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首次完整收录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60多年来的100余件经典紫砂作品,按作品风格分为 亮节高风 、 美中之美 、 守望诗心 、 留住乡愁 、 典蕴古今 、 与古为新 、 造化妙得 、 壶余遣兴 等八类。全书附有300多幅珍贵图片,作者并对每件作品就艺术风格、工艺特点、文化底蕴、创作灵感等方面做了分析,可谓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书后附有吕尧臣作品年表、紫砂艺术创作谈等,供读者参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杨永善、陶瓷艺术设计家张守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作序推荐,是紫砂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好书!
本书是对国内*家私人普洱茶珍藏馆中三百把紫砂壶的介绍和品鉴。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壶趣、壶赏和壶用。壶趣部分介绍了作者收藏紫砂壶三十余年来与壶的趣事,壶赏部分则是图文结合地品鉴紫砂壶,共三百把壶,九百多张图片,每把壶都配有容量、款识、注释和作者对它的独到赏评。书中涉及的紫砂壶包括明清壶、民国壶、名家壶、出口壶等,一器一物,作者都视为拱璧。这些壶可对紫砂壶发展的历史,进行进一步诠释。其中的某些作品也可能是首次面世,对于紫砂壶的拾遗补缺,或许能尽微薄之力。第三个部分是壶用,向读者介绍紫砂壶的使用技巧。例如:如何选择一把实用的紫砂壶?泡不同的茶应该选什么样的壶?以及养壶的绝招、紫砂壶的美学等。
黑紫砂是明代创烧于中国宜兴的一种高温窑变黑色紫砂珍稀品种,偶有烧成,即为贡品。后由于烧制技术失传,存世极少。袁野先生以黑紫砂文物和窑址出土的黑紫砂残片,古代良渚文化黑陶为参照物,通过十多年对黑紫砂烧成工艺的研究和反复实验。2015年在成功恢复烧制了失传了的黑紫砂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袁野先生把中国的传统美学精神和色彩审美注入紫砂壶,通过独特的泥料配制和烧制工艺复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紫砂品类:文人黑紫砂。本书为袁野先生的个人作品集,精选了袁野先生创烧的黑紫砂器百余件,主要为紫砂壶,还包含部分花器等。向世人展示了黑紫砂这个独特品类和袁野先生的审美情趣。
《紫砂壶全书》内容凝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可谓集大成的著作。卷集古今名家名壶二百多件,并以彩版图文精印于册。洋洋五十万言,演绎紫砂掌故,六百幅图,展示天下名壶。书后附有紫砂大师、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名录、部分现代紫砂作坊名录、历年参展参赛获奖名录以及海内外紫砂拍卖行情等瓷料,还附有明清以降五部紫砂古籍(《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茗壶图录》、《宜兴陶器概要》、《阳羡砂壶图考》)影印本汇编。向紫砂壶收藏者、爱好者、经营者、制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关紫砂壶的全面资料,也可作为案头工具书,随时翻阅参考。 《紫砂壶全书》为16开本豪华精装本,图文并茂、内容翔实。
本书为“心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以“紫砂器”为主题。中国历史上的文人莫不喜欢紫砂器具。紫砂器物,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文人和紫砂艺人的联袂创作,使紫砂器具渐渐摆脱了匠气,从而进入艺术品的行列。文人在其中的主要作用,除了设计器形、壶样,还撰写砂壶铭。那些阅尽沧桑、看透人生的绝句,其实是历代文人的另一种风骨。本书作者龙文,自幼爱好书画金石,早年拜海上著名金石大师朱复戡为师,多得书法、印学真传。早年从事建筑与室内设计,为业内著名设计师。后迷恋紫砂艺术,拜重量高级工艺美术师吴奇敏、华健为师,得到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深研传统紫砂技艺,融入擅长的书画、金石、平面设计理念,以
宋伯胤先生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研究,出版过《宋伯胤说陶瓷》、《紫砂苑学步》、《茶具》、《博物馆历史文选》、《博物馆人丛语》、《枕林拾遗》等著作 ,是我国为著名的陶瓷研究专家之一。 宋伯胤先生对紫砂陶的研究造诣颇深,他从上世纪50年代接触紫砂,80年代初开始专注于紫砂文化研究,1998年在台湾出版了他的紫砂研究论文集《紫砂苑学步》, 2007年又与吴光荣、黄健亮合著《紫砂收藏入门百科》一书。直到今天,年近九十的宋老仍不停歇,孜孜不倦的从事着紫砂文化的研究,《宋伯胤说紫砂》一书汇集了宋老几十年来研究紫砂的心血和成果,收录了宋老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紫砂论文和有关文章24篇,12万字,并附有100多帧珍贵实物的图片,具有极高的学术性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紫砂艺术源于陶都宜兴,是融陶文化、茶文化以及诗文、书画、篆刻等诸多中华元素、国艺精粹为一体的极具中华文化代表性的一门艺术,堪称 国粹 。《中国紫砂审美史 暨宜兴紫砂名家谱》一书收录了有以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邵大亨等为代表的历史大家,有以顾景舟为代表的紫砂七老,有以汪寅仙、何道洪等为代表的当代老一辈艺术大师,有以吴群祥、吴鸣、江建翔、季益顺等为代表的壶坛扛鼎精英,有以吴东元、李寒勇、吴界明、唐彬杰等为代表的中青年紫砂名家,以及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堵潮、王强等为代表的八零后紫砂新锐等的名家名品。分为明清篇(上)、明清篇(下)、紫砂七老篇、当代紫砂艺术名家篇、科学理性看紫砂 客观公正论壶艺五部分。该书不仅详尽阐述了紫砂壶的历史及名家名品,还就如何评判紫砂壶的优劣等问题进行了分
