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陶艺专业的创建者之一,为了教学需要编写了该本中国传统陶瓷教材。作者以品种为分类依据,介绍了中国传统 陶瓷的几个发展阶段,以详实的图片资料,以美学为发展思路,讲解了中国传统陶瓷的工艺制作发展和每一阶段的美学理念追求,具有较 好的出版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瓷器的收藏热也与日俱增,收藏的爱好也不尽相同。除对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彩瓷喜爱外,还有一批古陶瓷爱好者对颜色釉瓷情有独钟。就拿颜色釉瓷来说吧,有的喜欢青釉,有的喜欢白釉,有的喜欢红釉,有的喜欢蓝釉,有的喜欢黄釉,有的喜欢紫釉,不一而足。 本书展示给广大陶瓷爱好者的是青釉瓷。青釉瓷是颜色釉的“鼻祖”,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来前商代的原始青瓷,从商代到元代青釉瓷的生产一直占我国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宁波、永嘉、慈溪等地烧成了成熟的青釉瓷,三国两晋南北朝青釉瓷导速发展,到了唐代越窑代表了青釉瓷的最高水平,“类玉类冰”,唐代诗人陆龟蒙用“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峯翠来”的诗旬不德语窑的青釉瓷,它与北京的刑窑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人们的收藏热情也显得越发高涨。收藏市场的春意盎然本该令人称道,可它却带给许多收藏爱好者不少困惑与烦恼。其原因有二:一是供不应求。古玩不可再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存世量有限。有许多好的藏品,一旦被收藏家揽入囊中,便“石沉大海”不再面世。二是价格攀升。几年前一对市价仅千八百元的民国大瓷瓶,现已升至一、两万元。使得许多工薪层的收藏爱好者只能望“瓶”兴叹。为此一些人不免感叹说,收藏之路越走越窄,似乎已走到了尽头。可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先人为我们留下的数不尽的文化遗产,至今仍有许多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掘。这里只做一点提示:如果您有兴趣,不妨考虑将目前还未受许多收藏爱好者重视的古瓷砖列为自己的收藏
本书通过对每一件瓷器的介绍,引申到对古瓷窑址、生产历史、品种特色、文化内涵、历史背景、传承经过、吉祥寓意等方面知识的了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增加可读性;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成果,增加知识性;结合与瓷器有关的历史故事和流传故事增加趣味性。
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品种之一。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瓷器,数量多,品质精,特别是明清两代历朝均有传世品,发展脉络较为清晰。其中最能体现宫廷收藏特色的龙凤纹瓷器数量亦很多,可以清楚地看出龙凤纹在瓷器上的演变过程 本书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官窑青花瓷器为重点,兼及民窑青花瓷器,对各个阶段器物的青料、胎釉、造型、纹饰、款识的特点作出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和介绍,并对一些器物的断代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书中收录的185件代表性器物,是编者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万件青花瓷器中精心挑选的,其中多数为首次发表,供读者参考和鉴赏。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它以选型生动逼真、釉彩斑斓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著称,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彩陶工艺品。早在唐初,唐三彩就被输出国外,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直到今天,其魅力和价值依然有增无减。在当前的收藏市场上,唐三彩正日益受到重视。 本书以工具书的编写方法和态度,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并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对唐三彩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以及辨伪、鉴赏、购买、收藏、保养等进行了详尽全面的解析阐述,全书体例编排合理清晰,便于读者阅读。编者期望并相信,此书将成为当前市场上关于唐三彩的图书的新亮点,为人们鉴赏、收藏唐三彩提供准确、全面的依据。
随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足,我国涌现出大批收藏爱好者。于是,古瓷器的真伪鉴别和价值评估,就成了收藏古瓷器爱好者为关切的事情。由于古瓷器是不能再生产的文物,遗存数量很少,价值昂贵。民间有些人为了追求利益,就仿制作假,常常使收藏者上当受骗,尤其初涉收藏者更容易受骗。基于此,本书着重将真伪瓷器进行了同期比较,使读者对真伪瓷器的对比在直观上有所认识、洞察,不至于上当受骗。与此同时,本书还详细讲述了收藏鉴定的基本要领和对瓷器的价值评估,并将作者多年鉴定收藏的经验介绍给读者。
颜色釉瓷也称“单色釉瓷”。黄釉瓷明永乐年创烧,一直为朝廷所垄断。明弘治年娇黄釉最出色。宣德红釉色调庄重肃穆,艳如宝石,“宣德祭红则为红釉之极轨”,且“千窑难烧一器”,清代烧出了郎窑红,豇豆红、抹红、盖雪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等新品种。元代烧出了宝石般晶莹的蓝釉瓷,元代雕白花云龙纹梅瓶现世界仅存3只,宣德洒蓝釉器传世只有4件;康熙朝天蓝釉品质非凡。明清绿釉有郎窑绿、苹果绿、瓜皮绿,秋葵绿、湖水绿、柠檬绿和孔雀绿等,品种繁多。杂色釉瓷、结晶釉瓷、窑变釉瓷等更是五彩缤纷。在黑釉瓷中,建窑的兔毫釉、鹧鸪斑釉、曜变釉、结晶冰花釉、开片釉等,吉州窑的玳瑁釉、铁锈斑釉、剪纸贴花釉,木叶贴花釉等,景德镇窑的镜黑釉均无与伦比。 《颜色釉瓷》为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介绍
白瓷历史悠久,窑口广布,其空灵玉洁、质朴典雅的品质在、海外备受青睐。白瓷的出现不仅是瓷器烧造的一大进步,而且为后来的青花、彩绘、彩瓷的辉煌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和坚定的制作基础。北朝始建、隋唐鼎盛的邢窑,其白瓷”类银类雪”,“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定窑为名声显赫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瓷器色白如玉、晶莹滋润,并具划花、刻花、剔花、模印、贴花、浮雕、圆雕等精美纹饰;精彩的辽、金白瓷为瓷器发展起了重要的承启作用;景德镇窑的青白瓷、枢府釉瓷、卵白釉瓷、甜白釉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开创了白瓷新天地;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白”的德化窑白瓷风格独具,尤其何朝宗等一批瓷塑艺人的作品简直出神入化。这些存世极少的精品,许多被收藏于海外。 《白瓷》为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