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这座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收藏了多达一百八十余万件各类珍贵文物。其中十五万余件绘画涵盖了隋唐以来各个时代、不同门类的作品,它们中为璀璨的,莫过于开启时代风气、影响后世的名家名作。我们又从中精心挑选出五十件,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代均衡,人物、花鸟、山水门类齐全,合起来就是一部极简的中国绘画史,郑重地向喜欢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加以介绍。 这些入选作品,多数都是清代内府的收藏,或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购买、文物局调拨进入故宫博物院。除极少数早期摹本外,它们皆为公认的名家真迹,代表各自时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被奉为经典,广泛流传。每件名画的故事,都能写出一本厚厚的书。要以短短三四百字的篇幅来呈现它的精彩片段,的确是不小的挑战。而在这个普及性的小册子里,我以文字简洁
本书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众多文物中精挑细选了50件典型器物,以物带史,物史结合,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每一件古代器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其内容涵盖古人的衣食住行,民俗活动等,叙述了中国人独有的文学传说、艺术美学、哲学思想、为人处世,进而连缀起中国近万年以来的文明宝藏的前世今生。同时配以高清文物图片,带领读者走入一个个不为人知的历史节点,让您身临其境欣赏文物的真实全貌,进而体验中华多元一体化文明的绚丽与辉煌。 这些古代文明的结晶,涉及陶器、瓷器、雕塑、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笔墨纸砚、竹木牙角等各门类。它们饱经沧桑,奇迹般保存至今,有许多已经成为的世间孤品。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人高度发达的科技实力与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晶,而且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智慧、胆识的沉淀与见证。 这种历经数千年以
中国书法,特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秦汉时期,毛笔出现,纸、绢逐步普及,能写字、善于写字的人越来越多。文字实用性之外形式之美,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书法因此出现,书家由此成名。 东晋时期,篆、隶、楷、草、行五种书体都已出现。 书圣 王羲之开创的魏晋新书体,结构优美,流便潇洒,大大区别于此前带有浓厚隶书气息的楷书和章草,很快就流行起来。 东晋二王之后,由书体变迁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时代就结束了。书法家要成名,除了继承传统,更重要的是创新。善写楷书的欧阳询、颜真卿等书家推陈出新,一变二王的妍丽为端庄,将楷书艺术推向了! 嗣后 宋四家 中苏轼、黄庭坚、米芾在北宋求新求变的时代氛围影响下,强调书法的个性和表现力。所以前人曾总结过: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宋代以后,称得上承前启后的大书
这本书讲了25个故事,都是作者收藏名人手迹的过程中亲身经历的故事,包括陈独秀、胡适、陈寅恪、钱穆、王世襄等名家手稿的奇遇和对这些手稿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历史背景的解读,让读者仿佛亲历现场,也揭示了1980年来中国私人收藏市场的交易真相与成长历程。
《海外拾珍记》的主要内容有牙雕,玉玩,竹雕,木雕,文房清用,漆器,木器,诸艺,书画,古籍善本简札,辨识篇和考据篇。《海外拾珍记》收入所有文物,均为作者长期从国外搜集而来,涉及牙、玉、竹、木、漆、书画、古籍善本、文房清玩诸项。作者不仅对收集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述,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考证。
这本书讲了25个故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故事中讲了珍藏在双序斋的百多件近现代文化名人书札、书法、手稿和照片的来历和文献价值……每当夜晚,伏案敲字,书写这些人和事的时候,时光似在倒流,场景似在回放。
这本《书画专辑》介绍的是作者熊光楷收藏的签名盖章的书法绘画作品集,书中不仅收录了齐白石、徐悲鸿、林散之、启功等30来位著名中国书画家的作品集,还收录了达·芬奇、丢勒、莫奈等著名外国书画家的作品集。全书全彩印刷,每篇都配有各书作者的名画或者书法,附有对其的专业解说,并在文章中讲述了诸位名家创造作品的背景情况,使读者在欣赏书画艺术之美的同时,对作品的内涵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对于当今中国书画界的整体面貌也能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烟云过眼》为张伯驹先生古代书画鉴藏随笔集。张伯驹先生作为收藏大家,古代书画鉴定大家,一生收藏过大批国宝级的名迹巨制,他凭借自己这一得天独厚的经历以及渊博的文物学养,写就这些文章,详论古代书画的流派风格演变、收传次序和真赝辨识。本书可谓是一部关于古代书画艺术鉴赏的权威之作。
