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看懂 最美人造物 宋瓷,在宋瓷里见证中华美学高光时刻! 为什么有历史学家认为 宋瓷是贯通古今东西、人类所能得到的最美器物 ?为什么宋瓷被称为中国美学的巅峰?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宋瓷这么重要这么美,你却一直看不懂、也没机会看清楚? 如果你心存疑问,那就让《遇见宋瓷》给你一个看懂宋瓷的机会。 本书是许晟对顶尖宋瓷片做的一份 审美报告 。作为哲学与艺术理论家,作者具有独到的审美洞见与审美直觉。在本书中,为了让读者一次性看到最好的宋瓷,他针对80余片顶尖瓷片,拍摄并精选了百余幅高清照片,并逐一对宋瓷的艺术特色与美学成就进行赏析,向读者介绍了宋瓷及各著名窑口的传奇与荣光,以及它们所提醒的、纯粹而抽象之美的境界。可以说《遇见宋瓷》为普通读者和宋瓷搭起了一座赏心悦目的 沟通 桥梁,也为读者提升审美
《中国传统陶瓷器形研究》按时间分成《新石器时期至南北朝卷》《隋唐宋元卷》和《明清卷》,丛书以每个时期、朝代的代表器形作为切入点,进行专业性的阐述与研究,以一部 中国传统陶瓷器形艺术史 的形式向读者介绍陶瓷这一材质所制作出的器物,在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呈现的不同形式。
《新石器时期至南北朝卷》共分5章,包括 生存与崇拜需要 新石器时期 权 礼 之形 夏商周时期 用与美的融汇 春秋战国时期 素朴与浪漫 秦汉时期 形与意的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 。全书高度概括新石器时期至南北朝的陶瓷器形特征及特点,以简练概括的语言、以器说史的方式,通过一件件代表性陶瓷带领读者一窥该时期的地域人文风貌,了解陶瓷演变的过程、历史原因和其背后的真实故事。
中国瓷器,名满天下。本书从器型、纹饰、颜色等美学角度,解读中国瓷器,同时普及瓷器工艺知识、文物知识,带领读者鉴赏瓷器、了解瓷器。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 瓷器之源,天下名窑 ,展示和介绍不同窑口烧制的14件瓷器,体现不同名窑瓷器的特点;第二章 白地生花,青丝红线 ,展示和介绍16件在白地上施以其他釉色图案的精美瓷器,青花瓷是其中的代表;第三章 釉上作画,瓷上多彩 ,展示和介绍15件彩瓷瓷器;第四章 如脂如玉,粉嫩多彩 ,展示和介绍17件粉彩或斗彩瓷器;第五章 匠心创烧,精工不凡 ,展示和介绍14件造型新颖、工艺独特的瓷器。 本书适合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瓷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从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382件,分上、下两卷逐件给予赏析。以期在为国内外陶瓷研究者和爱好者全面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瓷器藏品全貌的同时,亦为大力弘扬陶瓷文化,促进陶瓷历史的研究工作有所助力。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瓷器,时间跨度长,汉、晋、隋、唐、辽、宋、元、明、清到民国都有代表作,而品种繁多、窑口广泛、釉彩丰富,如同一部浓缩的中国瓷器发展史。由天津博物馆所编的《天津博物馆藏瓷》收入其中精品210件,图版印制精良,附有局部图和说明文字。
故宫博物院是收藏中国古代金属胎珐琅器多的机构,藏有元、明、清三代及民国时期的金属胎珐琅器六千余件,其中掐丝珐琅器四千余件,绝大部分由明御用监、清内条府造办处珐琅作等皇家专门机构制造。《故宫珍赏:掐丝珐琅》这套明信片为“故宫珍赏”系列组,遴选故宫博物院所藏元、明、清三代具有代表性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皿八件。
《东莞市博物馆藏陶瓷》收录了我馆所藏的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各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精品119件,重点选取了彩陶、清中期官窑器、广彩瓷及德化窑、石湾窑产品等馆藏特色器物,配以精美的图片及详尽的解说,以飨广大读者。 《东莞市博物馆藏陶瓷》以时代先后为序,以类别及窑口编排,给予相关信息介绍,汇编成图册,并邀请有关专家有针对性地撰写论文,文字翔实,图片丰富。
本书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陶艺专业的创建者之一,为了教学需要编写了该本中国传统陶瓷教材。作者以品种为分类依据,介绍了中国传统 陶瓷的几个发展阶段,以详实的图片资料,以美学为发展思路,讲解了中国传统陶瓷的工艺制作发展和每一阶段的美学理念追求,具有较 好的出版价值。
清乾隆时期瓷器烧造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显著的标声明颜色釉品种极为丰富,既有承袭传统的釉色,也有本朝创新的釉色,填补了我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无论是何种釉色,均呈色多样,如黄釉中就有柠檬黄、米黄等釉色;红釉又有霁红、胭脂红之别;蓝釉亦有霁蓝、天蓝、孔雀蓝之不同。凡此种种,多有上乘佳作传世。本书所选乾隆颜色釉器物300余件,所涉及釉色近30种,在具体介绍器物釉色的同时,对施釉工艺、釉料的配制及烧造气氛的关系亦加以介绍,使读者在对乾隆瓷器釉色有所了解的同时,对烧造工艺亦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是继《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后推出的又一典藏巨制,科学版中国出土器物全集系列初具规模。由全国200多家文博单位,1000多名专家学人共同打造而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瓷器的集大成者。该全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瓷器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将成为学术研究的良好平台和监赏收藏的标尺。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收集了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五十多年来在古代遗址和墓葬考古发掘中出土瓷器约4000余件(套),中国80年,新中国50多年古代遗址和墓葬考古科学发掘出土瓷器全部涵盖,囊括了从夏代至民国时期的中国出土瓷器资料。每卷有瓷器彩色图盘240幅,配有文字说明。各卷前还附有概述一篇,简要介绍本地区瓷考古出土概况。全书均为中英文对照。《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全书资料丰富翔实,图版装祯精美,为研究
