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以来,古琴和书法是文人、士人“乘物游心”的主要艺术性载体,故有“琴棋书画为文人四艺”的说法。作者透过“古琴”和“书法”这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孕育的双生子,相互印证和比对,解谜其中“艺”的传承基因和演化规律。故本书当为中国艺术领域用“文理合一”思想进行思辨的首例。本书源自笔者多年琴书学习与实践的感悟与体验,集结若干解析“艺海双帆”渊源与流变的研究,深入浅出、勾连古今,适合对古琴、书法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卡姆是维吾尔族最古老的音乐之一,主要包括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而刀郎木卡姆被认为是维吾尔木卡姆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在新疆喀什麦盖提县、巴楚县和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广为流传,其曲调高亢,体现了当地民众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作为东西方文化的结晶,刀郎木卡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 这部科学著作内容包括了学术论文、曲谱及多幅彩色照片、CD光碟等。与以前的研究成果相比,该作品次配印了很多表现生态、社会生活及音乐表演的图片,次以多声部总谱式五线谱为《刀郎木卡姆》记谱,次用高科技手段对其进行了测音,次在曲谱下用国际音标填配了原文唱词等。
套装包含5张DVD并随附一本画册,DVD分5集介绍了古筝、二胡、古琴、笛子和琵琶五件乐器的发展历史,用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乐器背后的人文故事,展现乐器蕴含的人文情怀,并由制琴大师为你展现中国乐器独特的制琴工艺,开创了中国乐器史上的先河。
本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本书为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州筝派的抢救性保护成果之一。首次系统梳理了具有浓郁中原风格和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州筝派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流派分支、艺术特色,完整收录了中州筝派百余首代表性传统曲目和10位代表性传承人口述访谈,阐释了中州筝派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艺术实践,充分表现了中州筝派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审美风范,对我国古筝艺术、古筝历史的挖掘和整理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本书有两大亮点。其一,首次科学、完整、全面地用五线谱转化记录和整理了中州筝派的百余首代表性传统曲目,又在五线谱中融入一些特别设计的符号,专门表现中州筝派独特的指法等演奏特点。这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中州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资料汇编》系列书稿一共四本,是对于丝绸之路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研究资料的分类集成。本论文集是其中的“器乐卷”,书中以器乐艺术为主题,搜集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中外器乐、民间器乐以及器乐音乐等经典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上都在各大专业期刊上发表过。此论文集的出版有助于丝绸之路乐舞艺术遗产的开掘、继承和发扬。
本书选编了生活在海南的汉族、黎族、苗族和回族等多个民族的歌谣,歌谣内容丰富、类型全面,对海南多民族的歌谣有较为系统的介绍和展现;对于重点歌谣,尤其是与仪式相关的丧葬歌谣,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性歌谣等做了精细的注释,完善了歌谣呈现的内容,对深入把握海南民间歌谣的内涵和意义具有重要价值。海南歌谣不但具有中国歌谣的许多优点,而且充分反映了海南各族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多彩的民风民俗,具有历史悠久、传承丰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韵律优美等显著特点。书稿选录的民间歌谣充分反映了其地方性、民族性和文学性,附录的歌谣歌谱体现了海南民间歌谣的音乐性,有助于全面、有效地认识和理解歌谣在生活中的活态存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