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是在特定的时间、环境、参加者的互动中形成的,所以 时 、 空 、 人 三者是 动态切入法 的核心,三者互为主次,互为影响,从而形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书稿运用 动态切入法 时、空、人 的理论,以笔者近七十年来、先后十三次攀越帕米尔高原采风收集和拍摄的文字、影像资料为依据,从民族历史、风俗习惯进入,研究舞者动态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规律。 时、空、人 三者的互动研究,是以 动态形象 作为切入点,动态研究舞蹈的文化内涵及其形式特征,是探索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的根本方法。
甘孜州的舞蹈艺术是构成康巴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巴塘旋子、甘孜踢踏、真达锅庄、德格卓且构成甘孜藏区特色民间舞蹈文化。本书通过对甘孜藏族地区非遗舞蹈文化足迹的收集、整理、开发和研究,不仅科学保护和挖掘了该地区的藏族舞蹈资源,探索和分析了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所面临的的挑战与转型规律,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编创出甘孜藏区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丰富了高校舞蹈教学内容和推广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
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是部关于中国民族舞蹈编导教学与创作方面的专著,其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本书拓展了中国民族舞蹈编导学科的研究领域,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民族舞蹈编导教学体系,对中国民族舞蹈编创有着较强的实用性。 全书内容丰富,逻辑缜密,创造性地从*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舞蹈动律”人手,讲解了民族舞蹈编创中较为基础的技术方法,深层次地挖掘民族舞蹈的本质。本书着重于中国民族舞蹈编导理论与创作方法的教授,适合于各高校舞蹈院系的编导教学,也是舞蹈爱好者高层次的参考读物。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位列壮族、满族之后,居第三位,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回族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但大致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语言中仍保留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回族民间舞蹈,作为回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伊斯兰文化由伊斯兰基本教义、教法、礼仪功修、教派组织元素构成,其中蕴含的信仰观念、社会意识、道德规范、心理习俗相互联系、渗透,它们深刻地影响着回族民间舞蹈,使之打上了回族历史发展的烙印。回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性,经历了国外传人、多种文化元素关联、中国民族化的过程,这种多元文化的特性使回族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作为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回族民间舞蹈,呈现的是回族人
本书采用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比较研究的方式,对东北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全书共有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 东北地区民族分布及演变 东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构成 汉族舞蹈文化 肃慎族系舞蹈 东胡族系乐舞 ; 秽貊族系乐舞 ; 东北地区宗教乐舞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对研究东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史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之一,也是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本书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自身运动规律和美学特质的视角,归纳提炼出了四个教学阶段的组合编排原则和具体编排方法,并对所列举的组合范例从编排方法的使用到编排原则的体现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书可作为舞蹈教师培训教材和舞蹈爱好者的自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