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陶艺专业的创建者之一,为了教学需要编写了该本中国传统陶瓷教材。作者以品种为分类依据,介绍了中国传统 陶瓷的几个发展阶段,以详实的图片资料,以美学为发展思路,讲解了中国传统陶瓷的工艺制作发展和每一阶段的美学理念追求,具有较 好的出版价值。
本书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已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12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2章,既对陶瓷及陶瓷历史等层面做了宏观描述,也对历代名窑,以及宋、元、明等朝代瓷器做了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5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支》栏目坚持“《百家讲坛》,论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才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
智慧人生有两大需求:一类是物质需求,一类是精神需求。 收藏,既能投资理财、保值增值,又能怡情养性、博学广闻,是智慧人生“两大需求”的*结合。因此, 自古收藏是“盛世”的时尚标志。 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发端于华夏文明,像一切定律、定理的命名一样,人类的这一发明,举世公认叫做“China”。收藏瓷器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瓷器是华人世界*的收藏门类,也是世界各大博物馆共同追捧的“镇馆之宝”。 承载着中华悠久文明的古陶瓷艺术,至唐宋时期发展到*。古朴典雅、静穆端敛的“南青北白”、“五大名窑”以及岚霞流云、炫丽斑斓的“花釉三彩”、“曜变玳瑁”,都是古陶瓷收藏的珍罕之宝。收藏业界也正随着完善与成熟,脱去奢华与浮躁,而渐入高古瓷收藏的佳境。 以唐宋古瓷为代表的高古瓷,是极度稀
图片为珍贵的手资料,大多数器物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其独有性和权威性可以代表中国古代瓷器的主流,所以该书的出版,对于专业学术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必将受到业界、爱好者的深度关注和广泛评议。在选择图例时,尽量突出典型性,同时兼顾年代、器型、窑口的多样性。行文风格简练朴实,以常识性、趣味性为主,兼顾学术性。
堂名款和吉语款与年款一样,均为瓷器的附属物,为我国瓷器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但一般收藏者多重年款而轻前者,大抵因年款有具体年代可考,而堂名吉语多语焉不详之故。其实不然,年款并不一定可靠,堂名和吉语却是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折射,在瓷器鉴定上具有年款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共收录明清瓷器堂名、吉语及人名款一千余幅图片。在具体介绍每一款识的布局、写法的同时,尽量以较多的笔墨考证其具体含义。对那些语出不详的款识,亦尽量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同时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加以简单的介绍,使读者大致了解某一款识的大致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