本书为河南省境内的白釉彩瓷图录,收录了唐代器物152件,唐代之前和其后的77件器物,为研究唐代白釉彩瓷的产生、发展、品类及其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本书的出版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是一件文化绵延、福祉后世的工作,希望此书能够成为我们文化血脉相承的重要构成。
历史遗留的无穷宝藏,满载着时间的痕迹和人类的智慧结晶,千百年岁月的积淀,让文明永恒。流传着、品味着、感悟着,在心灵中荡起波澜,让生活充满奇迹,这就是收藏的魅力。收藏古玩珍宝,也就收藏了一段历史,收藏了一种文化……
《五彩·斗彩》为“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之一。学者专家们,无论是专门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还是从事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也都希望从故宫的藏晶中发掘资料,以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奥秘。因此,我们决定与香港商务印书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努力,合作出版一套全面系统地反映故宫文物收藏的大型图册。 要想无一遗漏将近百万件文物全都出版,我想在近数十年内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考虑到社会需要的同时,不能不采取精选的办法,百里挑一,将那些*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集中起来,约有一万二千余件,分成六十卷出版,故名《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五彩 斗彩》为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之一。学者专家们,无论是专门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还是从事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也都希望从故宫的藏晶中发掘资料,以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奥秘。因此,我们决定与香港商务印书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努力,合作出版一套全面系统地反映故宫文物收藏的大型图册。 要想无一遗漏将近百万件文物全都出版,我想在近数十年内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考虑到社会需要的同时,不能不采取精选的办法,百里挑一,将那些*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集中起来,约有一万二千余件,分成六十卷出版,故名《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收藏文物近百万件。公元l406年,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下诏将北平升为北京,翌年即在元代旧宫的基址上,开始大规模营造新的宫殿。公元l420年宫殿落成,称紫禁城,正式迁都北京。公元1644年;清王朝取代明帝国统治,仍建都北京,居住在紫禁城内。按古老的礼制,紫禁城内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包括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辅以文华、武英两殿。后寝包括干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等,总称内廷。明、清两代,从永乐皇帝朱棣至末代皇帝溥仪:共有24位皇帝及其后妃都居住在这里。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19l4年,北洋政府将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的部分文物移来,在紫禁城内前朝部分成立古
本书是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郑州年会上进行了交流。此时德清已经发现原始瓷窑址4处,其中有两周之际的火烧山窑址、防风山窑址,东周的岔路岭窑址,战国的冯家山窑址。东汉、三国的有青山坞、黄角山窑址,以及隋唐市元头窑址等10余处。
《民国瓷器鉴定》是国内部研究民国瓷器的专著。该书分两卷:卷为《民国瓷器鉴定—胎釉、彩绘、器型》,第二卷为《民国瓷器鉴定—纹饰、款识、辨伪》。 本书为第二卷,包括:民国瓷器与陶人、民国瓷器纹饰、民国瓷器款识、民国仿明清瓷器鉴识、现代仿民国瓷器鉴别及附录六部分,共收录图片700余幅。有民国早期绘瓷名家潘陶宇、汪晓棠;有名声显赫的珠山八友;有青花大王王步;有粉彩名家王大沧、张志汤、方云峰等名家名作,此外还有许尚礼、潘肇唐等老艺人的作品。较完整地展现了民国瓷器的风貌。纹饰部分虽有侧重,如具有浪漫气息的田园山水,姹紫嫣红的花卉翎毛,内涵丰富的人物及动物比重略大。但抒发国家安危,人民哀乐,着新式服装与五色旗的作品亦占有一定比重,这些较少面世的作品定会使读者耳目一新。款识部分,不仅有仿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