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关于 系列图书是一套由小红书官方出品的生活向图书,关注并记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思考。每本书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通过细致的访谈、丰富的图文内容以及实用的指南,引领读者探索不同领域的精彩与深度。 《去植物园逛逛吧》是一本围绕 植物园 展开的治愈读物,既有植物界学者对植物园源流、植物园功能分区等的探索讲解,又有世界各地以及国内各大特色植物园的介绍,还有普通人或者植物爱好者该如何通过植物园获得亲近自然、疗愈身心体验的指南。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实践内容,如观鸟、观虫、野花观察和露营等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多种方式。通过这些内容,读者不仅能了解植物学的知识和植物园的文化,还能体验到植物园作为自然与人类互动平台的独有魅力。
本书是一本火车和铁路题材的旅行文学作品。作者通过重走十几条绿皮火车的经典老铁路,如成昆铁路、成渝铁路、川黔铁路、牙林铁路、朝乌铁路等,流连于城镇和乡村之间,与十几座古老的、有特色小县城(普雄、关村坝牙克石、图里河、漠河、海拉尔)萍水相逢。观察车厢里的人间百态,从那些普通平凡的乘客身上,拾起平凡生活的吉光片羽。全书以一种沉浸式的笔触,高质量的风景和人文摄影图片,对火车和小城镇均有细致入微的描述,也记录了旅途中不少有趣的人和事,带你重返一个高铁之外的中国。
《爱在阿西西》一书是由作者张志雄撰写的 走读意大利 系列之一。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南部小城阿西西的艺术、文化与历史。阿西西有许多中世纪的艺术杰作,例如说圣方济各大教堂,意大利画家契马布埃、锡耶纳画家洛伦泽蒂、意大利画家西蒙尼 马丁尼、乔托等大师的绘画作品等。这些杰作使得阿西西古镇成为研究意大利和欧洲艺术和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作者带领大家一起深度游历圣方济各大教堂、圣基娅拉大教堂、波西亚石头庄园、仙女像体育场、嫩阿西斯瑞雷斯温泉博物馆酒店等景点,娓娓道来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是一部有趣味又有思想的走读笔记。
对当今年轻人来说,旅行已如吃饭睡觉甚至呼吸一般平常。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怀揣着好奇想去看看,尤其随着交通的便利,每个人都可以在48小时内到达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但这一切都因新冠疫情戛然而止,为了自身与他人的安全,人们不得不宅在家中,但曾经见过大海的眼睛又怎么能满足于眼前呢?于是纷纷出现了各种形式的 云旅行 。本书就是文字形式的 云旅行 ,区别于文风理性、内容相对客观的旅行攻略的 路书 ,本书更注重带给读着沉浸式的旅行体验,以旅游博主的丰富旅行经验,运用文字版vlog形式讲述在旅行途中遇到的美景、发生的故事、听到的传说,像朋友般带领读着云游世界各地。
该书是中世纪著名的犹太旅行家拉比本杰明(Rabbi Benjamin)的行纪。12世纪,他游历了欧洲、亚洲和非洲。较为完整地记载了12世纪犹太人所生活的国家与地区与犹太人流散状态,记载了当时代欧、亚、非诸地著名历史事件以及大量有趣、真实的历史信息。是研究12世纪中后期,尤其是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亚洲与非洲诸地关系与商业贸易史极为详实、宝贵的文献史料。尤其是作者首次提到与印度的贸易,位明确地提到中国,并详细记述到达中国的海路行程,为研究此时中国与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献。 本书早于《马可波罗行纪》和《伊本 白图泰游记》一两百年,与中世纪其他同类文献相比,它提供了更多的事实与较少的传说,鲜有与之匹敌者。
本书以闲情散文的形式,配以手绘、图片,专题介绍意大利。作者情感真挚,让读者从意大利的小镇、海岸、山峦、古城、美酒、咖啡、生活琐事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找回生活的热情。本书约10万字,50幅手绘图片,80多篇手记。随着中国人旅游观念的改变, 旅居 概念走俏,作为 旅游 的升级版本, 旅居 不再简单地强调 游 的浮光掠影,而更为注重时间的延续和生活的感受。作者因丈夫为意大利人,长期往返于中国与意大利两地生活。喜欢艺术、美食和摄影,在假期经常与家人游走于意大利各地,因跨国婚姻生活积累,对于意大利本土文化有着更深入的体验和了解,专注于对意大利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瑰宝的探索。
葛剑雄先生于2000年12月7日至2001年2月13日,参加了中国第17次南极考察队到了南极长城站,在那里度过了他的56岁生日和千年之交――2001年的元旦。 2011年7月9―23日,他又跟随破冰船抵达了“北极点”,而不是北冰洋或者“北极圈”,是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北”了的地方。1996年6月16日―7月17日,葛剑雄先生作为一名历史地理专业的专家学者和随团翻译,跟随一个美国人的考察队,深入西藏的阿里地区,协助开展考古资料、数据的收集工作。考察队从拉萨出发,克服途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和困境,走北线横穿西藏腹地,一路上惊险不断,探访常人到达不了的古格王国遗址,甚至爬上了著名的“干石洞”,一探究竟。而“乞力马扎罗纪行”,是葛剑雄先生在他70岁生日之际,送给自己的“生日纪念旅行”。 全书行文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将作者亲历南极、北极
葛剑雄先生于2000年12月7日至2001年2月13日,参加了中国第17次南极考察队到了南极长城站,在那里度过了他的56岁生日和千年之交――2001年的元旦。 2011年7月9―23日,他又跟随破冰船抵达了“北极点”,而不是北冰洋或者“北极圈”,是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北”了的地方。1996年6月16日―7月17日,葛剑雄先生作为一名历史地理专业的专家学者和随团翻译,跟随一个美国人的考察队,深入西藏的阿里地区,协助开展考古资料、数据的收集工作。考察队从拉萨出发,克服途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和困境,走北线横穿西藏腹地,一路上惊险不断,探访常人到达不了的古格王国遗址,甚至爬上了著名的“干石洞”,一探究竟。而“乞力马扎罗纪行”,是葛剑雄先生在他70岁生日之际,送给自己的“生日纪念旅行”。 全书行文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将作者亲历南极、北极
葛剑雄先生于2000年12月7日至2001年2月13日,参加了中国第17次南极考察队到了南极长城站,在那里度过了他的56岁生日和千年之交――2001年的元旦。 2011年7月9―23日,他又跟随破冰船抵达了“北极点”,而不是北冰洋或者“北极圈”,是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北”了的地方。1996年6月16日―7月17日,葛剑雄先生作为一名历史地理专业的专家学者和随团翻译,跟随一个美国人的考察队,深入西藏的阿里地区,协助开展考古资料、数据的收集工作。考察队从拉萨出发,克服途中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和困境,走北线横穿西藏腹地,一路上惊险不断,探访常人到达不了的古格王国遗址,甚至爬上了著名的“干石洞”,一探究竟。而“乞力马扎罗纪行”,是葛剑雄先生在他70岁生日之际,送给自己的“生日纪念旅行”。 全书行文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将作者亲历南极、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