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父女,薪火相传。常书鸿、常沙娜敦煌主题艺术珍藏集,致敬永远的敦煌。 1935年,留法学生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畔的书摊上,偶然发现考古学家伯希和编撰的《敦煌石窟图录》,看后激动不已。从此以后,他心心念念要回到中国,重新认识祖国的文化历史。40年代,常书鸿带着全家人在只有零零落落的骆驼刺和芨芨草的沙漠里艰难行进,终于来到鸣沙山下,组织筹建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展开持续一生的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工作。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女常沙娜结缘敦煌,践行父亲的艺术生命,后又在林徽因等前辈的指导下,通过工艺美术设计与教育的方式,将敦煌艺术之美传递给世界。 本书收录 敦煌守护神 常书鸿、 永远的敦煌少女 常沙娜横跨80余年、各个时期的敦煌主题艺术创作。题材多样,涵纳各朝代敦煌壁画复原临摹、整理、再创作作品百余幅,部分为此
《中国故宫全书》囊括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南京故宫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分别对它们的历史、建筑和收藏进行了详细介绍。 北京故宫,作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古建筑群,以其宏伟建筑和近90万件文物,承载着明清两代的兴衰记忆。台北故宫则珍藏了南迁的瑰宝,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沈阳故宫,清朝入关前的皇宫,展现满族宫廷建筑典范与清文化起源。南京故宫遗址,虽已沧桑,仍诉说着明初的辉煌历史。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现代设计融合国际视野,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这五座故宫,以其瑰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收藏,共同绘就中国故宫文化的壮丽图景。本书通过这五座故宫的镜像,引领读者穿越千年,领略帝王风采、匠人智慧与学者深邃,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让人在品味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中国石窟 云冈石窟(一)》以高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5乙巳蛇年迎新纳吉。 甄选收录295幅实景壁画、70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从神佛护佑、经变故事,到传统建筑、服饰妆容、世俗生活,收录大量难得一见的未开放洞窟与未公开遗珍素材。菩萨低眉、天王威仪、金刚怒目、伎乐踏歌 看见久已逝去的异域世界,看见繁多人物、富丽场面、瑰丽色彩、纯熟技巧。 元旦节,敦煌文献有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的记载,开年建福,此日金刚萨埵菩萨,传递无坚不摧的力量; 上元节(正月十五),敦煌文献记载 灯笼火树,舞席歌筵 ,此日《琳琅宝座图》,彩云围绕、飞天散花,彰显繁复华丽; 冬至日,敦煌文献中有 阳爻始动,万物生芽 ,此日《好友小酌图》,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年末,敦煌文献记载 长至初启,佳节应期 ,此日天人头戴宝冠,手举祥瑞花盘,祈愿
《女士藏书票》出版于1895年,是研究西方女士藏书票的最早专著,也是西方藏书票研究的经典之作,作为收藏家和书迷的指南手册,它体现了欧洲藏书票收藏和研究黄金时期的成果。 诺娜 拉布谢尔在书中追溯了女性藏书票的历史,介绍了那些尤为引人关注的藏书票,既涵盖知名藏书家的趣味,又彰显藏书票独特的设计美学。书中列出了由许多知名藏书家提供的17世纪和18世纪女士藏书票清单,大部分藏书票附有藏书者的姓名和年份。除介绍英国17、18世纪有日期和无日期的女士藏书票,本书还介绍了女书迷、女性纹章、当代设计师的女士藏书票、女设计师、女士藏书票上的格言、外国女士藏书票、联合藏书票等,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
站在罗马街头,车水马龙,喧闹又繁华。意大利皮包店、时装店、手工冰淇淋店,披萨店琳琅满目,罗马温暖的阳光一扫心头的阴郁,鸽子悠闲地在广场喷水池上洗澡。横纵近三千年的历史,城市的每个角落都透露出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影子,街头建筑和众博物馆的馆藏,让人们穿越到西方千年文明的起源,彻彻底底地感受到帝国的恢弘。
故宫博物院从建院开始,就有意识加强佛像文物的收藏,特别是1949年以后,通过接受社会捐赠、考古发掘、与国内各博物馆相互调剂、没收非法古董商文物等多种途径,丰富了自己的藏品,加之明清宫廷原有的收藏,故宫佛像文物庋藏臻于全面。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部分有纪年的藏品,以时间先后为序,汇聚成册,公开出版,期冀为读者提供一份可资参考的资料。
