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表演形式除独奏之外,更多是以各种合作艺术的方式呈现,无论合作对象属于器乐、声乐或是其他文体表演类型之类,钢琴合作都起着相映生辉、互为因果甚至有时是引领带动的作用,钢琴伴奏艺术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本书深入浅出地将钢琴伴奏的功能、常见问题、特殊技巧、合作步骤、舞台经验以及伴奏者的修养疼体系加以阐述,并辅以部分合作曲目实力加以说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成人趣味钢琴基础教程:上下册》由叶文编著
莱蒙是法国著名音乐出版商,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教师、作曲家,他自行创立了一套系统而科学的钢琴教师所认同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本书是莱蒙专门为儿童编写的进阶性钢琴练习教材,一共由50首长短不一的练习曲组成,这本教材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在我国的钢琴教学中也得以普遍使用。此次的大音符版,将本版图书大音符化之后,书中的各种技术知识点则被表现得更为明显,让读谱者一目了然。这是一本技术和音乐表现并举的教材,他在技术训练方面重视对四、五指弱手指的强化训练,重视对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
《小奏鸣曲集:大音符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
《成人趣味钢琴基础教程:上下册》由叶文编著
《成人趣味钢琴基础教程:上下册》由叶文编著
本书是为电吉他新手或虽然已经弹了几个月但仍不得要领的电吉他爱好者准备的零基础入门自学教程。一般的电吉他教材往往一开始有音符、音阶、识谱这些繁琐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让没有一点乐理基础的读者开始止步不前。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分别讲解了电吉他的构成、电吉他的演奏姿势、调音方法和电吉他的5种弹奏技巧。本书为了解决读者对于繁杂理论性文字难以理解的困惑,尽可能减少枯燥的文字说明,使用了大量一目了然的指法图和实例插图,并配以视频讲解,让读者在刚刚接触电吉他的时候能轻松入门并抱有学习兴趣,在了解了电吉他的基础知识之后,再循序渐进地补充一些理论知识,提高大家的电吉他弹奏能力。 本书适合零基础电吉他爱好者阅读,也可以作为音乐培训学校的入门教材使用。
音阶和琶音是学习钢琴必掌握的基本技术。通过严格的训练,会使学习者熟悉各种调及调的特性;了解主要和声及和声的特性;掌握正确的逻辑指法,使手指达到力度和感觉上的匀称、平衡。是否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技术将直接影响钢琴学习进度。 这本书适用面广,既适合于初学者,对艺术院校钢琴专业的师生也有参考价值。 近几年各地钢琴考试定级把音阶和琶音列入基本技术考试范围,因此这本书就显得更为实用了。 为了让学生在使用本书时可以快速地找到所需的调性,我们增加了调性的检索标识,而且每一个音符上都标注了指法,方便初学者的学习。 本书延续了“大符头系列钢琴乐谱”的品牌优势,以专业院校教师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出发,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的推敲与实践,希望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更正确的引导。
作者根据多年的演奏和教学实践,在编写出版了《中提琴基础教程》后,又编写了《中提琴中级教程》和《中提琴高级教程》,供有一定演奏基础的中提琴学生学习。每本教程按层级编写,层级以罗马数字表示,技巧和音乐上的难度根据层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中级教程包含5个层级,高级教程包含4个层级,每个层级涵盖了音阶、练习曲、乐曲和协奏曲等,可使演奏者在音准、节奏、音乐表现及整体演奏技巧方面深入学习、不断提高。《中提琴高级教程》收集了世界几百年来公认的经典练习曲、中外乐曲以及本人改编创作的练习曲和乐曲,并兼顾了趣味性、经典性和技巧性。
马提欧·卡尔卡西(Matteo Carcassi,1792—1852)是一位优秀的吉他演奏家、教师和吉他作曲家,1792年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853年在巴黎去世。目前对他的早年生活我们还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在20岁前就精于演奏,已经被认为是当地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了。卡尔卡西具有罕见的音乐天赋,在演奏、教学、作曲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在如何掌握吉他演奏技术方面具有惊人的洞察力,这在他的整个教程中被完全展示出来。
本书是为中老年读者量身定制的电子琴自学教程,本书内容包括了弹奏电子琴推荐的基础知识,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并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有针对性的、短小的练习曲,可以让读者将学习到的乐理知识直接运用到实际的演奏练习中,做到有的放矢。这种有目的的演奏训练,能使读者轻松地掌握演奏技术,有效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本书共8章,第1章至第3章讲解了电子琴演奏的基础知识及乐理知识:第4章至第8章是实战练习内容,包含了伴奏练习、音阶练习、黑键练习、和弦练习等,本书精心挑选了中老年读者熟悉的经典歌曲作为练习曲,这些练习曲简单、易弹、好听,在熟悉旋律的带动下,学习电子琴可以真正变成一件快乐而简单的事情。 无论你是毫无乐理基础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音乐爱好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学到实用的电子琴演
本书的特色是针对每一首乐曲的“学案”:乐曲介绍、谱例、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评价、学习思考等,学生可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过程,实现多元的评价,引发学习的思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竖笛学习。实践证明,学习竖笛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演奏能力,竖笛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系统性、连续性、多样性音乐学习的乐器。
弦乐四重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阿莱格里(1584-1652)时期。阿莱格里是罗马帕帕尔教堂的音乐家,他为弦乐写下了四部的奏鸣曲。到了18世纪初期,许多音乐家都写过类似的曲子,其中以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3.31.-1809.5.31)的贡献大。1761年,海顿为艾斯特哈齐亲王在匈牙利的宫廷音乐厅花了大量的精力写作室内乐,所写的弦乐四重奏超过了75首。海顿确定了弦乐四重奏的模式,使弦乐四重奏成为音乐家公认理想的室内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