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史》(原书名为《中国美术史 雕塑篇》)首版于1915年出版,是大村西崖关于中国美术研究方面*代表性的著述。作者大村西崖为编著本书,可谓以非凡之热诚、惊人之毅力,搜集中国雕塑史料巨细无遗,并条分缕析,分类排列,又加以犀利之论评。该书以时间为经,作品为纬度,上启于太古本,止笔于五代,至成书时书录记事凡一千二百余项,金石碑铭凡两千六百余种,附录珍贵图片978 幅,纵横交织,图文并茂,使得中国几千年雕塑历史的发展轨迹有案可稽,历历在目。中国学者罗振玉、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关野贞等也都亲自为此书做了序。 《中国雕塑史》对当时及其后的学界影响甚大。梁思成于1929至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时,就曾参考过此书。 中国学界至今仍将大村西崖的《中国雕塑史》和常盘大定、关野贞合
即便放眼全球,山西现存的雕塑与壁画作品也堪称*艺术精品,但散落在三晋大地上乡野深山里的它们并不被国人了解。抱着将艺术归还艺术的态度,三晋出版社推出《山西国宝精华》和《和光静影》系列丛书,精选50余处山西国保单位的雕塑与壁画作品,组织专业的文物摄影师队伍进行实地拍摄,选取出表现这些作品的*好角度,来呈现各具特色的雕塑和壁画作品,从艺术鉴赏的角度为喜欢中国传统雕塑和壁画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一套可读可鉴可藏的精致读本。为了保证*好的呈现效果,本系列丛书选择国内知名的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进行印制。 此次先期出版三组彩塑作品,分别是晋祠圣母殿宋塑、法兴寺宋塑十二菩萨和崇庆寺宋塑十八罗汉,各以不同的呈现形式收入《山西国宝精华》和《和光静影》系列丛书中 《山西国宝精华》系列采用8开的单页形式,正
李钢编著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 品集》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集》通过创 新求繁荣,倡导多样促发展,成为本届全国美展系列 展览当中的亮点。本届雕塑展区采用由雕塑家直接报 送作品的方式,先后共收到全国各地2689件作品,经 过评委会认真严格初评和复评,共评选出参展作品 350件,后从中选出35件进京暨获奖提名作品。
《雕塑艺术1》(上下两册) 集结数十位造型艺术家,揭秘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想知道自己心爱的模型从设计到出荷需要多久吗?想知道一流手办模型展览会的参观攻略吗?想了解知名的手办生产厂家、手办制作公司的秘辛吗? 41位一线造型艺术家、120项原创设计、15部制作攻略、6个艺术专栏、6篇独家访谈,从设计灵感、创作背景、爱用工具、制作过程、工作习惯、多视角诚品展现,一场纸上的造型展览与分享之旅,那些让你无尽欢喜、感叹惊奇、渴望拥有的 传奇 之作,尽在这里。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什么? 例1 造型艺术大家、人气插画师、涂装特效先锋、新秀原型师集结 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常用工具、工作习惯等。 例2 横山宏X大畠雅人联名企划对谈:从创作灵感到合作趣闻。 例3 涂装大家田川弘的拟真模型涂装讲座 皮肤基本色秘诀大揭秘:白色、红
本书共220万字、近300幅彩图,分为三卷:严峻卷(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理想卷(隋唐五代)、愉悦卷(两宋辽金西夏元明清),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件及作品等为纬,较为准确翔实地编织出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石刻艺术发展的真实历史场景。采用描述阐释与历史钩沉相结合的方法,将纪传体的长处巧妙揉进编年史的写作中,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填补了学术空白。 编年体例分为 提示 叙录 文献 三部分,重点包括:与石刻艺术相关之重要政策法规、历史事件、宗教事件;对石刻艺术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之文化行为;雕刻家或刻工生平事迹;重要石刻艺术作品之系年、流传及影响等,*后一卷末附有参考文献书目、图录索引、内容索引。 本书资料翔实,史论结合,图文并茂,既适合具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也可供相关研究领域的人员参考。
《1的纪念性:贾科梅蒂在塱头》记录了阿尔贝托 贾科梅蒂艺术展的精华,展现其雕塑与塱头古村的跨文化对话。图录含79件作品及策展人、专家评论,忠实还原展览现场,引领读者走进贾科梅蒂的艺术宇宙,思索孤独、记忆与人类存在。
徐竹初、徐强在秉承祖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察与思考,兼顾舞台表演与审美欣赏的双重需求,在木偶造型以及神态的表现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改良,塑造出大量超越前代的木偶艺术精品。 本书分为 雕偶世家 徐氏木偶雕刻传承与技艺 以形写神 徐氏木偶形象 两个单元,全面展示出徐氏木偶雕刻的技艺传承、艺术表现和艺术风格。
纸鉴:中国古代书画、文献用纸鉴赏,ISBN:9787805986258,作者:田洪生编
毛泽东雕像的建造数量,可以说在中国雕塑历史上创出了记录。它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侧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一种情感的回忆。从1997年,在张家口拍下第一张毛泽东雕像照片开始到现在,《图说毛泽东雕像》作者成文军在全国122个地市县镇,拍摄了225尊雕像。其中1970年以前建造保留下来的180多尊,其余的则是文革时期(或叫改革开放)后建造的毛泽东雕像。在抢救性拍摄中,有的大批雕像拆除,有的则被保护下来并且成为文物,一些被挖出又重新竖立。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回味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毛泽东雕像都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图说毛泽东雕像》作者用一种怀旧的心态,表达着这种客观存在,这种感受深印在我们的永恒记忆里。
《四季如歌: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是世界美术院校教育丛书之一。俄罗斯艺术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可说相当长远了。最重要的影响是解放以后,由于政治上的“一边倒”,从整个美术教育体制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都成了当时中国美术界的主流,真是“目不斜视”“心无旁鹜”,从上到下,举国一致。在此期间,当然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但从总的艺术发展来看却形成了过分单一的路子,再加上某种学习过程的开始,总容易犯浅薄和机械的毛病,因而这种学习除了写实能力上的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以外,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种“统一”很快遭到了报应。改革开放了,西方各国的潮流汹涌而至,各种流派都以十分新鲜的面貌冲了进来,短短二十多年,我们把欧洲近百年来形形色色的流派几乎都学了一遍,中央美术学院也并不例外,
本书研究立足于汉代画像石的本体即从民间雕刻工艺与民间美术成像方式角度切入,以它的雕刻工艺过程、图像建构方式和汉代的经济、政治思想、忠孝观念、神鬼迷信、升仙信仰和厚葬社会风气,以及豪族阶层(也包括一些平民百姓)生活方式与雕刻工艺与图像建构的关系等为经线;以它的雕刻工艺技术与思想,人物、衣冠服饰、动植物、车舆、建筑和装饰图案等成像特点与思想,以及它的雕刻工艺、人物的衣冠服饰、车舆、建筑图像和装饰图案等反映和折射出的汉代和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思想等为纬线,展开论述。
雕塑,艺术的主要门类之一,与当前的城巾建设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学科发展至关重要。本书中针对雕塑重点进行分析与归纳,围绕雕塑的概念、特性、方式、方法、材料、表现和作用七人方面,展开分类研究。 《雕塑概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应用并重,相信有助于当前艺术院校雕塑专业的教学改革,有助于雕塑创作实践,有助于雕塑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