紫砂壶以其素面素心的特性称著于世,古往今来,爱壶的人不一一定嗜茶,但嗜茶的人十有八九都足钟情于紫砂壶的。明代李渔日:“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紫砂壶成为名器名陶,它与宜兴地区产茶和饮茶风尚也有一定关系。明代中叶以后,它又见重于士林,于是逐渐形成壶艺、诗词、书画、篆刻相兼于一体的紫砂茗壶,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蜚声海_大J外。 紫砂茗壶收藏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赏鉴中。赏是对藏品的把玩、欣赏,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藏品的艺术价值,并结合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及科学史等深入观察、综合考证;鉴则是鉴别藏品的真伪、优劣,这就需要对紫砂茗壶的起源、发展、演进、紫砂材质、工艺技法、造型纹饰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方能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收藏者的问题,避免收藏赝
潮州是中国的瓷都,传统文化之乡,而手拉坯朱泥壶则是潮州*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品之一。 本书介绍的是中国手拉坯朱泥壶人章燕明。他不仅是手拉坯朱泥壶领域中的领军人物,而且是手拉坯朱泥壶行业中个获得*大师称号的人。他从艺五十多年,技艺精湛。本书对章燕明及其作品进行介绍、点评,并且收入至今为止章燕明的全部代表性作品,图文并茂,并请著名陶瓷艺术设计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张守智作序。本书的价值在于宣传推广潮州朱泥壶,让这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手艺流传发扬。 本书作者系知名时评家、杂文家,长期与手拉坯朱泥壶大师章燕明合作,不时参与章壶的设计制作,对每一把章壶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点评到位,几乎每壶都有评论。他的文字加上精美的图片,使章大师的制壶手艺活泛起来,仿佛长了脚,走
紫砂壶以其“素面素心”的本质特性著称于世,是国人理想的品茗茶具。本书各项砂器为作者个人收藏,所录282件图版,其中不少砂器是世所仅见的珍藏,甚至是孤品,对于日后的紫砂的研究,留下许多宝贵的材料及例证。 本书和一般现在经常看到的紫砂图录不尽相同,它所著录的不只限于紫砂壶,不只是把重点放在明清,更不只有囿于名匠与名人的作品,而是着力于补遗:一、补充从晚清至上个世界三十年代或更晚一些的作品;二、补充茶具之外的多种文化生活作品;三、补充用了“笔画细而多的山水革命花卉”为装饰紫砂陶提供了例证。 作为一件实用的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身心,进一步提高对这一物品的兴趣,因此,就要依据馀茶的习惯、风俗,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紫砂壶全书》内容凝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可谓集大成的著作。卷*集古今名家名壶二百多件,并以彩版图文精印于册。洋洋五十万言,演绎紫砂掌故,六百幅图,展示天下名壶。书后附有紫砂大师、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名录、部分现代紫砂作坊名录、历年参展参赛获奖名录以及海内外紫砂拍卖行情等瓷料,还附有明清以降五部紫砂古籍(《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茗壶图录》、《宜兴陶器概要》、《阳羡砂壶图考》)影印本汇编。向紫砂壶收藏者、爱好者、经营者、制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关紫砂壶的全面资料,也可作为案头工具书,随时翻阅参考。 《紫砂壶全书》为16开本豪华精装本,图文并茂、内容翔实。
64年前在西南联大昆北教室上中国通史课,吴晗老师对太史公《报任安书》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两句讲得特多。他说这十个字,统括了从古到今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司马迁说的“变”,一般是指人与事而言,我看它还含有任何时代、任何人的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实物”的意思。在当时,对吴老师的这番话,并没有听懂,只是感到很新鲜而已。直到1948年秋天任职于博物院,朝夕与实物相处,井得到裴文中老师的指教:研究历史文物,既要念书,也要“念”实物,而且念书和“念”实物是一般重要的;俨然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也就在这一刻,吴晗老师那一席话的指要,我才有所领悟,开始学着念实物了。因为是在博物院这个小天地里,早看到的实物,主要是通过考古发掘、民族学调查、工艺美术品的搜集而得到的。此外令我感动的,也是闻所未
《紫砂壶典》成品规格160*115CM,皮面圆脊高档精装,全部彩色印刷。全书共计60万字,彩图2347幅,分结构、制坯额、装饰、烧成、壶形、释铭、名文221条、古贤255人、令巧238人,设问答776条。条文缕析,雅俗融通,全面准确地对紫砂壶进行介绍解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坯手、用家、藏家均有裨益。 《紫砂壶典》由刘黎平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