*艺术世界像一场少数人的游戏,激动人心,却有着普通人不懂的规则。美国艺术品交易商协会主席迈克尔 芬德利,从金钱、社会、美三个层面,为你拆解艺术世界的逻辑。 金钱 是什么在创造艺术世界的财富奇迹?在20世纪60年代,你或许可以用几百美元的价格买到安迪 沃霍尔的画,四十年后,他的作品价值数千万美元。是什么在影响艺术品的价格?为何有的作品可以卖超过1亿美元?艺术品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吗? 社会 艺术对个体与社会的潜在影响,远超我们想象。一幅现代艺术画作被挂进公司食堂,让人们彼此交流起来,提振了士气;艺术捐赠可以悄然改变一个人的社会形象,把犯罪者塑造成贤人。艺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社交与社会生活?谁在塑造我们的品位? 美 真正的艺术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要如何磨练自己的眼光,学会甄别优劣、体会艺术之美
《世界纹样》是19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与设计师欧文 琼斯的代表作,在这部《世界纹样》中,琼斯搜集、整理、再现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流派的装饰图样,并对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考据源流,品评比较,在力争完整呈现各种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的前提下,也注意撮要删繁,提炼装饰艺术的核心审美原则和主流发展规律,使得大量繁复多变的装饰图案都成为装饰艺术乃至整个艺术设计史、艺术思想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琼斯言简意深的艺术解读,不囿于装饰本身,而是将其发展脉络与19世纪中叶*主流的知觉心理学相结合,不仅对既有的装饰图样分门别类各有定位,对装饰艺术的未来走向也相当富有预见性。这使得本书集理论性、鉴赏性、愉悦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是世界艺术史和设计史上不可多得的力作。
本书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青铜器,带领读者鉴赏青铜器,了解青铜器,普及青铜器相关知识。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为食器,以10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食器,展示青铜的特点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第二章为酒器,展示27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三章为水器,展示7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四章为乐器,展示8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五章为兵器,展示7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第六章为杂器,展示11件青铜器及相关延展知识。 本书适合对青铜器、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所在地,自盤庚遥殷至紂之亡,共有二百七十餘年的建都歷史。殷墟位于河南安陽小屯,自一九二八年正式發掘至今,獲得了極其豐富而珍貴的文化遗物气特别是種類繁多、造型奇巧、紋飾瑰麗的殷墟青銅器,集中體現了商代晚期青銅器的製作水準和藝術成就,標誌着中國青銅文化鼎盛時期的到來,對西周時期青銅藝術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影響。 本書與第三卷統一编排,共選錄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三百八十餘件,其中包括流散在海内外的部分精品
本书以《紫禁城》2016年6月号 艳益皇都 牡丹与宫廷 专题为基础,主要以杂志上刊载的陶静《故宫博物院藏牡丹主题绘画概览》、徐巍《雍正官窑粉彩瓷器及其花卉牡丹纹饰》、黄英《故宫博物院藏牡丹纹玉器》、梁科《明清宫廷织物中的牡丹纹样设计》、杨紫彤《清代后妃服饰上的牡丹纹》五篇文章为主要文字来源,结合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文物图像资料,契合当下读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和了解欲望,将文章中比较学术的内容简化,整合结构,将文字内容重新编排、梳理。此外,增加了适量的阅读链接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内容,使文字更加通俗易懂,又不失知识性和趣味性,迎合普通大众的阅读感。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 观画 撷趣拾芳 ,分为 写真传神 、 优雅闲适 、 富贵荣华 三小节,从写生画谱、文人绘画、宫廷绘画三方面介绍了古代以牡丹为
