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让大众亲近敦煌艺术的通识读本。清华大学艺术史论系教授杨琪,选取敦煌石窟艺术中重要的作品,从壁画、绢画、彩塑、飞天、乐舞、建筑、经卷、衣食住行等角度,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把艰涩深奥的敦煌知识融化在生动的故事中。并配以精美的图片,为大众提供一本入门的通俗读物,轻轻松松地走进敦煌艺术的大门,看见敦煌艺术千年流变之路。
基本信息 书名: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 原书定价:48元 售价:38.40元, 作者:丁峻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030334848 字数: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深入探讨了中外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根本问题,全新界定了艺术教育的四大功能,精细论证了艺术文化影响人的心脑系统的科学机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和交叉性的艺术教育心理学理论观点及应用路径:一是深入揭示了艺术知识转化为人的情知意创造性能力的内在机制及精神嬗变特征,细致阐释了人们学习艺术文化的认知操作原理,体现了艺术教育观念的新启示;二是重点介绍了艺术教育过程中的体象思维、符号思维、工具思维、技术思维等认知操作内容及其高效训练范式,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以陕西商周青铜器为研究对象,根据地缘文脉及时代特征进行科学系统的类型整理、艺术分析与客观描述。运用文献典籍、图像资料,结合“二重证据法”和多元方法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陕西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源流、纹饰种类、风格特征、象征寓意、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及当代设计转化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汇集了当代设计领域关注的商周青铜艺术元素,强调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对当代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你相信吗?用皱纹纸、白胶、铁丝等简单的材料,就能做出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的纸花。本书收录康乃馨、水仙、牡丹、玫瑰、大丽花、百日菊、绒球花等30余款与真花大小相仿的绝美纸艺作品的制作方法,所有作品按照制作技法进行分类。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广受欢迎的巨型花朵的制作方法,并就如何制作纸花穿戴饰物和空间装饰给出贴心的指导。如果你也想利用皱纹纸重现自然之美,希望本书能成为你的灵感之源。
动画人物透视是一门通常在艺术研究中受重视的学科,掌握正确的人物透视知识是在动画创作中构建叙事画面必不可少的,可以让人感受到具有真实感的动画场景。本书作者是有着30年经验的资深动画师、图像小说艺术家、插画师,为梦工厂、迪士尼、索尼动画制作的资深动画师。本书从理论到实践操作层层深入,系统讲解了人物透视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了人物透视的基础训练方法、流程、构图法则和绘制技法。本书中的插图丰富,并包含大量的说明性实例及文字,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展示图库,可为传统或数字动画师提供灵感,是重要的参考工具。 本书以精湛的插画作为案例,适合动画、电影行业及相关专业设计初学者的学习,包括动画镜头的透视技法和视觉叙事技巧。书中精选大量对人物透视步步拆解的实用方法,可以让读者快速学习到如何创作人物动势
本书是一部贯通理论与实践、融合中西视野的综合性著作,既从学理上系统构建了艺术批评的学科框架与方法论体系,又为具体的艺术批评实践提供了结构化的实操工具。作者从艺术批评的界定出发,系统阐述了艺术批评的对象(艺术家、艺术品、艺术运动和流派及风格)、内容和方法(描述、解释和评价),继而对名目繁多的艺术批评流派进行梳理,归纳出三种主要类型(再现、表现和形式),最后聚焦批评家在艺术界中的位置,?探讨了批评的呈现形式、批评共识的形成和批评家的专业素养。
本书既通过同一时代的西方画家与音乐家的交往和相互之间受影响的故事,向读者讲述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同一艺术流派中绘画和音乐的关联性,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对绘画和音乐这两门看似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了解和喜爱。绘画和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一个是视觉的,靠形状与色彩塑造出人物的美感;另一个是听觉的,靠旋律与音色编织出情感的律动。但这看似不同的两者,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通点,那就是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式或媒介表达感受,画家和音乐家对世界的认知变化是同步的,他们的精神是相同的,所以他们的艺术所表达的内涵也是相同的。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将多恩的《灵的进程》、《第一周年》和《第二周年》视为完整的灵魂三部曲加以研究。本书研究了诗人的创作态度、思维走向及作品的基本内容、框架结构、表现形式,论证了三部长诗的内在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自我、生命、爱情、恒变四大基本主题及其所体现出的深刻的人文关怀,探究了历史与现实、神学与诗学、天文与人文等多种关系及其蕴藏的宇宙人生意识。本书认为,多恩以史诗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宇宙灵魂”的艺术形象,在文艺复兴“坠落-再生”的主导模式基础上,沿着出自天堂、回归天堂的发展脉络,再现了一次完整的寻求生命真谛的心路历程,并在一系列多元互动关系中,成就了一曲以生命的本真关注为核心的独特的灵魂三部曲。
