力度、句法、指法、弓法这些技术来加强练习曲的音乐性。
小提琴《管乐天天练练》共有五册,本别是:长笛、萨克斯管、小号、单簧管、小提琴,从美国威利斯音乐出版公司引进,是在我社一直销售颇佳的《钢琴天天练练》的姊妹篇。新8开,每册均32面,并附CD1张(五册书的CD都不同)。正文延续了一行谱配插图的轻松、活泼的形式,更易被青少年所接受。
虽然布鲁赫创作过多部器乐协奏曲,但这部书仍然是他的作品,今天仍然深受演奏家和听众的广泛喜爱。这部协奏曲经久不衰的原因也许在于它优美动人的浪漫情感的交融(尤其在“柔板”乐章中),以及整部作品自始至终展示的勃勃生气和高超技巧。我们可以从他在1872年写给希姆洛克的信中清楚地看到,他在确定这部作品的最后曲式时花费了大量心思:“从l864年到l868年,我将这部协奏曲至少重写了六遍,在征求过不知多少位小提琴家的意见后才取得最终曲式。”
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习各种乐器的人数增多,近年来,室内乐已逐渐走进各界爱乐者(乐括琴童在内)的音乐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室内乐演奏既能通过演奏者相互的协作提高大家合奏的能力演奏者,也能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开阔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重奏学习可以从二重奏开始,要学会既能拉旋律,也能拉伴奏;要训练自己的耳朵不单能听到自己的声部,还能听到别人,听到整体;要学会互相模仿,互相配合。在演奏相同的主题或音型时尽可能选择较接近的指法、弓法,在语气和分句方面也要尽量统一,音准、节奏、力度、音色要尽可能融为一体。
本书讲述了:训练篇、介绍林耀基大师形象化教学的精辟理念、教学篇、林耀基大师对15首乐曲和11首练习曲、随想曲的生动讲解、实践篇、4首由林耀基大师现场讲解指导、顾文蕾演奏并编订弓法撰法的乐谱,附CD一张。
该书以小提琴历史导论、19-20世纪小提琴作品概览,该书编撰的目的以全方位的、包容性广泛的全息信息量来涉及这件著名的乐器,该书亦成为一部集小提琴大成的大全工具书,其全面、翔实和详细均达到的程度,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等都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技巧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的小提琴大师海菲兹曾说:“技巧的解决之时,才是音乐的开始。”没有扎实可靠的基本功就无法表现音乐。当我们欣赏世界提琴家演奏的时候,无不为其溶于一体的精湛琴艺与出神入化的音乐境界所激动,即使是一曲淳朴的旋律,这种所达到的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包含着艺术家多次对音色的追求和运弓技巧的磨练?当你听到在小提琴上演奏帕格尼尼双手高难度技巧的表演又怎样不惊叹人类智慧的高度成就?对经常上台的演奏者来说,健康的演奏心理又何尝不是建立在良好的技术状态收。 没有扎实可靠的基本功就无法表现音乐。这本书是本人以多年教学心得和经验归纳出左右手技术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企图以强化概念,集中训练的方式来强化基本功,也可算作一种尝试吧,还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