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及周边导游手册》系青岛*早的一部导游手册,出版于开埠初期的1904年,记录了开埠初期青岛城市发展的宝贵材料,对近代城市史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全书包括两部分内容,德文版根据原书影印,中文版为译文。 1904年首版《青岛及周边导游手册》是青岛*早的导游手册,主要作者是当时青岛的德国法官弗里德里希 贝麦博士( Friedrich Behme)。德国历史学者托马斯 哈恩( Thomas Hahn)认为贝麦是 *早对青岛进行系统影像记录的人 。 贝麦在该手册中多次引用了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巨著《中国》中关于青岛地区文化和地质情况的描述,其本人在游历青岛及周边地区时,也十分注重当地的地理、地质情况,另外,风土人情、植物花卉等均是其关注的对象,书中多次提到,山东这个地方对于德国的地理、地质爱好者来说是一个旅游、研究的上选。 《青
1、全面:370张中国省级行政区和地级市地图。除主要的行政区划内容,还以插画的形式展现中国各省市的独特风貌。 2、丰富:每张地图上提炼和标记出各省市的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遗产、名优特产等特色信息。并附以精要的文字介绍,图文并茂,简单易读。 3、生动:书中的地图突破了常规形式,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表现方式更为活泼,更具美观性和现代感。 4、实用:增加了日历的功能,日历部分设计成可撕页的形式。当日历撕完,可以得到一本完整的中国区域地图。
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上海,这是一个给人的感观带来全方位冲击的城市,也是一座大气磅礴的都市,她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变化着,并以激越的姿态大刀阔斧地创造着时空。本书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从上海的风光名胜、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购物、美食、交通等几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上海。全书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值得一读。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图册》是上海世博会重要的官方出版物之一,全书分为展示、活动、论坛、地标、服务、网上世博会6个部分。该书图文并茂,选用了近500张精美三维全景图片,全景呈现了上海世博会的精彩与魅力,是集知识性、欣赏性、权威性于一体的世博会收藏纪念图册。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图册》的出版呈现以下特点:首先是图片精美,资料翔实,信息权威,是世博会历史上收集资料完整的一本图册,其次是图册纸张、油墨、装帧材料等全部采用环保可再生材料,充分体现绿色世博的理念,第三是图册版本多,除了中文简体和繁体字版本以外,同时还推出了英、日、韩、法4个语种,且含有特装、精装、平装等多种装帧形式的版本,供各界人士选购。
众所周知,南京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美誉,累计有近450年的建都史,与西安、洛阳、北京并列为我国四大著名古都。其中作为大明王朝的国都,虽仅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50余年,不足先后以建业(建康)为都城的六朝历史的六分之一。 永乐十九年(1421)京师虽迁北京,但终明一朝南京作为“留都”长达两百多年,一直保留六部、五军都督府等中央军政机构,明末还一度作为南明弘光朝廷的都城,其地位仅亚于北京。此外,明代还是我国历史上个立足江南完成统一大业的封建帝国,南京也次成为一统帝国的都城。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举全国之力经过30多年努力完成的包括宫城、皇城、都城、外郭四重城垣的京师都市圈,被誉为“论秀丽和雄壮,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意大利传
本丛书包括北京的演进史、长城与桥梁、宫殿寺庙建筑、胡同与名人故居、皇家园林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介绍北京城的发展,对于研究者和爱好者有很好的资料价值;同时也对旅游爱好者有引导作用。这套书也成为历史系本专科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并计划将其改编为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教学用书。
《边缘中国:喀什噶尔》将喀什噶尔浓郁的地域和民族风情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在新疆有句话:风光看喀纳斯,人文看喀什噶尔。“两咯”一南一北,交相辉映。一个是西域风光的杰作,一个是新疆人文宝库和维吾尔文化中心。喀什噶尔的意思是“美玉般的地方”,她的美是尘土中开放的玫瑰、风中摇曳的沙枣树。
本书系统介绍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经典景点一万余处,分33个类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中国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书稿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六辑,共约300万字,分为上中下卷出版,本册为下卷。
成都十二桥遗址是四川地区发现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之一,特别是十二桥遗址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为成都平原商周时期重要的遗存之一。该遗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发现了比较大型的商周时期的木结构建筑遗存,还发现了有别于中原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同时期文化的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陶器群。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因素在成都金沙村、黄忠村、抚琴小区、新一村、方池街、岷山饭店等遗址,新凡水观音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雅安沙溪遗址以及汉源桃坪、麦坪、麻家山等遗址中,都有发现。这对于研究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内涵与相互关系,特别是为建立成都平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
苏州是一座由深厚历史与丰富文化沉淀而形成的历史古城,同时,也是一座与时俱进、充满了现代美感的文化新城。从古典园林到太湖风光,从水乡诗情到古今梦忆,苏州的风景不知曾让多少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所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也便如此了。 苏州古城,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园林是浓缩了的湖光山色,而自然山水则是放大了的苏州园林。自然、人文,交相辉映,苏州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自然风光,只有与人文相结合的时候,才是*生命力的。苏州便是这样一个处在风景广度与文化深度的交叉点上的城市。也正因如此,苏州既有历经千年的沧桑与睿智,也有挥洒不尽的青春活力。 杜璞先生多年来痴迷于用手中画笔,对苏州古典园林蕴发的人文精神汲汲表现,此次借上海世博之机推出的《杜璞画世界遗产·苏州
这是一本解读成都当代文化和创意的大体量城市指南书。 全书分为五大类别(章节):(一)城市观察,从空间、时间、类别三个角度对城市创意进行解读。(二)街区探索,走进当下城市中*有创意和活力的街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和人物,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度介绍。(三)空间特写,发掘散落在城市各处的设计空间,呈现成都人在文化、艺术、社区、休闲、时尚等不同领域的创意生活方式和故事。(四)对话创意,专访建筑、设计、媒体、艺术、美食、摄影等不同领域的代表机构和人物。(五)一张清单,一份集合更多创意生活方式攻略的小型指南。
《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图册是从画家盛锡珊先生500余幅描绘老北京的系列作品之中精选出来的。画家从街巷市容、商贾小贩、世象风俗等不同角度上再现了30年代老北京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北京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北京的许多景物都已成为残留在老一代北京人脑海中的记忆。盛先生以数年之辛苦将数十年积累和记忆重现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这些作品风格平实无华、手法自然灵动。可让熟知和研究北京的人心潮起伏;可让不知和初到北京的人兴趣盎然;可让北京的建设者们得见北京的来历而领悟北京的去脉。再现了一座伟大的历史名城,留住了一页已翻过去的历史。为此编者将其选集成册,以推进一切远近游子,新老宾朋更加关注和呵护中国的首都----北京。本书为英汉对照。
本书是一部记述北京钟、鼓楼的历史及其现状的文献资料汇编,是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辑的《皇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把开启皇城历史文化宝库的钥匙,读者通过这部书,能够更多的了解东城,了解北京的历史。
皇城帝都、京城坊市、现代都市、建筑、艺术、风俗……北京永远让人探寻不尽;甄选摄影作品近300幅,从视觉艺术角度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动人和立体的北京;独特的四折跨页设计充分演绎出北京的雄伟大气和细微精妙;内赠精美明信片两张,让您即刻与家人、朋友共享北京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