本书重点关注美术政策、机构、出版、展览、会议等制度性因素,及其是如何对美术的存在方式和生产过程产生作用的。在研究框架上,本书以纵向的美术制度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与横向的创作、展览、出版、教育等行业的制度建设为核心进行审视和考察。 在具体的呈现中,本书梳理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美术管理、创作、展览、研究机构的历史变迁以及制度建设过程;探讨美术出版社的出版政策、美术刊物的编辑理念、批评方式、期刊生态等传播制度;分析展览形成的评奖、基金会制度;论述美术批评如何引导美术发展的批评制度,以及传达政策,引导美术创作的会议制度。通过对美术研究对象的延伸和扩展,以此构建美术生产、美术生态和美术主体的关系。
本书以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为基本框架,对西方美术史及重要的美术理论文献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简明介绍了不同时代西方美术史著述概况及其作者的生平和艺术思想等内容,进而选译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较大影响力的相关文献,按照时代分为7个部分 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 世纪、18 世纪、19 世纪和 20 世纪。借此,读者既可以了解西方美术史理论演变的轨迹,领略大师们思想的光辉,又可以按图索骥,进一步阅读相关的文献。
本书为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合集,内容涉及美学、艺术学、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等领域。书中围绕中国与西方的不同文化传统,对美学的产生、美学和艺术范畴、文化研究的起源与核心问题、文学理论的研究框架和范式、文学的审美性与社会功用、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集中思考,对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力图体现多元化、差异化、语境化的立场,强调理解的历史感,明确反对非历史和非社会性的审美主义倾向。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是 赵丹生前留下的*一本探讨电影表演方法与风格的专著 ,是其一生实践与思索的总结。书中精选了 《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武训传》《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在烈火中永生》九部代表作 ,从影片制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各部门协力的创作过程,以及对角色的认知、体验与塑造,来 探讨舞台与银幕表演的区别、体验派和表现派的长短利弊,以及演员自身的局限与无限等问题 。 本次修订的 典藏纪念版 中,特别附上 全新整理的赵丹电影作品年表、精选修复的40余幅珍贵照片,以及夏衍、巴金等撰写的纪念文章 ,希望值此百年诞辰之际,读者可以重新梳理与思考赵丹留下的宝贵经验,探寻合乎民族文化心理的表演创作之路。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当代艺术素养通识教育的内容,介绍了艺术素养教育中众多前沿性、热点性的问题。本书作者既是资深的艺术理论研究者及教育者,也是成熟的艺术实践者(版画家),注重结合艺术家的鲜活、生动、具体的艺术感受,通过对大量经典及当代艺术作品的解读,使读者切实领略、体悟艺术的感性特征及魅力,提高读者的艺术鉴赏、艺术认知能力,培育读者的艺术素养。
本书为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继百万字美术文集《美术评论十八年》出版后推出的第二本文集。全书主要汇编收入了该会会员近两三年内撰写的评论作品,包括:美术时潮研究,美术批评研究,美术史论(论著)研究,美术家个案研究,美术作品评论,美术展览评论研究,艺术市场评论研究等;一定程度上涉及并反映了中国当前美术创作与理论批评领域某些最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与存在的问题。 本书为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继百万字美术文集《美术评论十八年》出版后推出的第二本文集。全书主要汇编收入了该会会员近两三年内撰写的评论作品,包括:美术时潮研究,美术批评研究,美术史论(论著)研究,美术家个案研究,美术作品评论,美术展览评论研究,艺术市场评论研究等;一定程度上涉及并反映了中国当前美术创作与理论批评领域某些最值得关注
《漫画人生》延续了《童年》和《桑贝在纽约》的对谈形式,由桑贝好友兼记者马克?勒卡尔庞蒂耶提问,桑贝回答,文字部分大约有3万字,并配上百幅插图。本书主要回顾了桑贝数十年的绘画经历,从十几岁开始业余作画到第一次投稿成功,从《小淘气尼古拉》无人问津到目前卖出1500万册,从籍籍无名到世界各地的杂志向他约稿,桑贝依靠勤奋和努力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认可。相较《童年》和《桑贝在纽约》,《漫画人生》还收录了很多画家的手稿,老照片,老报纸等珍贵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桑贝的创作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