故宫博物院的钟表收藏是世界钟表收藏中极为特殊和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世界学术界和钟表收藏界的关注。十几年来,对中国钟表史和中国宫廷钟表收藏史的研习成为作者研究工作的主要兴趣点之一,其间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十数篇相关论文和文章,《时间的历史映像》(作者:郭福祥)就是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力图通过实物、档案、文献的整理、考证、辨析,以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实勾勒出中国钟表历史和中国宫廷钟表收藏的真实图景,囊括了中国钟表史和钟表收藏史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
《红楼梦》第十五回写道,北静王 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 ,蟒龙之分是为何? 《龙潭》一诗中,韦应物写下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描摹自然壮丽之色,其中 五龙 是哪些龙? 《诗经 郑风 山有扶苏》载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古人怎么将红蓼称游龙?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创造了众多图腾,但绵延今日并成为民族灵魂象征的独一种 龙。蟠龙、游龙、团龙、行龙、夔龙、穿花龙 龙的形象灿若繁星,龙的相关资料浩如烟海,本书通过60件珍贵文物、简明扼要的基础信息、图文并茂的纹样介绍探寻中国龙的绮丽世界,是一部观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实用指南。 身姿飞扬的红山文化C形玉龙,精雕细琢的殷墟妇好墓蟠龙,汉代廓龙纹玉珩上飘逸的双翼龙,唐代龙纹八出镜上豪迈潇洒的团龙,明代龙纹妆花缎上遨游
西周早期青铜器,大都因袭商晚斯作风,同时在器类和造型设计上有一些新的增损和改进,在铸造铭文土形成自己的风格,西周中期直至晚期,青铜装饰 艺术由神秘谲奇转向樸宝无华,以简潔明快为时尚,西周时代的诸侯方国青铜器,发现既多,分布亦广,其中不乏形制和纹饰精美的珍贵品,有些青铜器篇刻有长篇铭文,这些诸侯方加与青铜器和王*地品青铜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水平,由于诸侯方加与周王室关系的差别,或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诸侯方国青铜器又表现出各自的历史特点和艺术风格。 本书选录西周诸侯方国青铜器一百七年余件,包括我国台湾省和国外收藏的青铜器精品。
《营造法式》是宋代官方编定的建筑技术专书,全面反映了宋代在建筑的设计结构、构造、施工和工料定额等多方面的技术、艺术特点以及工艺水平,是现存*重要的古代建筑典籍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此书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先后两次印行。建筑史学界的梁思成、刘敦桢、陈明远诸老辈学者都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 近代《营造法式》主要有两个通行本,即1919年据南京图书馆藏丁氏八千卷楼旧藏清钞本影印的石印本和1925年的仿宋刊本。仿宋刊本的文字主要依据石印本,并用《四库全书》本和另一旧钞残本进行校勘,按当时新发现的宋刊本残页的版式刊板,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两个通行的新印本都或多或少存在缺憾或文字缺失,或图样有误,需经反得比较、推算,始得其解,但因无原文原图.终是憾事。 1933年,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发现一部旧钞本《营造法式》,经刘敦桢,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御窑瓷器展 ,是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的成果之一,也是明代御窑瓷器系列对比展的构成部分。综合传世品和考古出土品来看,明代御窑瓷器已基本构建起洪武至万历时期的生产链条。长期以来,由于未能发现署正规年款的正统至天顺时期御窑瓷器,认识一直较为模糊,甚者称之为 空白期 或 黑暗期 。 本书收录了此次展览展出的约120余件景德镇明代御厂出土的 空白期 瓷器标本举世罕见,因有地层关系可考,年代可靠,是该时期瓷器的重要标准器,有重大的研究参考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这对深入探讨研究 空白期 的瓷器和解决相关的学术问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如此众多的 空白期 瓷器集中公开展示,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