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世纪的宋朝年间到20世纪50年代,茶马古道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贸易要道,因早年中原人与西藏游牧人之间的茶马互市而得名。而今,这片总长约3000公里的庞大土路网已被一段段铺上柏油供车辆通行,沿途的千年遗迹很快将不复存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麦可?山下追寻茶马古道多年,贴近变迁中的西藏面貌,在茶马古道消失在西藏的云雾中之前,留下了古道的传奇与神秘。
本书是一本全面综合地介绍南京市景区景点的人文类书籍。该书围绕南京《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对南京 一核两翼、两大水带、四大板块 的空间布局,将全书划分为四个板块:美丽古都、大江东去、江南田园、江北新貌。通过对各类景区景点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南京,爱上南京。尤其是书中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全面介绍,更加与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乡村游、近郊游活跃的趋势相适应,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文旅南京》的读者以大众读者为主,同时也可以作为南京市导游资格证考试现场考试的参考书,以及导游员培训和学习读本。
芬兰出生的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以他对空间、光线及材料的独特运用,以及他的作品丰富的艺术自然和人文主义的象征意义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阿尔托的100余件代表作,场址包括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每个场址均有方位图.建议的参观安排和详细的描述,使读者和旅游者可以深入了解芬兰的历史文化和阿尔托的全部作品的表现意义。本书可供建筑院校的师生及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This is a series of books about the contents and grace o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China·It is also a sDlendid chapter that records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a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advocating world peace,seeking long—term benefit for mankind and protecting the mon homeland of human beings around the world.
为了打造道教文化精品,提升道教品位;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需求;整合道教宫观资源,形成道教文化合力;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促进道教健康发展,响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召,中国道协文化研究室以道教官观为研究对象,推出“中国道教文化之旅”大型文化研究项目,把道教官观文化承载的道教义理、建筑、绘画、生态等智慧和道教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出来,通过一座座宫观的文化之旅,探索发现出道教许多不为人知的价值内涵,从而彰显道教的人文精神。这样可以向社会人群提供优秀的道教精神产品、凸现道教文化魅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茶马古道》这本书里,茶马古道不再仅仅局限于人们传统概念中的一条茶与马的交换之路,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入了这条从云南的香格里拉到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再延伸到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古老道路——蜿蜒于悬崖深谷里,盘转于雪山奔流中,千年不变。我们会看到围绕这条道路顽强生存的民族和他们鲜为人知的生活方式,虔诚的灵魂与壮丽的景色令身心浮躁的现代人感概与敬畏,仿若置身时空的错觉,这是一条生命之路也更是道通往天堂的圣途。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之路。KBS高清纪录片《亚洲印象·茶马古道》以、险、的路——茶马古道为对象,对这条中国川滇地区的茶和西藏马以物易物之路、比丝绸之路还要早200年的文明贸易之路进行了世界早的全面实地考察和摄影。该纪录片获得2009年第69届皮博迪奖、2009年ABUTV纪录片大奖、2010年广播通信委员会广播大
该城从未消失过,而且总能找得到。一位中国人觉得她是荒芜的,一些传教士在其中看见阿特兰蒂达和巴别塔,一位日本人画下了她,穆奥认出了她,一些海员考察了她,其他人描绘她,收集她的形象,洛蒂在那里又找到了魔鬼。人们使她复活了,一个民族在那里再生了。对所有的人来说,她是美丽的,诱人的。本书是“发现之旅”系列读本之一。作者系法国远东学院原成员,现为巴黎第三大学的教授。他在此书中,详细地向读者展现了吴哥的神秘和魅力。本书从19世纪末期,西方传教士对吴哥的“发现”打开话题,一步步地深入下去,向世人展示了已经成为废墟的吴哥的面貌,为人们展示了这个曾经极度辉煌的国家、民族,以及保留至今的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文旁征博引,一方面利用实物照片;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文献、图画、叙述,向读者展开了一部吴哥的历
截至2005年,中国已拥有31处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为了呈奉给读者一部精美的作品,在短短的一年半中,编者从全国著名的摄影家手中征集了近万张图片,优中选优,后择用其中的616张,按遗产批准的时间顺序,每个遗产为一个单元,编纂成书。精美的图片,透显出摄影家们对祖国山水和历史文化的钟情、挚爱和迷恋;大气、典雅的装帧风格,凝聚着设计师的智慧和心血;考究的用料和印制,则代表了出版人的虔诚与使命感。此书于2006年3月7日被大英博物馆与大英图书馆同时收藏入馆。 本书以高档精美画册形式为载体,简要介绍说明中国世界遗产的窠臼,以典雅、凝重、超前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国内表现中国世界遗产出版物中*的一册图书。 本书以中英文对照地形式介绍了明清故宫、敦煌莫
本书是《博古架》中的一本,本丛书选辑了20世纪考占发现中最有代表性的10座陵墓。撰写者都是主持过考古发掘的考古工作者,他们中有的人甚争直接参加了某些陵墓的考古发掘。在书中,他们不仅把陵瓤的历史信息客观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还以其亲历的体验,对考古发掘过程、时代背景、综合研究等妮娓道来,目的是让一般受众体会到考古工作中的兴奋与惊喜、懊恼与无奈、欣慰与满足,让读哲零距离地过一把考古发掘的瘾。