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摩崖石刻,是黄山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瑰丽奇葩,它使神奇险秀的黄山更具灵妙之蕴。黄山风景区园林管理者为弘扬黄山博大精深的文化,保护黄山独特绝伦之瑰宝,对全山摩崖石刻进行普查与描漆出新,并辑录成集。 黄山摩崖石刻,或一字,或几字,或数十上百字;或咏赞,或抒怀,或记游……皆凝聚着前人丰厚智慧与突发灵感,凝结着先贤对黄山何以美的深刻理解与高度概括,令人茅塞顿开,豁然醒悟。在黄山众多题刻中,邹鲁所写最多,达200多字,且字字方正,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可谓是楷书之范本;而行武出身的唐式遵则行书粗犷,青鸾峰壁“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若笔起龙蛇,一波三折,气势一发不可收拾;迎客松边青狮石上,有朴古苍拙汉隶“群峭摩天”,此乃明末清初专习《曹全碑》的书法大家郑谷口手笔……名流荟萃,大家云
《导游词系列:湖南导游词》中收录了介绍湖南的极具特色的导游词,对湖南的各旅游景点进行了全面的解说,包括历史、地理、气候、民俗、佳肴特产等内容。纵说三湘、游湘中、走湘西、逛湘南、洞庭泛舟、澧水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的湖南!
本书在结构上,以自然山川和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编次。开门见“山”即从黄山市开始,按行政区划,由南往北,循序渐进,说到淮北市而止。书中包含的信息,可概括为六义:名山、胜水、景点、诗文、作者。处理信息的原则是以山脉为支撑,以江湖为襟带,以城市为轴心,辐射各个景点。全书共计收景点180多个,系以相关诗文,并予讲解。诗文排序,大体依据题咏的先后及以类相从的原则,目的是使全书的叙述条贯而畅达。本书力求图文并茂。文本部分由叙述、引诗和诠释组成。具体做法是:以风景、名胜、古迹为本,在介绍这些风景、名胜、古迹的同时,引用相关诗文名篇佳作,全文共计收作品300余篇,适当加以注释和点评。诗文作者在首次出现时,予以简介。诗文及引用材料,均严格核对原书。叙述文字力求简洁,保证较大的信息量。材料翔实可信
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景域营造》传统“建筑群”的研究角度,从“景域”和“营造”的独特角度对武当山进行重新认识;旨在通过武当山营造历史变迁过程的整理,重构不同时代、不同年代留下的历史叠痕,对武当山景区整体的营造过程给予更加贴近历史的表述;从区域、路径和节点等方面,展现整个历史演进过程中营造“境界”变化与“景域”空间形态之间的关联,从而体现武当山营造的匠心所在。 武当山景域在中华疆域中有着宏大的营造格局,其景域营造鼎盛的600年不仅标志着中国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开始,也是世界景域营造的经典。武当山景域营造的研究对于探索未来中华全球化空间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所配图片,是武当山道教建筑与景域营造的资料图片,充分展现了其景域营造的艺术魅力。
《运河中心话洛阳》以图文形式全面讲述了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以及洛阳所遗存的大运河文化遗产,让读者了解隋唐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其重要历史意义。作为中国古代重要都城,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隋唐大运河的开凿、繁荣和作用、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等,展现了洛阳地区发掘或征集的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
《美丽河南》,近三十年来关于河南最、最详实、最通俗的河南地理科普读物。在这本书里,河南这个自然风光独特、历史厚重的省份,被深度剖析,深度解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上,自然景观和文明奇迹数不胜数。中岳嵩山、老君山、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殷墟……这一切,被生动地语言娓娓道来。美丽河南,既为读者提供了河南最基本的地理概况,又把河南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古迹以及河南独有的特色等一一体现。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构成别样的阅读空间。《美丽河南》,一个走进河南、感悟河南、热爱河南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