购书、索书、读书、藏书,像蚂蚁一样辛苦,像蜜蜂一样勤劳,既是为了书,更是为了人。书不仅是知识,而且还是媒介。检点自己的藏书,仿佛是与人类的众多精英分子进行跨时空的精神交流,又仿佛是与我的众多朋友倾心交谈,互通款曲。因为这些书,既使我想到那些名垂青史的革命前辈、开国元勋、外国政要、文学巨匠、科学泰斗、经济学大师,又使我想到那些曾经费心帮助我搜集签名书或者将他们收藏的签名书赠给我以成我之美的朋友们。以书鉴人,以书会友,无论他们多么伟大还是多么平凡,都对如何做人有帮助,对如何看待人生有益处。因此,藏书,还是为了忆人。
张伯驹(1898 1982),原名张家骐,河南项城人。是一位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著有《丛碧词》、《红毹纪梦诗注》等。出身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被称为 民国四公子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刘海粟曾说: 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文汇报》高级记者郑重先生多年来一直关注张伯驹其人,在张伯驹生前曾多次拜访,深得张伯驹信赖,亲闻了许多往事。《烟云过:张伯驹传》以张伯驹的经历为主线,以其所好之书画鉴赏、诗词、戏曲等为生发点,用一些重大事件来全
本书从“小莽苍苍斋”藏品中精选百余件明清,近代人物的诗文手稿,楹联,条幅,信札及印章,铭砚,盖本等珍贵文物;读者在清赏翰墨胜迹的同进,可从生动有趣味的文章中,了解田家英收藏的故事,藏品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人中见出田家英的书生襟抱、历史关怀和风骨逸情。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与文化的恩泽留给了我们深厚的传统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宝贵的财富、见证了上海源远流长、海纳百川的发展轨迹,塑造了上海薪火相承、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文化是城市的底蕴,也是发展的资源。上海之美在文化,上海之魂在文化。 描写上海的书籍可谓千姿百态,汗牛充栋。但《*上海》却另辟蹊径,它以上海古玩收藏和艺术品投资为视角来诠释海派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探寻文化遗存中前人寻觅的足迹,窥视林林总总的收藏艺术品带给人的心灵震撼和无穷享受。很有新意,值得一看。 “申江好,古玩尽搜探,商鼎周彝酬万镒,唐碑宋帖重千镰、真伪几曾谙。”今天,上海古玩收藏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正越来越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极大关注与兴趣,到上海来寻宝正成为文化消费的时尚。吴少华先生是上
2008年10月,首届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召开。对华人收藏进行系统研究,是这次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收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前人有关收藏的笔记和著录等文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使收藏这门古老的、倾向于感性的经验描述逐渐上升为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使昔日局限于收藏家小范围的鉴赏扩展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文学科,这是上海市召开华人收藏家大会的初衷之一。 基于以上明确的认识,组委会迅速组织了我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和北美、澳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专家学者,分门别类进行研究撰写;同时对上述地区的华人收藏家进行采访。令人惊喜的是,在短短半年中,竞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们总会通过一些手段或媒介(技巧、裱框、结构、形式、风格以及图示等),更好地表达艺术作品的精髓。《绘画鉴赏方法》《版画鉴赏方法》《艺术风格鉴赏方法》《艺术流派鉴赏方法》《建筑鉴赏方法》这五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帮助我们了解艺术家诠释作品的方式,从而读懂艺术作品。在18世纪,由于一种全新的对自我认知的共鸣,艺术家们开始互相分享各自在艺术领域中的研究和发现,于是逐渐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流派。他们之间互相认可,并采用与对方相似的审美态度与观点,一起交流特殊的绘画技巧,为开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共同努力。由乔治娜·拜多利诺著的《艺术流派鉴赏方法/图解艺术》交代了艺术家们的相互交流过程,并对艺术语言和艺术创作间的关系做了很好的审视和考察。
近年来,作者执著于对所挚爱的漫画艺术的追访,收集了200多幅国内外漫画家的作品,他钩沉背景,探其脉络,品其画艺,寻其故事。通过自己的收藏经历,在嬉笑嘲怨之间,把诸多掌故和传奇娓娓道来。书里包含大量漫人史话、艺坛掌故和鉴赏心得。每一幅漫画的背后,都蕴涵了一段趣味横生的性情故事和人生哲理。 “漫不经心”,追求的是一种洒脱的收藏境界,一种乐活的人生态度。快乐并不在于拥有多少东西,而在于无论拥有什么,都能找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