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了130种基本色的全色彩数据库,对于色彩研究十分必要。是从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装饰、包装设计、服饰设计等必须具备的色彩知识体系。在色彩使用和关联上使人一目了然,也是初学者们评判色彩标准的书籍。
《色彩力5000个绝美色彩搭配方案》是一本为喜欢色彩的人士量身定制的配色速查辞典,无论设计行业还是商业应用、兴趣爱好,均能起到迅速提升配色能力的效果。本书对于设计/插画/摄影/商务/企宣/手工制作/室内装饰/涂绘/个人兴趣等行业色彩相关人士均有参考价值的配色速查辞典。本书包含2376种颜色5000个配色样本,主要从自然风景/蔬果/动物/温馨小物/美食/艺术流派/世界各国/服装/历史珍品/绘画/家居/节日风俗/社会领域13个主题进行划分,适合各种设计需求的人士查阅。
在2008年9月出国之前,我就一直在酝酿以色彩为线索出一本书,向大家介绍西方的一批绘画大师。这些大师中的有些人以高超的绘画技巧,在世界绘画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迹;有些人则是在色彩的运用方法上另辟蹊径,成为无法复制的传奇人物;还有一部分大师,却是文怀而抱质,穷究绘画艺术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成为横亘在多个领域之间的文化丰碑。向的广大读者介绍这样一批绘画大师无疑需要对西方绘画史进行全面的梳理,从多个角度几个层面筛选出一些代表人物,集中体现绘画艺术中有关色彩运用所能达到的高度。
《配色岁时记(四季的色彩作品)》由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编。如何将四季风景用颜色来表现呢?为此笔者决定写这样一本比较实用的配色岁时记。收录了有代表性的祭祀活动和与风景诗相称的基本色、基本形象和形象配色,让读者充分欣赏到配色中的季节形象。采用不同领域的、可改变面积比例的配色模式和多种配色样式、图案,具有实用性。广泛收集了包括店铺、商品包装、礼物、视觉广告、网页等平面设计以及餐桌搭配、插花等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相关配色主题。将四季中的重要主题以话题的形式,改变视角进行详细介绍。将日本人与季节感关联颇深的感性通过风雅的形式提炼出来,为成熟的现代生活提供配色方案。
《色彩心理探析》一书为那些有志于从事色彩学习的人士以及色彩专业人士提供专业指导,使他们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色彩形象体系,从而掌握相关方法。不仅仅是色彩,通过形象还能将形态、材质以及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感有机联系起来,同时还能够加深人们对生活方式、生活价值观以及所向往的生活方式的理解。 形象坐标从“事例、体系、模式”的角度,对有关技术进行定量、定性处理。除了本书中介绍的领域之外,在汽车、家电、数码相机。手机、时装、美容、家居、住宅外观装饰、楼字建筑、工厂、发电厂、桥梁、城市景观等领域也得以广泛应用。通过形象决定造型,通过形象进行商品概念的设定,通过形象来捕捉人们的嗜好,这种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必将在推进色彩设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网格是设计得以成立的基础,它使设计师能将丰富的设计元素有效地安排在一个页面上。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件设计作品的骨骼。网格给设计带来秩序感和结构感,不管它们是像右页图中的那样简单,还是像在新闻网页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复杂。 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平面设计中网格的基本运用原则,就像当代设计师们所实践的那样。虽然这些基本原则中有一些要追溯至出版业次成为大型产业的时期,但这些方法、技术已经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变得更加、进步和完善。这个过程仍在继续,新科技也为其带来了以互联网、移动电话为代表的新媒体。 不过,本书也无意成为网格使用说明书。它所关注的是网格使用背后的原则,以此赋予读者更强的能力,去解决平面设计工作中将面临的问题。本书所要传达的主要讯息就是:如果只是以静态和重复的方式运用网
《语言、空间与艺术》是作者对语言、空间与艺术问题进行集中探讨的成果,它由紧密相关而又呈递进关系的五大部分也即“五篇”内容构成。一篇主要探讨“语言学转向”与当代诗学文化理论的建构;第二篇主要探讨中国古代语言哲学与中国传统诗学文化的生成;第三篇主要从语言观念变革的角度考察西方哲学文化领域中出现的空间化转向,并具体探讨了德里达、福柯与海德格尔的空间化转向及其革命性后果;第四篇主要从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等多个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宇宙时空意识的空间化及其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结构的影响,并对中国学界曾经流行的“重时轻空”说进行反思清理。第五篇从语言学诗学研究拓展到语言哲学的艺术理论与艺术符号学领域,结合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语言观,探讨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艺术对物的拯救问题,并通过对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